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惊艳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惊艳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羲之的《兰亭序》艺术成就非常高,从实用来看可以说是最标准的行书吗?
感谢千千里马道兄邀请。
我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一是行书字标准的认识。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现在又有行楷字和行草字之分。可以说是楷书稍加连贯性和点画带呼应,可以说是行书字,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比草书易辨识。
所以说实用性应用性最广的字体。
如部首三点水吧!在行书字书写过程中有好几种写法,有写三点的,有直接两点带过,也有写成草书三点水的一笔带过去。
行书就是这样子,简化笔画,点画呼应时更容易简化笔画,简化的少的近楷书字连写,简化大了近乎草书字的痕迹。所以说,行书很难有标准。
二是再谈《兰亭序》是否是标准行书的问题。以上说了行书字很难有标准,就如王羲之在兰亭序的之字也都超过20多种写法了,他若再延长兰亭序的内容,估计还会写出其它字形的之字来。所以说,行书字标准无法度量和规范,这就是行书字的书写轨迹导致的。《兰亭序》里的字,改变了楷书书写轨迹,给我们了一套快写汉字的规律和笔法,值得我们学习,不要谈其标准行书问题。就如王羲之以后的米芾、王铎、苏轼等等行书字,也都有实用性,也都值得我们学习临摹。难倒说临习米芾、王铎、苏轼行书字不是标准行书吗?简直就是可笑之谈。
三是从实用行书字练习的角度来看,我建议还是先从《圣教序》临起,然后翻转临习《兰亭序》,不知朋友们是否认可。
《兰亭集序》为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以说它的艺术成就是行书中非常高的。
因其格调之高笔法之妙,也就令很多书学爱好者望而却步,难以下手。所以就学行书而言,择《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而习,反而更适宜。对书者来说,“圣教序”是学行书的不二法门!
个人浅见,观者哂之!
谢谢好友邀请!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当属神品,流传千古,无人超越之!可以这样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应称之为“标准行书”。
王羲之作《兰亭序》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无刻意做作之嫌,笔法精湛,结体符合行书的书写法则,用墨洒脱自如,章法处理微妙而恰到好处。这样的书法作品,怎么高评都不为过。
关于题主在描述中说到的“如果再工整一点,再草率一点会影响实际使用,是否有道理”之说法,我的观点是:做为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已把它发挥到极致,无须在“添油加醋”啦!如果再工整一点,再草率一点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行书了。
记住:行书就是行书。因为行书的称谓既不带“楷”,也不带“草”。
以上为就是我的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之!再次感谢好友千千千里马之邀请!
谢谢:
王羲之《兰亭序》能超越时空,流传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并非徒有虚名,其章法合理,结构谨严,笔法流畅自然,这都是《兰亭序》书法中相互谐调,又统一的美的必然结果。
《兰亭序》是王羲之酒后,有兴至,受感动,不加思索,不掩饰的书法之作,其特征就是自然之写,这是从心灵流露的自然的美,这种自然,是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兰亭序》的书法,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对于《兰亭序》曾有人试想过,质疑过,为什么写后不在重抄一遍,是的,也许再抄一遍字体更工整些,好看些;但是,绝对失去了流畅自然美的感觉,如失了真情,和其它书法没什么两样,又怎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又怎成为流传后世学习之楷法。
形容行书字体的句子?
笔底龙蛇、笔底春风、笔扫千军、笔老墨秀、一字见心、丁真楷草、丁真永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千里阵云、飞龙舞凤、天然真趣、心正笔正、丰筋多力、丰厚雍容、文***炳焕、正中寓欹、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气韵流畅、风格秀媚、风姿多变
行书字体,为什么要大小错落有致才显得好看?
一个最直接的比喻,行书如人行走,如果给你那么多束缚,你能走的好吗?行书的错落有致,就如人自由行走一样,不是每一步距离都一样,更不是一个姿势端正不动的去走路。行书是有很强的韵律感的。这个韵律感就是由行书的书写速度来决定的,行书书写明显快于楷书,速度加快后,每一个字的安排就不能像楷书那样刻意去安排大小空间了。因为没有时间去考虑安排,所以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这类书风。也就是大小错落有致,姿态万千感很强。
另外行书字体也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因为有了行书的韵律感,才启发后人在书法创作上的灵感激发。包括对笔法的创新和应用。行书大家首推王羲之,其次恐怕也就属米芾对行书创新最有见地了。
他的行书真正做到了活灵活现的大小错落有致,让作品整体生机焕发,百看不厌。而且米芾的行书深得王羲之笔法精髓,在其基础上,领悟到了八面出锋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米芾所创,但是其实这种出锋感在兰亭序中是若有若无的体现过的,只是王羲之那个时代的书法精神并不强调这个功能。毕竟那个时代以记录为主,而宋代书法已经开始慢慢的过度到了艺术范畴。米芾就将这种八面出锋感的概念提出并笔法艺术化。这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
这个问题是观书者的感觉。赵孟頫的字就不是错落有致,一样好看。潘龄皋的字就是这样大小错落。这与书家本人的习性有关。你喜欢谁,说明你的性格接近谁。把握他人的特点,更好上手。山林(李国生)先生,就用错落有致之法写颜体,出新意。
书法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中没有大小完全一样的东西,参差错落产生美。
书法,包括楷书,都是要讲究大小错落的,这一点,上面有些人回答是不对的。大小过于整齐划一,古人称状如算子,如算盘珠子串在一起,有何美感?
书法中的避让、参差、浓淡、欹正等原则来源于生活,是历代书家总结出的基本审美原则,这是我们写好书法的基本要求。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书法的布局,以自然书写为妙。切忌安排布置。
在行书作品中,常常会看到大小错落的布局形式。王羲之兰亭序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但是,我们要知道,兰亭序之中的大小不匀,并非是王羲之故意这样写的。有的是修改,有的是添加上去的,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如下图中的“癸”明显的比一旁的字小了很多。而“丑”字的笔画又粗壮了许多。
下面一图”向之”下面掩盖的是“於今”。本来“於今所”三字是一样大的,却发现词意不对,就改为了“向之”。笔画明显粗重。
这只是随便举一个例子。行书的大小错落,不是人为的故意安排。当随字本身的大小自然而成。字有长短大小,疏密斜正。如“東”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軆”字之大,“朋”字之斜 ,“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
笔画多的宜写的疏一些,笔画少的要写的厚重一点。这样写就叫做“自然”。
***如不顾及字体本身的大小,故意做作的去一大一小的安排布置,就完全违背了“自然”的书写法则。就成了东施效颦,更添其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惊艳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惊艳的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