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演变后面是什么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演变后面是什么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草书早于行书?习书不是常说先行后草吗?
汉代是中国文字的分水岭,之前是古文字,汉以后称今文字或者叫(汉字),从汉代隶书基本延伸两种书体:一种是魏碑,一种是章草,文字的产生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用,当人们的书写速度跟不上思维的时候需加快速度,遂演变成了章草,东汉末年以后出现今草,或者说今草是章草的革新,书写的气息连带要比章草更加成熟。行书的成熟时期或主要发展在魏晋,以二王为代表。
书法字体的诞生是,先有行书,后有草书,然后才有楷书,这个已经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了。
其实这个是先有手写体,那么就是行书,然后草书属于更艺术的字体,而楷书因为书写慢,起笔、转折、收笔都带有棱角,但是字体更端庄大方,属于一种类似“书面字体”或者官方字体。
现在一般认为楷书是基础,然后行书,也不算错,毕竟是正经的练字途径,好像即使知道了先行后楷,也得这样练。
第一个问题:
1、草书的形成是早于行书和楷书的。它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狂草和小草。
2、任何一种字体在它成熟之后都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加标准化,一个是草化。隶书的草化便是章草,形成出汉代初年。
3、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4、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楷书和行书差不多同时产生。
第二个问题:
1、学习书法到底先学行书还是草书,如果你已经练过楷书或者隶书,那么先学习草书、或行书都可以。有了楷书基础,朝哪个方向都好过渡。
2、楷书虽然出现最晚,但是楷书技法完备,无论在结构、用笔和章法都对书写者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它对书写速度要求不高,所以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入门最好的选择。
3、赞同小编观点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草书早于行书!
再更正一下学书步骤:行书与草书学习不分先后!
为毛?请听俺一一道来。
先说下书法发展演变史:书法从结绳记字后到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同时,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这一时期草书含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字与字之间无牵挂,称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行书存焉。”即隶法解体后,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近于奔肆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
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均已产生,写字也不仅仅在于实用,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由此可见草书是早于行书和楷书的,所以先学楷再学行后学草的概念不能说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我们可以打破目前学书的一些常理。各种书体都有自身的笔法体系,既可独立又互相关联,简单的说从哪种字体着手都可以。择其好者而从之,本身就是件美事!
习书法先学什么体与先有什么体是二个概念的问题。为什么常说习书法先学楷书呢,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楷书既容易理解(相对静止、相对规整的结构和基本笔划笔法)又包罗万象,而且比隶书实用。就如学习素描,一般都是从静物的几何体开始的,虽然简单,但是包含了形与光的一切要素。法无定法,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为此争论。每个人的悟性慧根都是不同的。
中国书法字体演变过程中出现过哪五种主要字?
中国书法字体演变过程中出现过的五种主要字体如下:
1、篆书 (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大篆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
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
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小篆
又称秦篆,是在大篆基础上递变而来的一种书体。秦统一文字后,小篆成为了秦朝的官方文字,故又被称为“秦篆”。
2、隶书
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1.从古至今,书法一共形成了哪些书体?
中国从古至今字体演变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8种。
1、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2、金文: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时期普遍***用。
3、大篆:西周晚期普遍***用的字体 。
4、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5、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6、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7、楷书: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8、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演变后面是什么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演变后面是什么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