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么学着画草书字体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怎么学着画草书字体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练习该如何提高,恳请各位老师指导?
根本的问题,更是最复杂的问题。就像“如何练好书法”一样,笼统到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
学书法,尤其行草,对线质、字法、行气、章法、墨法、神韵等要求更高。根据自己多年的心得,千万别自己一个人闷头临帖,一定要找个老师做指导。
书法不外乎三个方面:笔法、字法、章法。如果说字法和章法,可以通过临帖可以学到的话,而笔法,一定不是自己能学到的。就是想靠自己努力去一点点体悟,不说时间得多长,如果在理解上方向走反了,那结果就惨了,下的功夫越多,离目标就越远。
举个小例子,下面的图是王羲之《远宦帖》的局部,刚好是两个一样的字“足下”。左边的起笔转折为逆入平出间杂露锋,字形圆润;而右边的明显用了切笔翻转,字形棱角分明,这就是笔法的变化。这只是笔法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学习如果有老师带领,不仅方向正确,提高也会更快。当然找到合适的老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以上的建议,是针对深入学习书法的而言,如果只是想把字写的端正漂亮的可以不用这样投入。
以下发表谨代表本人观点:行草书相对其他书体,可能需要我们本身的基础更扎实一点,连续性和跳跃性更强,如果我们本身的基础和文化修养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建议我们最好还是别先搞这些,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攀升,一味的最求草书那种连绵不绝或者书写时的形式和***的话,即使形式上达到了,内容也会空洞乏味,换句话也就是一副空架子而已,书法学习最大的忌讳就是心急耐不住过程的寂寞,想追求速成,但是书法的学习和进步是伴随我们整个书法学习的过程的,所以,一句话,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功到自然成!
行草练习该如何提高?
根据我10多年教学实践,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字入手,具体从这三个方面去操作:
第一、结合王羲之的手扎,练习笔法。
王羲之的手扎比较少,就那几个行书如《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初月帖》等,专注点比较集中。
具体训练方法,以笔法为目的,可以把这几个手扎复印放大,先描红到临写,整体感知训练;
再精挑20个左右的字,以横画、竖画、撇画、捺画、钩画分类,细心揣摩,起笔时的切、顶、压,转折时的提按、翻转,以及结尾时的提按,顿挫揉回等动作。
第二,结合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字法。
用笔和结字是古人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圣教序》解决了王羲之其他字帖中字量不足的弊端,在具体训练上,***取先局部再整体的方法。
局部训练指把字进行分类:
1、按偏旁部首分类,右边的偏旁反文旁、立刀旁,左边的偏旁如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土字旁、牛字旁、王子旁等等;
草书创作,如何才能气息贯通不断?
一件书法作品,气息是否贯通,关系到其是否具有飞扬的神***、生动的气韵。
书法如同音乐和舞蹈,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一定的手段,一口气完成的。
所以书法讲究贯气。上下不通气,便成了单纯的死字;前后不连贯,便成了呆板的死行。
贯气在表现形式上,包括笔连、意连、形连。
1、笔连
行草书书写速度快,点画之间出现勾挑和牵丝,这就是笔连。
有人认为,一件作品应该字字相连,成一笔书。哈哈,那会如何呢?这不由让人想起凤雏向孟德所献的“连环计”,战船全连在一起,坐等周公瑾放火来攻,自己却动弹不得。
2、意连
即上下笔、上下字之间不直接相连,而是勾挑相呼,笔断意连。
具体做法是靠用笔的折搭取势。收笔时回腕出锋为折,下笔时逆势露锋为搭,一折一搭,自然呼应。
草书创作,如何才能气息贯通不断?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看书法评论时,评论者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的辞藻,把草书的创作从用笔到结字、布局、气势、血脉、意趣、风神、乃至于墨色浓枯、遒润变化……一套一套的技法神思,讲的头头是道,令观者无不叹服。而一旦看他们的字时,不迨其所论甚远。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是也’。
草书创作时的气息贯通,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古人不虚劳其心,故其学精而无不至。他们从小学习,专其力而为,及其渐长,则其所学得以应用。要使草书的气息贯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手上的功夫。说再多再巧的用笔诀窍,手上的能力达不到,有何用?要解决的办法唯二字:苦练。熟能生巧,多说无益。
书法作品的贯气,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有形的贯气,就是牵丝萦带。二是无形得观气,笔断意连。三是通篇的贯气,揖让穿插避就是也。一幅优秀的作品,往往这几种贯气方法全部都具备。因为书法的贯气也讲究变化,力戒技法单一。我们欣赏一下王铎的一幅书法作品吧。
先说有形贯气,如“莫有”“歌年”等,是具有明显的牵丝萦带的。这种处理方式要注意切记雷同,连带的牵丝不都是一个方向平行,那样缺少变化,作品就不够灵动。
无形的贯气,概括起来说就是处理好字与字,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而不同,犯而不违,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独立的个性,也可以理解为处于一个对立统一的书法环境中。这一点是所有书法作品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一幅书法作品缺少对立统一的和谐局面,就谈不上作品的艺术性。
谢邀。草书,其书写气息不断地一气呵成,是真功夫,俗语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说一定要有自己书写乐趣、章法及其练字的习惯和步骤。草书之一气呵成完美无瑕,首先,你要知道字间架部首笔画,始于临摹楷书,练就章法布局,直到信手拈来速写楷书。同法同理依次临帖:行楷、行书、行草、草书,最后狂草书法到气息不断地一气呵成。
我是这样认为的:无论怎样,你都要两腿与肩同宽、握笔按纸、凝神静气地端坐于书写台面,类似于意念气功吧!落笔、起笔和收笔之气息连贯不断,落笔生根入纸三分,落笔“欲横先竖、欲竖先横”;起笔时就想到落笔处,收笔一定要回锋,一气呵成在意念中。
我们经常听书法家说,写着写着字就断气了,这里的“气”说的是气息,就是字和字之间,笔画和笔画之间连冠的气息,气息对于书法创作来说非常的重要,好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书、草书还是楷书、隶书、篆书,都需要气息流畅贯通,不仅仅指的是草书。
当然,草书是更加注重书写的气息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草书的气息流畅的呢?我们看看古人是怎样处理的。
1、笔画相连
笔画相连是展现行草书书写气息的最直接的方式,有一些草书,虽然两个字之间并没有相连,但是笔断意连,也能展现书法的连贯的气息。我们看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2、外空间的镶嵌
一个字写完,他会想成一个相对开放的外空间,这个字的外空间有可能和下一个字的外空间有交集,这个交集就使两个字时间产生了关系,同时也就营造了一种连贯的气息。我们看宋代黄庭坚的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一般一行字我们第一个字会写的大一点,重一点,然后随着毛笔里的墨越来越少,写的字也就会越来越轻,越来越小,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的气息的展现,一般的草书作品都会这样。
“龙”字草书怎么写好看?
“龙”字古代的书法大家们写得较多,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是怎么写的。
1、王羲之
和上面那张龙的图片比较一下,书圣的“龙”是不是很像一条昂首挺胸的龙?
2、张旭
张旭的这条是“草龙”吧,干枯苍涩。
3、怀素
怀素写的是一条“小龙”,受虐待了,瘦骨嶙峋的。
4、黄庭坚
山谷居士的“龙”正在行云布雨,气势开张。
5、黄道周
关于龙字草书怎么写才好看?我们需要了解草书的类别,分别分为大草,今草、章草三种。草书不是随意潦草就行,而是在一定的规矩及约定俗成基础上融入个人个性,情感及状态,既有让人识别,又有个人特征的书体。
下面附上古代书法家写的草【龙】,谈不上那一个最好看,其实都是成熟的字,都好看,关健在于个人偏好。
偏爱龙飞凤舞飘逸风格的四五七八字很恰当;
最符合你心意的就是最好的,那怕是江湖书法画的龙,仅此而已!
一起学书法,草书的条幅、对联怎样写才能巧夺天工?
对联没有书法作品那么要求严格,但是也是书法创作的一部分,整体要求视情况而定,如果是中堂等比较重要的地方悬挂,则需要与中堂相匹配,艺术性要求要很强,而普通的对联,如春联,红白喜事用的对联则要求比较简单,写的不丑,能看,相信不会有人说什么。
这太难了,不敢巧夺天工,呵,臣妾做不到……
若是要写好书法作品,🈶️以下几个方面一定要做到:一是用笔应该法度严谨,笔力遒劲,活泼生动,光洁圆润,又要不拘泥呆板,富有变化,有骨有力,力透纸背。欧阳询在《用笔论》中写道:“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二是字体骨架长得好,身材匀称,令人赏心悦目。如果比例失衡,则令人不悦。“结体之美,甚于笔画之美。”书法作为[_a***_]艺术,它的艺术性不仅在于点画的线条美上,还集中表现在字的结构造型上。如果将笔画比作人的骨头,结体就是人的骨架。三是作品通篇的气势要统一,字体的疏密布置要得当,字的大小、长短、粗细、欹正、润燥等关系要🉐️体,又要看留白是否恰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么学着画草书字体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么学着画草书字体好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