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夏楷书的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华夏楷书的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书法特点,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卒,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全唐文》、《唐文拾遗》亦有收录其作品。
盛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及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又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被称之为“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自古以来,后世的书法爱好者,学习楷书都以这“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入手,那么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怎样呢?
“方圆并用”是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
柳松权书法初学王羲之,也得王羲之小楷《乐毅论》的笔法精髓,《乐毅论》可是王羲之楷书中的第一代表作,后才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体势,柳公权将王羲之小楷“刚柔并济”的楷书笔法与颜真卿大楷的“严谨强烈、结体圆转”的楷书笔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柳体”笔法,
其中,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通篇共计1512字,是唐代楷书代表作之一,吸取了北碑方笔雄强之势和颜真卿圆笔遒润之法,从此碑中可以看出柳公权的笔法利落,引筋入骨,“骨”有方的一部分,也有圆的一部分,柳公权的“柳体”便是这样的特征,
以至于有人觉得“柳体”虽然美的没有一点尘俗气,很清朗、清正,但学习起来比较难,毕竟柳公权的楷书有欧阳询“欧体”的方,又有颜真卿“颜体”的圆,可谓“方圆兼备”,康有为曾说过,如果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缩成小楷,则更加的遒媚绝伦,言外之意是,如果学习楷书,“柳体”并不是最佳书体,取法“用笔”难度比较大。
在楷书中,可以说柳的变化是最多的,也是最难写的!
我们都知道:人神在眼,字神在点。柳的点无疑是最精彩的!
首先柳的点都不是我们写其他书家的点来个弧形所能完成的,它逆起顿笔行笔然后顿笔提笔再回收方能完成。它或以竖着点,或以点着点,都别具一格精神十足。
我再讲一下捺:柳的捺是一波三折,逆起顿徐而行按而行顿而提,然后直出而收,力到尾逆意而收。尤其是平捺!
其它方面,前面先生讲得很全面不再重复。
谢邀!
谢邀。友问: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关于柳体字的特征和性格,本人曾经在2018年参加讨论过,也非常赞同(鹏誉轩笔庄书友)对柳体楷书法用笔特点的描述,讲的具体和详实。本人不再作重夏,在这里只作一点小小补充:
柳公权楷书法帖(以下简称柳楷),心力及凝聚力之大,不敢想象。无论起笔收笔运笔,相似于雕刻刀雕出来的,笔笔见功见棱,只有一个小小的“点”,小了不行,大了也不行,短了不行长了更不行,写的非常到位,精致和准确。柳楷与其他的古代书法比较,恰恰突出了这一点。柳楷极具张扬个性化和典型化特色,字里行间,间架结构等技巧,处处表现的淋漓尽致。柳楷书法,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威严雄魄,铮铮骨亮。所以,这就给后来习书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也正是柳楷书法的高明之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夏楷书的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夏楷书的字体特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