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鸟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江鸟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鸿根(江鸟)先生的书法如何?软笔和硬笔书法哪个好?
沈鸿根别号江鸟,上海书法家,硬笔书法界的***级人物。江鸟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鸿”字,意为自己有“鸿浩之志”,心中又向往自由。他不仅在书法上颇有建树,而且在古诗文方面也深有研究。
我相信很多人对沈鸿根先生的认识都是源于他的钢笔字,在八十年代钢笔书法风靡全国的时候,沈鸿根先生的钢笔书法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以行草书闻名当时。我当初就买过好几本他的硬笔书法字帖来学。
沈鸿根先生的硬笔行草书笔势连贯,婉转流利,有毛笔书法的古趣,又有自己的新意,在当时深受欢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的钢笔字帖都是新华书店卖的最好的字帖之一。因为现在去书店去的少了,不知道现在书店是不是还有江鸟的钢笔字帖。
沈鸿根是有毛笔书法根底的,钢笔书法只不过是当时顺应时代而练的,但没想到却有“无心栽柳”的成绩。相比较他的钢笔书法取得的成就,他的毛笔书法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沈鸿根的毛笔书法跟钢笔书法同出一辙,结体、笔势相近。有时候有点分不清他是在用毛笔在写钢笔字,还是在用钢笔写毛笔字。毛笔书法真的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功力的,沈鸿根的毛笔书法确实不如他的硬笔书法。
不知道各位书友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大家觉得江鸟先生的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你更喜欢哪一个。
這是沈鴻根先生的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作品,從中可“窺見一斑”沈先生的書***力和风格。“江鳥”是他的筆名,八、九十年代就活躍在書壇,以硬筆字著稱於世,特別是他編輯的《寫字》雜誌在當時最具影響力,那時很多硬筆書法愛好者就是受《寫字》的影響走上書法的道路,我也是其中一個。如今看來,沈先生依舊活躍在硬笔書壇,給大家帶來眾多好的硬筆佳作,我們很感謝他們。
沈鸿根先生是以硬笔书法起家的,如今来看他的无论硬笔和软笔书法,前期和后期风格差异都非常明显。前期更多长于硬笔书法,后期则常见软笔书法。因而要分两个阶段来看待。
沈鸿根先生前期的硬笔书法,可谓“无态生众美”,大俗则致雅;后期软笔书法则“求态失态”,求雅而致俗。说起这两点,现在还真有点替他惋惜的。。。由此也引出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该如何契合话题来。
研习过硬笔书法的朋友应该有所体会:硬笔书法之难不在于单字的笔触和结构上,而是在于如何在“横写”的排列呼应及书写流丽上能协调美观。所以有许多朋友在传统纵向书写方式下写得很好,但转换到横式排列却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方面,沈鸿根先生可以说树立了一个标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沈先生书法的“盛年”期。在当时强手如林,百家争鸣的硬笔书坛格局中,处于其中的他锐意进取,博***众长,虽然知名度和人气上也只算不温不火、若显若隐。但是凡接触或学习过他的硬笔书法的人,自会眼前一亮,并折服于他深湛的硬笔功力。
沈先生早年的硬笔书法,笔法收放合度,结构参差自然,章法便利流畅,不随大流,不标新立异,可谓是迄今为止实用性最强、最大众化、艺术与实用接合得最好的一位硬笔书法书家。与同时期名噪一时的庞中华先生相较,他传统功力更深厚,审美内涵也更高一筹,更能引起有一定书法根基学习者的共鸣。
令人惋惜的是,沈鸿根先生晚期没能延续这一特点优势,可能是硬笔书法热潮始料不及地快速没落,也可能是想不断深入创新,更可能的是想在传统毛笔书法上也能有所突破吧……?总之后期沈鸿根先生更多的是转向传统书法创作,殊不知求态失态,想变法,却随了大流,且软笔与硬笔的接合差强人意,过于追求笔画的苍劲,结体的生拙,表现在硬笔上则极廋硬、扭颤,失去了最初鲜明的实用特征,从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了解沈鸿根先生并不深刻,只是从他早期出版的一本《多体实用钢笔书法》中去一窥究竟。以个人的理解感受,沈鸿根(江鸟)先生具备的天赋、才气以及功力,并不输于当时或现今任何一位当红的硬笔书法家。他的淡出,有审美取向、信息交流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他个人追求格调的主观因素。他的风格及水平,应当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发掘的。当然,更多的是指他早期的硬笔书法成就。。。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沈鴻根的字屬於“才分”字!天賦極高!結體相當好!把他的毛筆字與鋼筆字相比較,毛筆字略微遜色,筆畫稍微單調點。這是因為毛筆字更見功夫!而他的毛筆字雖然中鋒運用得挺好,但可以明顯地看出,下得功夫不如鋼筆字多!***若他多在毛筆上多下些功夫,絕對是一代書法大師!
通过网络观察,沈先生的字,无论软笔还是硬笔书法,颇见奇功。硬笔书法象涓涓细流,严瑾不羁,凌风不乱,气度潇洒,好字。软笔书法流畅风逸,款款有致,刚柔并举,自然一统,不拙不骄,笔墨近人,很是佩服。
硬笔行草字帖有什么推荐的吗?
硬笔是相对于柔软的毛笔而言的,如钢笔、中性笔、美工笔、铅笔、粉笔等,硬笔书写的起源几乎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久远,最早可追溯到八干多年以前,那时的人类在陶片上刻画记事符号,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块等坚硬的锐器。
到了近现代,由于硬笔的书写工具快捷,用笔相对容易,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文字书写方式,那么在电脑时代的今天,硬笔书写还有多少作用呢?应该说即使到今天,硬笔书法仍然有她独特旳魅力,写的好的硬笔字不但有实用价值,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同时手写字体也是一个时代文脉的再现,更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体现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方面。
黄若舟先生的《怎样快写钢笔字》,是一本基于实用技巧来示范行书写法的字帖,是我比较早接触到的硬笔书法字帖,是经典的。
卢中南的《元曲名篇钢笔字帖》,卢中南书法结构严谨,笔画清秀,线条俊美,书写规范,独具特色。
丁谦的《古诗名篇钢笔字帖》,丁谦的书法结构严谨,笔力奇伟,潇洒飘逸,独具风格。
司惠国书写的《硬笔草书入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硬笔草书写法,对提高硬笔书法很有帮助。
我从初中开始学书,至今五十又九。根据我学书的体会,我觉得应先练练基本功,从唐楷入手,然后试试《祭侄文稿》。这期间可多看看《十七帖》,《草韵歌》,胸有诗书气自豪,有了一定的功力后,可看看黄若舟老先生的《汉字快写法》,我觉的黄先生的字大气,值得一看。这是我的看法,不知可否适合于你!
实用硬笔书法以行书为基础,并借用部分草书写法,用以满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写体。以钢笔为主,实用硬笔书法,主要是强调实用性,不过多强调艺术性。实用硬笔书法,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行书的特点就是易写,并能写得快捷,规范的行书也易认,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写好硬笔行书,我认为要做到今古并用。当代的硬笔书法家田英章、庞中华、荆霄鹏等名家的硬笔行书字帖要学,古代的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中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等也要认真学。这些帖都是古代行书的经典字帖,学硬笔和毛笔只是书写工具不同及效果存些差别而已,而且行书学古代名帖更有高度、广度和深度,对提高硬笔书写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写好行书的基础上,再临孙过庭《书谱》和怀素、张旭等古代草书大家的帖子,对硬笔书法家和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书写行草作品就会带来很多帮助,可以说会受益匪浅。
稍微了解一点硬笔书法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知道硬笔书法其实脱胎于毛笔书法,它的根基和理论的基础也是毛笔书法,了解了这一点,想要学好硬笔书法,就要去练习古代的毛笔字帖,尤其是学习行草书,更要去练习古代的字帖。
如果仅仅是为了实用性的书写,练习一下当代书法家的[_a***_]也就可以了,比如田英章、司马彦等人的,如果对硬笔书法的行草书感兴趣,当今人的作品肯定是不能学的,必须要和学习毛笔书法一样,去学习古代人的经典的书法字帖。从这个方面来说,无论学习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道理都是一样的。
学习硬笔行草书,我觉得入门的首选还是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以这本字帖作为入门,反复练习到熟练以后,再去学习他的《兰亭序》、《十七帖》,然后可以临摹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的狂草书,再去临摹宋元明清历代行草书名家大的作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经历过以上的博取的阶段,可以选择一两家喜欢的风格进行专攻,慢慢可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操作起来很难,关键还是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
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书法的学习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硬笔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这不难理解,偏楷叫行楷,偏草叫行草。至于选择什么贴,建议是选择古贴,到源头取水嘛,现代的名家也都是学习古人的,干脆直接学古,可以借鉴今人学古的方法。举个例子吧,在学校里学生是要向书本学习的,但是也要向老师讨教啊。所以,直接学古就如同自学,借鉴今人就如同向老师求教。
那么我们选择什么古贴呢?这个很好办,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比较发达,我们可以在网络里搜罗各种行草法帖,你看哪个有眼缘,哪个最符合你审美你就选哪个临习?不是固定的。因为古代那些著名书家都是具有很高造诣的,只是风格不同罢了,哪一个都是值得学习的。个人喜好不同,所以,在选择上因人而异。
说到硬笔行书,不少人抨击硬笔,甚至贬低硬笔,认为硬笔根本不需要学习,毛笔学好了,硬笔自然好。我认为,这句话是有偏见的,毛笔与硬笔它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书写工具,材质,性能都各不相同,他们只是用来做同一件事罢了,怎么就不需要去学习呢?就比如同是射击,你会用枪,弓箭你就一定会用的好吗?简化字是时代的需要,硬笔同样也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以实用为主的话,硬笔是相当方便的,如果去表现书法艺术,硬笔通过一定的练习是可以表现出不同美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硬笔与软笔所针对的都是中国汉字,因此彼此是互相影响的,但是不能片面的说哪种不需要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鸟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鸟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