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家字体写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家字体写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字书法怎么写好看?
谢谢邀请!
家,是温馨的港湾。
人人都想有个“家”。
那么,如何写好“家”字呢?
书法“家”字的写法很多。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的写法各不相同,在五种书体中,每个书体的书写风格又不一样。
要想把“家”字写好,还须先师法古人。有人说,为什么要学古人的字呢?我的观点是,古人的字是经过历史检验并被人们认可的,为什么不学呢!近代、现代和当代人写的字,比着古人写的字,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神韵,都比古人写的字相差甚远的。有一些不喜欢临帖的书法爱好者,总是想撇开古人的法帖去写,可写来写去也写不出个名堂,最终还是回到临帖的路子上来。
现在,小编还是尝试把法帖上的“家”字展示给题主和各位朋友,请大家看看古今书法家是怎么把“家”字写好的。
上图为篆书“家”字的三种写法。其中吴大澄写的两个“家”字,写法都是不一样的。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家,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哎呀,写得不好,还是来看历代书家优秀法帖中的写法吧!
2、宋 · 米芾 · 苕溪诗帖
一开始学习书法老师就说书法里最难写的四个字分别是“风、飞、家、气”,后来通过学习才知道其实风、飞、气还是比较容易写的,相对来说“家”字和“气”字更难写一点。
在繁体字离开家,风和飞属于独体字而“家”和“气”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这两个字的难点就在这里了,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怎么安排上下这两个部分,通过大小、疏密、长短的处理,时上下两个部分看起来平稳、合理,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好这两个字,就是没有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形状和关系。
所有的点画都在为最后一捺造势
“家”字结构安排的第一要领,就是这是一个左密右疏的字,左边写的比较紧密,右边写的比较疏朗,左边的笔画都比较短,右边的都比较长,比如横画的最半部分就短,右半部分长。
所有的笔画好像都是为了最后那一捺做铺垫的,整个字的字眼也是最后的那一捺,如果没有最后那一捺,这个字都是重心失衡的,是这一捺把整个字拉稳了,或者说其它的笔画都是为了最后这一捺造势。
点竖对正
第二个要领就是,家字宝盖头的点和家字下面的竖弯的起笔对正,书法里很多字都是这样,比如北京的“京”字,点就要和下面的竖钩对着,这样才能保证字的重心的平稳。
不论是“家”还是“气”字,难点都在于重心,最终要找到中心平稳的那个点才能把字写好。
话不多说来个要领:上中有点下中有钩要对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字讲究重心,无论再险绝的字它都讲究重,特别是楷书,重心不稳楷书难成,因为它是单字独立的!当然有些书体单字重心并不稳,但它整行整列或者整篇重心是稳的,这叫舍小重心取大重心,也可以说是造势或取势!家字的点和弯钩的起笔以及钩要对应好,重心稳了就容易写好了!
“家”字很常用,却很难写;写不好,就像一个老头儿,头戴大帽子身穿长袍子,弯着腰驼着背——活脱脱的“宰相刘罗锅儿”啊!
那么,“家”字书法怎么写好看呢?(以赵体“家”为例)
第1笔,应写成“竖点”。藏锋起笔,侧落于中线,用力顿笔,提笔转正,中锋稍下行,回锋收笔。
如果落笔偏了,或顿笔无力,下行不足或太长,都会影响整个字的份量。
第2笔,落笔较轻,左下方向用力,回锋收笔。形态上细下粗。
方向很重要,成左斜势。
第3笔,与第2笔留出空隙。落笔较轻,提笔右行,稍上斜,接住上面的点画,右端稍用力;再提笔用力侧按,提笔向左下快速出锋。
横的形态成两头粗中间细的扁担状;钩短而尖利,与第2笔相呼应。
第4笔,与宝盖横留出距离,起笔相同。右端提笔侧按,提笔左转,顺势撇出——不超出第2笔左点。
横不在中线而是偏左;撇过45度斜线偏上。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书道拍案惊奇》观点:不管是硬笔行书还是软笔行书,都不要选择现代人的字帖。有老师点拨可以直接上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自学的话建议用行楷过渡下,推荐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数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具体原因,接下来简单絮叨絮叨,仅供参考。
首先,我不推荐书店里的任何硬笔行书字帖,因为全是现代人所写,学习书法要尽可能的选择优秀的字帖,古代名家流传下来字帖才是首选。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硬笔书法来源于软笔书法,仅书写工具变了而已,结构和笔顺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学的好,即便学硬笔行书还是要去买古代的经典名帖。考虑到硬笔行书的实用性,那么在选择字帖的时候,可以尽量去选平正姸美一路的风格。比如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它的也可以,只是这两本本字数更多)。
行书入门字帖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不过作为初学者,入门周期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你有老师时常点拨,那没问题。但如果是自学,我建议先学习行楷过渡一下。这里呢,推荐两本字帖。
第一本,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特点是线条瘦硬,结体婀娜,用笔以弧形线条居多。由于弧线的大量使用,让原本笔直、坚挺的基本笔画显得柔和委婉。起笔时,尤其长横略微多了点逆笔,然后竖切向右提笔。这些用笔让呆板的楷书显得生动活泼,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而这些小笔触和弧线恰恰是行书所[_a***_]的。所以,也时常有人说“褚”字是楷书中的行书。
第二本,智永《真草千字文》
可以这么说,凡事见过这本帖子的人,会彻底摆脱“田楷”的审美。什么字是呆板或生动?什么是美术字或书法?智永用这部传世作品告诉你答案。
扯远了,为何用它作行书过渡,主要有三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家字体写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家字体写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