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为什么是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为什么是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草书是由楷书到行书,再由行书到草书演变而来的吗?为什么?
中学的历史课本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是错误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书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是绝对不符合书法发展史的,正确的延边规律应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几乎是和隶书平行的书体。早期草书称之为隶草,实际上实际上夹杂着一些篆草的写法。章草属成熟的草书,由隶书发展而来,成熟于汉代,代表书家崔媛、杜度等。
东汉时期,章草进一步革新,发展成今草,代表书家如张芝。至东晋王羲之博***众长,今草进一步发展,《十七帖》即为今草最经典的代表作。至王献之发展为“一笔书”,也就是狂草的前身。
狂草于唐代成熟。草书在张旭、怀素等人的催动下,进一步发展,在王献之“一笔书”的基础上发展为“狂草”。
以上为草书的发展。
楷书是由汉隶逐渐发展而来的,魏晋时期大为流行。北魏多碑刻,其书体被称为魏碑。三国时期钟繇被誉为“楷书之祖”,钟繇楷书风格古朴,且具有传统文人气,这种写法被两晋文人所传承。楷书至唐代高度成熟,出现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
我个人认为草书是从行书而来,而行书是从楷书而来。原因是:楷书就像儿童刚开始站立,行书就是刚会走路,而草书就是跑步了,没有会走路,怎么也跑不了路!而楷书是开始造字的时候写的,一笔一划都要有规定,便于推广,而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抄写上更快捷而有点沾连,草书是为了快速记事,在行书基础上而书写了。
如同人类的进化论!书体的衍变 大篆 小篆 隶书 魏碑 楷书 行书 草书 在古代碑帖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每个时期字体字型不断地衍化 比如 柳体的横钩的钩 借鉴的是魏碑钩的写法!欧体的竖弯钩 借鉴的隶书的写法 !行草也一样
草书来源?
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正如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汉兴而有草书。”明确地指出了草书的兴起年代,那么什么是草书呢?所谓“草书”顾名思义就是草率的书写。从这个层面上讲,广义的草书也包括隶书的草写,还包括篆书的草写。从狭义讲,指书写上有一定规范法度并能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如章草、今草、狂草。草书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省简,笔画连贯,书写流便迅速,但不易识别。
(一)章草:亦称“急就草”,其特点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行笔波磔显著而犹带隶意。存世最早的章草纸本墨迹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唐张怀礶《书断》中:“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章草的创造者一般都认为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大量出土的汉竹、木简中看到了许多书写简洁而草率的草隶,由于它不受成法的规矩约束,书写随意,在民间已先被大量应用。这种民间使用的“俗体”被当时文人所喜好,而汉元帝的黄门令史游以它作急就章,便奠定了章草的规范,所以后来把经过规范的草隶称为章草。由于汉章帝对当时的章草推崇倡导,使章草书有了迅速发展,至张伯英时达到了极致。张伯英又变章草为今草,这也给王羲之父子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并对他们进一步确定今草的风格起到了积极的先导作用。
(二)今草:今草始创何时在唐代说法不同,欧阳询和虞世南认为起源于东晋。欧阳询说:“草圣张芝,***八绝,并是章草,西晋悉然,迢乎东晋王逸少与从弟洽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世,章草几将绝矣。”那么章草和今草的区别在那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隶法。今草已完全脱离了隶法而变为今草,它是连点为画,以点画为性情。其笔势流畅险峻,纵任牵逸,韵美婉转,使转有楷法,取纵势。时有牵丝萦带,血脉不断。但比“狂草”的连绵不断而规范。
(三)狂草:大草又称狂草。因其书体极其放纵姿肆,有如颠狂而得名。
纵观整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草书的兴起是极具重大意义的一件事情。草书不仅为书法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一片令人惊炫的奇葩,而且极大的丰富并拓宽了书法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空间!
关于草书,我们往往有个错误观点,以为先有写得比较规范的楷书,然后才有相对潦草的草书。
(章草《月仪帖》)
其实正好相反,字体的产生,往往先出现相对潦草、不规范的写法,然后才逐步规范。
比如隶书。在小篆出现后不久,人们在抄写的过程中,为了赶时间,不可能每一笔都写得很到位,越写走越草,于是在秦代末期就产生了隶书的雏形。
(早期隶书)
但是,隶书在出现后,又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在经历了西汉,直到东汉时才完全规范、成熟并发展至顶峰。
草书的出现与此类似。隶书产生后,人们觉得一笔一画摆开架势来写还是费时间,于是加快速度,简化笔画,于是出现了草书的雏形。
(王羲之早期带有章草意味的草书)
书法的发展,其实我们最应该感谢那些爱“偷懒”的人,他们为了更方便书写,往往不经意间唤醒了另一种书体的萌芽。
早期的草书与现在的草书有较大区别,字字独立,波折分明,带有很浓厚的隶书意味,称为“章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为什么是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为什么是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