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墨点字帖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墨点字帖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理解“书画同源”?
我认为“书画同源”应该从三个方面理解:
三、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源泉都是生活。这个源泉包括书法家和画家对生活的体验,书法和绘画创作的动力都是来自书画家的内心情感。
书画共同的起源应该是劳动。由于劳动需要记事出现了原始的象形涂鸦,从此分别向写字与绘画两个方向发展成今天的书画。书画同源也表现在具有相同的工具与材料,及随着人类进步书画工具与材料也在共同的不断进步变化之中。书画同源还可从发展性上看,画应该是书的母亲,书是画的升华或抽象化。书画从共同的源头出发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今后仍然要发展变化的。当今有些书画老朽们坚持书画复古的想法,比如固守繁体书法而拒绝简体书法的愚蠢习气,是与书画发展的大方向相背的。
我觉得“书画同源"是有道理的。首先,中国早期的像形文字就是画出来的;其次,使用工具相同,都用到笔墨纸砚;第三,线条是书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的基础。由此可见,书画是同源的。
书画同源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理念,对于西方并不适用。中国文字起源于在石壁、龟甲等材质上的刻画,最早的文字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简笔画,反映一个具体的场景,可以说字起源于画,当然这里的画是表现手法,还没有进化到独立的艺术形态。真正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应该是纸张发明以后的事情。书画同源,这个源就是中国的类象思维方式和以气韵为美的审美传统。书法作品和中国画的审美观是一样的,都强调神韵,不求形似求神似,不求局部之工整精妙,而追求整体之错落有致。
这是个好问题,也是很深刻的问题。
“書”是“聿”(用手握笔)在“曰”(说),“畫”是“聿”(用手握笔)在“田”(示)。
第一都是表现自然的事物。
第二都是表现自己的情怀。
第三都是表现真,善,美,教化人心,引导人生。
所谓“外师造画,内得心源”,中国文化是心源文化,讲感悟,讲感觉,轻分析(这需要向西方学习)。
书法又称“心画”,中国画又是书法用笔,其实中国书画是一回事,很哲学,很形而上,很抽象,某种意义上很现代,超时空。
所以很多人看不懂中国书画(包括很多中国人),大家都知道好,说实话都是硬着头皮看而已(草书,大写意),跟看毕加索,梵高的画一样,大家都一样,怎么办呢?!作品肯定没问题,那就是自己需要提升,那多看就可以了,看多了就有感觉了,当然,一定要看***级作品。[耶]
这样的书法是“丑书”吗?
不懂书法,更不懂丑书。历来书法都是以美为标准,内在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才呈现出美感。
丑书,固然有人认为丑得可爱,但总是与一般人的欣赏准则背道而驰。所以对丑书的评价总是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有人深恶痛绝。
这里我要说的不是丑书本身,也不是以丑为美的书写丑书的人,而是那些看客。
经常看到一些视频,一个打扮怪异的人现场表演丑书,伴随着夸张的动作的是声嘶力竭的叫声,傍边一般有一群人在助威呐喊,叫好声不断。看着这些人,我忽然无端觉得好可怜他们,不知是没长脑子还是有其他什么想法,眼前的一切真的就是这样好看吗?还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或许没有了看客,表演的人也会索然无味就此罢休。由此看来,所谓丑书的大行其道,看客们也是功不可没。
笔者呼吁,有识之士有权之人要给书
法作品以正名。书法,作为千年传承的文化艺术,当有它的大体标准,虽说是百花齐放,但准则不可缺少,否则乱象丛生,贻害无穷。
丑书的概念不明确,何为丑书?一般凭籍第一眼,顺眼则畅目,对魏碑笔法谙熟者,定然称此榜书为妙美之书。对于不知魏碑笔法者,可能就会把这几个字认为丑书。
榜书一般以气势恢宏取胜,若有魏碑笔法则雄强朴拙气象。
我的看法,这几个字属于碑体意味。具体论其美妙,不敢苟同。
本身魏碑笔法,属于典雅朴拙。少了帖学的流美韵味。
故丑貌与稚拙是相连的,只要笔画一如盖房子搭建似的,说句真话,活脱的流畅度,几乎没有,换言之,书法蕴美失却,剩下的是笔画的排比。
故这几个字,无美可言。另外大字很难驾驭巨笔,肯定难写出称心如意的魏碑意味。
奇丑无比!没有一点美感,没有一点书法的精髓。
这样的字,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简直丢十八代祖宗的脸。
丑书大行其道,在让我们看清"丑书***"们丑恶嘴脸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悲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这样的书法,不仅是“丑书”,个人认为甚至是一种“妖魔化”的行为。
书法艺术,欣赏的是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而这些审美要素,需要有底蕴和内涵,也需要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审美原则。
打破传统和打到传统,不是真正的发展和创新,而是一些缺乏基本书法技能的哗众之徒为了蝇营狗苟的目的对书法艺术的歪曲和践踏。
真诚交流,直言望涵!
大家来讨论一下关于书法和盆景是不是有互通之处?
书法和盆景有互通之处。
山石盆景借景抒情,是大自然山水风光浓缩的造型艺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雕塑。
山石盆景造型有独立式、偏重式、开合式、散置式和重叠式这几种。布局时要注意立意高远,分清主次,力求自然,有大小对比,有前后对比,有疏密对比,有开合对比,变化中求统一。这些和书法结构章法布局相通。
书法的结构章法和山石盆景的布局有很多相似互通之处,在理论和布局这些方面可互相借鉴。(书法插图由笔者所书,临王羲之《圣教序》局部。谢谢指正。)
书法和盆景是否有互通之处?
谢谢邀请!
书法艺术和盆景艺术,既然同属"艺术",肯定有相融相通之处,这是不用怀疑的。
一代书圣王義之在《答卫夫人(题笔阵图)后》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大意是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字体字形绝不应该规规矩矩,一如列队做操的士兵,高矮相近,胖瘦类似,这样的字是算不上书法的。
书法创作,讲究笔墨的冷淡,字体的大小配合,动静的结合,线条的粗细,运笔的迅疾,字块的欹侧,以及作者书写的情绪变化等等。这些因素使作品富有层次的变化,字形婀娜多姿,气韵流畅生动,使观赏者沉吟玩味,感受到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王義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中,全文有21个"之",每个"之"都绝不雷同,富瞻变化,摇曳生姿,有相互映衬之美。
再看盆景制作,在修饰剪裁桩材之前先要构思立意,即你要表达什么思路,这就好比书法创作之前的谋篇布局一样。再确定观赏面,巧借桩材的基本生长态势顺势而为。最后作一些细节上的艺术处理,比如主杆与枝叶的关系,远近角度的取舍,阴阳的布局等等。这些表现方法与书法艺术如出一辙,并无二致。
清朝文学家沈复,也就是《浮生六记》的作者,不但是写文的高手,也是制作盆景的***。他在《浮生六记》的第二章《闲情记趣》中,介绍了许多制作盆景的心得,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总之,书法和盆景都是高深的艺术,都离不开才情和匠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墨点字帖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墨点字帖楷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