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正廉洁字体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正廉洁字体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
盛唐时期颜真卿的“颜体”及同时代柳公权的“柳体”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又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被称之为“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自古以来,后世的书法爱好者,学习楷书都以这“颜欧柳赵”楷书四大家入手,那么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怎样呢?
“方圆并用”是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
柳松权书法初学王羲之,也得王羲之小楷《乐毅论》的笔法精髓,《乐毅论》可是王羲之楷书中的第一代表作,后才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体势,柳公权将王羲之小楷“刚柔并济”的楷书笔法与颜真卿大楷的“严谨强烈、结体圆转”的楷书笔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柳体”笔法,
其中,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通篇共计1512字,是唐代楷书代表作之一,吸取了北碑方笔雄强之势和颜真卿圆笔遒润之法,从此碑中可以看出柳公权的笔法利落,引筋入骨,“骨”有方的一部分,也有圆的一部分,柳公权的“柳体”便是这样的特征,
以至于有人觉得“柳体”虽然美的没有一点尘俗气,很清朗、清正,但学习起来比较难,毕竟柳公权的楷书有欧阳询“欧体”的方,又有颜真卿“颜体”的圆,可谓“方圆兼备”,康有为曾说过,如果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缩成小楷,则更加的遒媚绝伦,言外之意是,如果学习楷书,“柳体”并不是最佳书体,取法“用笔”难度比较大。
柳公权,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柳公权楷书的用笔,以骨力取胜,从柳字的点画分析,他方笔居多,出锋劲利,折笔处“骨节"明显,收笔干脆利落,处处体现了“体势劲媚"的特点。
点:方圆并用,圆点丰满,方点斩截。
竖:起笔以折锋落笔,不管是"悬针"法,还是“垂露"法,都很挺拔稳当。
撇:运笔速度较快,长撇较轻,短撇较重。
捺:此笔形态带有明显的弧形笔势,格外潇洒。
钩:此笔柳体具有独特的造型,钩在直竖垂落到底后向上回锋旋笔挑出,表现特别锐利。
折:只是在带“口" "日“的字中,有的是左边短竖向上伸,有的右边短竖向下展,显示变化。
挑:此笔都以一顿之后,转锋挑出,特别劲爽!
柳体楷书用笔特点主要是方圆兼备,以方为主,横、捺、提的起笔多用方笔,横、点的收笔多为圆笔。用笔注重逆转,强调夸张,干净利落,清刚中见圆厚,骨力凸现却丰腴妍润,结字疏朗大度,内紧外松。方笔多取隶意,圆笔多取篆意。使用方笔所造成的突出棱角以及坚挺笔画,是谓之“柳骨”的主要原因。
话不多说,一起来具体看看柳体楷书笔法的特点吧!1、点
侧点多为圆势,有长有短,裹锋侧行,不做重顿。方点有时直下,形如短竖;有时平正,形如短横。双点横排有上开下合、下开上合之异。左点一般逆锋入笔,露锋出笔。右点顺锋入笔,向左回收。
起笔方整,多用折锋,顿笔回收,藏锋于画内。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中部较细,向右上微斜,多充当主笔;短横粗壮,多为仰横。
横截下笔,中锋力行,中竖挺劲,多用悬针;左竖顿挫有力,多用垂露。
4、撇
柳体的撇画多逆锋入笔,笔画细劲,撇尾瘦而圆,弧度较小,以方笔取势。
5、捺
逆锋起笔,笔画粗重,行笔用力逐渐加大,整体沉稳遒劲。长捺略有曲势,捺脚方而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时,撇轻捺重,对比鲜明。
6、钩
柳体的钩画,力在钩末,势在锋尖。俯钩先顿笔成点再回锋出钩;戈钩和弯钩成长三角形。柳体出钩前多有回锋的动作。
7、折
柳体的折画多提笔另起,顿笔而下,棱角突出。当然,也有一些是提笔圆转而过。
8、挑
逆锋起笔,顿笔向右上疾出,力至笔尖。三点水中的挑笔比较特别,逆锋顿笔,调锋回笔,从上沿挑出,形如“榔头”。
谢邀。友问:柳公权楷书的用笔特点?关于柳体字的特征和性格,本人曾经在2018年参加讨论过,也非常赞同(鹏誉轩笔庄书友)对柳体楷书法用笔特点的描述,讲的具体和详实。本人不再作重夏,在这里只作一点小小补充:
柳公权楷书法帖(以下简称柳楷),心力及凝聚力之大,不敢想象。无论起笔收笔运笔,相似于雕刻刀雕出来的,笔笔见功见棱,只有一个小小的“点”,小了不行,大了也不行,短了不行长了更不行,写的非常到位,精致和准确。柳楷与其他的古代书法比较,恰恰突出了这一点。柳楷极具张扬个性化和典型化特色,字里行间,间架结构等技巧,处处表现的淋漓尽致。柳楷书法,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威严雄魄,铮铮骨亮。所以,这就给后来习书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也正是柳楷书法的高明之处。
历史以来,形容楷书有'颜筋柳骨"之说。柳公权的楷书以廋劲著称,特别是笔画有魏碑斩钉截铁,骨力强劲,锋利挺拔之势!在字的结构上,稳而不俗,险而不怪,遒劲严谨,给人一种法度森严,张驰有度的美感。笔画的细微处更具特点。即方圆并用,棱角分明,收放到位,撇捺力度十足!字的整体结构规律一般为内宫紧收,主笔外延,给人一种舒服的视觉感受。
怎么看待文徵明的书法?
怎么看待文征明书法?文征明,明,朝廷御史。个人认为,文征明书法在明当朝同类书法作品水平中,占据上游位置。其书法俊秀,书风正气,小巧玲珑,笔如龙行,流畅酣然,不羁不躁,款款齐齐,结构严禁,留白恰好,不偏不倚,精气十足,神韵雄健。不失为明代时期书法大家,本人很是佩服。
据说,文徵明小时候并不聪明,稍大一点,开了窍,书载“颖异挺发”,这一点与《伤仲永》中的小方正好相反。
作为吴中三子之一,文徵明的书法以功力、法度见胜,其资性被其才学所掩,有人评价他:“法度有余,神化不足。”所谓“神化不足”,即是指他的书法缺少一种奇逸灵异,超妙入神的变化,这可能是他太注重用笔的缘故。
不过他的行书还是很有气势的,特别是一些巨幅的中堂,写得神***茂密,气足力道。其行书笔力遒劲苍润,体态姿媚雅正,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气贯神溢,表现出一种清劲秀美的风格。
相传他作书从不苟且,即使是一些普通的信札,稍不满意,必撕去重写,这一点值得现在一些书家认真学习,少一些不如意的应酬之作。
文徵明的传世墨迹甚多,著名的有:《赤壁赋》《滕王阁序》《奉天殿早朝诗》《阿房宫赋》《渔父词十二首》、《纪行诗卷》等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被称为"四绝"全才。为明代书法作出了贡献!但后人对他的书法一直有“争议”。
一、文徵明的楷书
因文徵明50岁后任翰林院的待诏,所以他不能不写工整的字,也许更因为他是一位端谨之士,他的书风也必然如此,颇适合写“整齐”之书,有人批评他的小楷"多偏锋,太露芒颖”(见图:《醉翁亭记》)。但我们也不能片面地认为,他的用笔有偏锋之失,因为正锋、偏锋之说,古本无之。当然也有人对文徵明书中出现偏锋不以为非,对他能熟练地运用正锋、偏锋充分肯定,指出他正是用来取姿态、强体势的。书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二、文徵明的行书
前人批评他的字千篇一律,原因有二,①他流传的作品很多,也许过分熟悉。②他与明代其他书家挥毫纵横驰骋不同,显得拘谨了一些,缺少叱咤风云的气概(见图:《行书诗卷》)。
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学文徵明的行书不失为一条正路,尤其对学行书求速成者更适合。
文徵明生平有“三不肯":不卖书画给藩王贵族、不卖书画给宦官、不卖书画给外国人。鹏誉轩笔庄(淘宝网)为文徵明***点赞![赞]。***不为金钱而折腰!我们不仅要学他的书法,更应学他的骨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正廉洁字体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正廉洁字体楷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