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由什么字体衍生而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由什么字体衍生而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从古至今,书法一共形成了哪些书体?
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
1、篆书: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2、隶书:也叫“隶字”、“古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3、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4、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5、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
中国从古至今字体演变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8种。
1、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2、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时期普遍***用。
3、大篆:西周晚期普遍***用的字体 。
4、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5、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7、楷书: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8、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
草书盛行于什么时代?
草书是正书(篆、分、楷)简约快速的写法。狭义的草书根据草体的潦草程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是这三种草书中最早的一种。它是在秦代草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盛行于汉代,是汉代流行的一种书体。
今草,即小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化产生的。相传张芝所创,始于东汉,成熟东晋,盛于唐,此后历朝历代广为研习,经久不衰。
狂草,也叫大草,是草书中最恣肆放纵的一种。它一笔书下,飞走流注,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是最便于抒***感又最难调控的一种书体。唐代是狂草的鼎盛时期,张旭、怀素是善作狂草的杰出代表。
谢谢邀请!
我先把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告诉你,就会明白草书起源的年代了。
以下是汉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从以上可以看出,草书起源于汉代。《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便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下图为汉代草书:
到了西晋时期,出现了章草,
其作品有:《平复帖》;《出师颂》;《月仪章》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由什么字体衍生而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由什么字体衍生而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