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素草书字帖字体教程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素草书字帖字体教程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胡抗美、刘洪彪、张旭光、王厚祥联袂到南京办草书展。对他们的草书,您怎么看?
在各种书体中,草书是最有创作空间的。而所谓的创作空间,就是情性的表达。书者心画也。以我的观点,艺术到了高级阶段,就不是为了给别人表达什么,而是给自己表达。书法也一样,技术层面驾轻就熟以后,如果不能表达自己,终是笔得奴隶。对于风格,就欣赏者而言,就是是否有共鸣的问题,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但作者的心已得到抒发。
汉字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汉字的出现代替了结绳记事,汉字的作用是记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成果。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经过发展和演变,从甲骨文、钟鼎文、金文、大篆、小篆、汉隶、魏碑、到草书、行书到楷书;从钟、张、羲、献到欧、颜、柳、趙……五千多年过去了,进入电脑时代,汉字书写功能基本被取代。书法成为了宫殿、楼堂馆所、展馆和客厅等场所的艺术品了。因此,书法作品占据了厅堂显著位置,由于富有装饰和观赏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古往今来,各朝各代不乏文人墨客和书法名家的出现,但是真正能成为书法家的还是凤毛麟角。要把字写好确实不易,要真正成为书法家,确实难上加难,有太多的人经过一生的努力和一辈子的功夫都没有什么名气,更不要说是成为书法家了。但是在当今社会有的迫切想要成名成家,又吃不了古人的苦和下不了古人的功夫,既耐不住寂寞、又不得其要领,因此急功近利,在名利的驱动下,不守书法规则,而另辟蹊径,因而出现了让人无法欣赏的千奇百怪的书法作品,有的自我炒作,利用一些平台和机会,宣扬所谓的新理念,大搞所谓的现代派的怪书、丑书、有的甚至让人不认识的天书也大行其道,充斥着书法领域,使中国书法限入了迷茫境地。实在令人困惑。
刘胡张王四位大家齐聚南京联袂书展的确很有冲击力,继刘主席14米盛装大草之后,必将在书法圏再掀一波激烈振荡,在主办方策划者看来,这无疑是新时代的一场“兰亭盛会”啊。
中国草书委员会主任、书协副***刘洪彪先生的“现代草书”无疑是名头最响亮的。刘洪彪贵在创新,有想法也会搞,混到这一步,没有点传统草书功底是不可能的,但个人认为刘洪彪先生的传统功底并不算是有多多么的厚实,他的草书线条不错,也有灵性,对章法布局研究颇深,但结构和整体气韵有点“野”,不如沈鹏。
中书协副***胡抗美先生,胡先生的草书拙朴气息很重,有些作品虽“丑”,但就传统味道而言,要比刘洪彪先生写得规矩,刘似乎更多走的是张旭路线,线条圆润弹力足,胡的怀素味道浓一些,线条锐利更刚健。二人的草书各有所长,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比不上沈鹏,遑论林散之了。
当代知名书画大家张旭光先生的草书也很泼辣,但毕竟是学画的出身,不会写也会画嘛。张先生的草书体现出更多的“用墨”元素,对用笔的研究颇深,但看他的作品,始终觉得有点收不住,用笔也稍显“放肆”了一些,结字上感觉还是相当“稚丑”的。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个人偏见。
当今书坛名家王厚祥先生的草书很奔放,章法是四位老师中最好的。至少,我能看出他的字有张旭的影,比较圆润,线条的笔法也相对讲究,我认为如果以传统书法为参照,王厚祥老师的草书功力并不在刘洪彪之下。
无论书法圈内圈外对他们草书的争议有多么巨大,但四位老师都是属于当今草书界核心圈里第一流的人物。草书的艺术审美起点本身就比较高,很多书法爱好者和我一样,都是“直眼直肠直言”草书家及其作品。我相信,他们的作品并非外界抨击的那么不堪,但是与历史上的名家大手相比,他们的草书或只可谓为“过江之鲫”,一时名气罢了。
抱庸浅谈。插图均自网络。
不想评论谁。大草,是书法,高境界。汉始,至唐,旭,素达到颠峰。学到所长,看到短,方有创新。非乱成一团。大气雄浑,古拙淡雅,狂放大气。有规,有章法,佈局。疏密得当。浓,淡,枯润等。总之,让人,感到美。有些,乱成一片,是中國大草?余不才,谈个人心得。共学,共勉。大拙
究竟他们四书家能否代表当下草书水平,我们真的很难下结论。
当今草书的时代性特点是什么?有人主张形质上的盛装,谋求图式、空间章法布局的创新;有人认为传统的草书“一笔书”以及章法已明显不足,不符合时代审美需求;还有人甚至认为草书的创新要革命性,必须有现代草书创新理念。
我比较保守,以为草书的创新必须坚持“神***为上,形质次之”这一传统审美标准。
神***不是虚幻的意识形态,它虽然依赖于点画笔法技巧,依赖于点画线条的形质,依赖于草书结体的形态以及章法的创新,但是草书的精气神是草书本质精神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对纯度的要求及其高,它对点画线质的要求是纯粹的、内敛而又多变的,是脱离了庸俗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它是一种修炼,一种内外兼修,彰显精气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草书的创新必须敬畏传统草书法则。否则,侧重于点画的形质,侧重于章法布局的图式感和空间组合关系,侧重于展厅视觉效果等,虽说是对当下草书发展新路的探索,但这种未免简单化的草书创新形式,正是缺乏传统草书之内功而失去生命力。
我始终认为,大草的境界应该以张旭、怀素为最高,这不是崇古人,轻今人,更不是认为草书在古人面前无路可走了。旭素之后,大草依然继续,宋元明清都有草书大家辈出,黄庭坚、苏轼、鲜于枢、王铎、傅山、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等等,各领***。
他们这次在南京展出的草书作品,没有受传统草书束缚,各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我们评价当代草书,尤其要客观理性,而不能一叶障目,必须要放到书法史中去考量,必须要联系经典草书去衡量,也必须要符合时代审美。
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四大家”目前很难做出正确而客观评价,留待后人评价吧!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理由有
一 这几种书体是初学书法必须练习的书体,因为在写这几种书体时笔速要慢,是练习的控笔能力。在教学中,遇到很多没有练扎实基本功的学员,上手就直接写行书,如果没有控笔能力写行书,写出来的线条发飘,而且很多笔画写不出来应有的效果。
二 上述三种书体对字形要求严谨,稍有差样整个字就会写败。如果字形不过关,上手行书会遇到很多问题。
回到正题行书入门可以先练习《灵飞经》,它的字形是楷书字形,用笔有行书的笔意,和王羲之赵孟頫的用笔方法相似,建议楷书转行书练习此帖。如果直接学习王羲之的字帖建议先学习兰亭序或者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万万不可先学习《圣教序》,我非常赞同米芾老师的观点,有墨迹就不学碑。碑刻师水平再高也和原迹不一样,而且碑文大多看不清楚,给临摹者带来了很多困扰,只能盲人摸象的来想象。请看看图片对比。有清楚的墨迹不学,偏要学看不清楚的石刻碑文是什么道理呢?如果你要抬杠说冯承素的《兰亭序》版本也不是真迹,我请你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双勾临摹能力。你也可以看看我主页小视频临兰亭序单子的效果。我不是炫耀,主要是证明在纸上[_a***_]比在石头上刻字容易的太多了。
当你掌握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再去临《圣教序》会容易的很多。也可能你会说《兰亭序》难写,那你刚学圣教序就会容易吗?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对自己有信心。圣教序可以学字形,毕竟字数多。但不是刚开始就学。用笔没学会,练习再久会养成错误的用笔习惯!
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写一手好字,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练习的时间也很多的话,一般可以从古帖如赵孟俯的洛神赋,智勇的真草千字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等入手,最好不要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因为他是临摹本非真迹,使转不走寻常路,比较难[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素草书字帖字体教程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素草书字帖字体教程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