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人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人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字怎么写好看?
首先感谢邀请!至于人字怎么写好看!这种题我还真的答不太好。
那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简单的说一下吧。首先这个题目都没问人字要写什么体?是行还是楷或是草书?当然很多人就会嗤之以鼻了,我写字开心就好,这么想固然没什么错,但既然想写的好看,多讲究一点终归会好很多!在这里我就不讲人这个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分配,撇捺的角度等了。说到字的好看,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欣赏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想写好,基础扎实,不烦师古!选一个或几个,往深里练,练着练着就成自己的了。
比如行书,说完行咱们再来楷书。古代书法大家写了很多,我不一一贴出来了,随便找了几个贴图,就行而言本人最喜欢赵孟頫的。自己看准照着练就完事了,不要老想着自己去创新,咱们还没到那个境界,不能好高骛远。
若是学楷的话,我也找了很多,因为实在太多了,实在无法一一贴上来,我考虑到一般楷书入门的都会选择颜真卿的,我就把颜楷的人字都贴上吧,诸位看官各凭喜好便是。
虽说还有隶书,草书什么的,有想知道的,百度很方便。讲太多其实都无意义,书法关键还是在于多练。
【文.羌人山里汉】
常言道:一撇一捺写个人。
看是简单,且难写好。
要想写好“人”,就得先认识其字。
“人”,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几千年来,“人”字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不断演变,形成了如今更像人跨步行走的象形“人”字。
不难看出,从“人”字象形的演变,也正是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具体表现。
“人”字不光在象形上不断演变,书写上也在不断变化。如:书圣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欧体"险劲"而"平稳",颜体刚健有力、圆润雄伟,柳体风格挺拔、清瘦秀丽,苏轼书法苍劲、豪放……每位大咖书体不同,写法各异。
然而,题主所提问题看似简单,实在太过宽泛。是讲用毛笔书写还是硬笔书法,是用欧体还是颜体表现,没明确,所以实在让山民此次所答笔走题偏。
“人”字演变图
其实,书法上常说的,笔画越少,字越难写好,这是实话。“人”字亦是如此,无论是钢笔还是毛笔书写,看似简单一撇一捺两笔,且讲究笔墨浓淡、结构松紧、运笔厚重等等,山民实在无法一一道来。
山民唯建议题主把不同书家的人字都找过来,对照一下,找出共同点,多临摹,多练习,想必多加时日,不光能写好“人”字,一手好字也可实现。
“人”字有两笔: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一笔写亲朋、一笔写老友,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愿诸位前半生枝繁叶茂、后半生收获储藏。人生满满,满满人生。
人,是万物的主宰!含义丰富的汉字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明!所以,“人”字,是我们务必写好的一个字!虽然说笔画越少的字越写,但并不是一定写不好!关键在于是否得法!我的体会是:1、务必“中锋”运笔。2、“撇”画必须“标准”地“逆锋”落笔。3、因为从结体上来说,“整字”应“让右!“撇画”应紧靠“竖中心线”的左侧落笔!“撇、捺”交汇点要紧靠“横、竖”中心线的“左、上”处!4、“捺”是“主笔”!“占空”略大些!的“左、上”处舒展!
四十多岁的人想写好字,该练什么字体?喜欢行书,直接练行吗,有哪些好的行书字帖值得推荐?
首先要考虑练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想在六十多岁成为书法家或在这个领域创造点成就,那么就从楷书一笔一画的练,打好基础,之后再练行书。如果单纯仅仅是想把字写的好看一点,可以直接练行书。从某种角度来说行书比楷书更容易引起习练者的兴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曾经说过,中老年人练习书法仅仅是为喜爱,不图名利,可以楷书行书一起练,我觉得挺有道理。
至于字帖,楷书还是选欧阳询的比较好,行书建议写赵孟頫的更好上手一些,无楷书基础直接临二王的有点难度。
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我也是四十岁后有时间才练硬笔字的,我认为先练楷书,临古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容易掌握字形结构和笔画,偶尔也玩玩隶书,如《曹全碑》。一年半后学行书比较容易上手,最近就在学《灵飞经》一个多月了。虽然笔法稚嫩,但是习字时间才一年半,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附一年半后的作业。
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很大,不容易啊。我今年也是四十多了,也是从这两年开始又重新开始捡起了书法,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真心的想写好字,那么我觉得楷书是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就是早晚要学的一种书体。既然早晚要学,那不妨一开始就学也省了后事。
楷书要学的话无非就是四大家“欧、颜、柳、赵”,自己去看看喜欢谁的就去学谁的,如果很喜欢行书的话,不妨学学赵孟頫的楷书,日后也直接学他的行书就好。
《妙严寺记》
赵孟頫的楷书一生也发展了几个阶段,学习赵孟頫的楷书尽量学其中晚期的楷书,这里推荐《妙严寺记》《昆山淮云院记》《胆巴碑》等。赵孟頫的楷书是真正的翰牍书体,就是古人的日常手写楷书,而且他的字帖都是墨迹版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书法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
《昆山淮云院记》
《胆巴碑》
墨迹版的书法字帖,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古人的用笔之法,了解古人写字时候的笔势、使转的原貌,所以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说过:“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这个道理。赵孟頫的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的笔意、笔势,通过学习赵氏的楷书,为日后学习行书打下一个好基础。
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以后,可以直接学习赵孟頫的行书,赵孟頫的行书字帖非常的多,这里推荐几本:《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等。有了一定的行书基础之后,再上溯魏晋,去学习二王的行书。
古人说:“书不入晋,终归野道。”至于为何学书法必须要学二王的字,我个人的理解是,二王的书法是一个很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孕育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就像是一个书法的孵化基地,通过学习二王的书法,最后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情趣或者是融合其它的一些书体,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人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人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