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华书法字体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华书法字体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华的繁体行书?
1、华繁体:華。
2、华(拼音:huá,huà,huā)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西周金文。
3、华的古字形像花朵,本义指草木的花,读huā。用作动词,指开花。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花”字,用于花朵义。
花朵是美丽的,故“华”又引申为光彩、华丽。
谭延闿临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楷书,比起华世奎如何?
我們先看看譚延闓(1880—1930)的顏體書法作品(前五幅作品)和華世奎(1863—1942)的顏體作圖(後四幅作品)。譚延闓世稱“湖湘三公子)和(維新四公子);華世奎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兩個人都出生㓉於清末民初,竝在書法上都以顏書名重當代,都有很大影響,都是顏楷“大家”。他們對於顏書都有自己的理念和特奌,可以說“不分伯仲”,如果硬要分出高低,很難區分,因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認識和評判標準,審美觀也不一樣,所以他們的作品就由自己的心來說吧。
谭延闿和华世奎都是清末民初著名的颜体书法家,都擅长书写颜体。
华世奎是清代末年著名书法家,天津八大家之一,擅长书写大字颜体,同时也能够写蝇头小楷,他的书法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天津劝业场”这五个大字,字的直径在1米左右,气势雄浑,晚年的书法风格更加老辣,他的书法脱胎于清人,但是上追唐代颜真卿,并且融入了宋代苏东坡的灵动。是天津代表性书法家之一。
华世奎:天津劝业场
谭延闿也处于清末民初时代,他的书法也是学习颜体,被称为民国以来颜楷第一。颜体在宋朝的时候还是比较火的,如苏东坡、米芾其实都学习颜体,但是米芾曾痛批颜真卿的书法,之后学习颜体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了,宋元明竟无一个颜体大家出现。
谭延闿书法对联
直到清代钱沣、何绍基的出现,颜体才开始又复活起来,虽然二者的颜体各有优缺点,但仍然是两个影响一个时代的书法家。二者之后的颜体书法家,当然就数谭延闿了,就连于右任都称赞他:谭祖安是有真本事的。
延闿和华世奎的楷书相比较,其风格和功力都比较相近,可以说是难分伯仲。
谭延闿临《麻姑仙坛记》
他们所临的《麻姑仙坛记》也只是风格上有所差别,华世奎的作品更加凝重,而谭延闿临的稍微飘逸大气一点,谁的水平高,真的很难说。
华世奎临《麻姑仙坛记》但是从整体的书风上,我是更喜欢谭延闿的书法。你呢?
谢谢邀请!说说粗浅认知:华世奎、谭延闿两先生皆为清末民国学颜书名家,深得颜正书之形神和气韵,且皆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境界,只惜还未达雁行颜书之境!可谓各有千秋,是为清末民国学颜书之翘楚!相较两人之艺术造诣(含正、行书),华世奎先生似乎比谭延闿先生稍高一些。以上谨为个人浅识,未必正确,恳请方家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谭延闿和华世奎都是书法大家,他们临的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可以说是各有特点,在传统的基础上都融入了自己的个性,这在他们二位的书法作品中都有显现。
上图为华世奎临的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局部。
上图为谭延闿临的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局部。
相比而言,华世奎临的《麻姑仙坛记》比谭延闿临的《麻姑仙坛记》,从用笔,结字,神韵三方面来看,更出彩。也就是说,谭延闿临的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不如华世奎临的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精彩!
上图为谭延闿临的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
上图为华世奎临的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雄浑厚重,大气磅礴!
就这本字帖的临写,二位都是名家高手!足为后世典笵,精微处又各有差异,我想是由个人的学识修养决定的,具体来说:华更质朴些,写得沉雄浑厚;谭则变化多,更多文人气质,写得灵动俊健。😊😊😊
古代大书法家们如何写“春字”?
三月莺飞草长,正是满春色关不住的时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文人墨客总是对春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春”字也是历代书法家们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
明 · 文徵明 · 早朝诗
明 · 董其昌 · 岳阳楼记
明 · 黄道周 · 答诸友诗卷
春字啊,楼主好雅兴,哈哈。那就来看看历代各种春字吧!先来看看甲骨文拓片版的春字吧,风姿各异、希望君能大饱眼福!
北魏《元怀墓志》晋《爨宝子碑》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古代书家写春字,不是随便写的,那都是用心在写。
王羲之的“春”在兰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一群文人在兰亭搞了一次春游,玩了一次聚会,便留下风流千古的兰亭雅集。王羲之用心在这个春天里写了一篇日记,记录当天的聚会,一不小心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惜春,感慨时间流逝的太快,而“俯仰之间,已是陈迹”,如今我们在谈论书圣的春,他也早已想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时光荏苒,逝者如斯夫,还是活在当下,好好珍惜这个“春”吧。
杜牧的“春”是春情与春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江南的春天总是烟雨朦胧的,连绵不断的细雨总会无来由的让心中充满愁绪,诗人自恃才高八斗,却一生难有抱负,大好的青春就在青楼中虚度。“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这个薄名,竟然无法得到心爱的女人“张好好”。
当张好好被迫嫁与他人的时候,为杜牧写下了“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从此一入后门深似海,杜牧也只能落花流水空余恨。后来杜牧对佳人的怀念,天天想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最后抑郁而死,佳人问讯,悲愤不已,瞒着家人去长安祭拜杜牧,想起之前的爱恨离别,竟自尽与坟前。杜牧的“春”有点沉重。
苏轼的“春”孤苦无比,“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又逢苦雨缠绵,望着漫山啼血的杜鹃花和空中飞舞的白纸,诗人想家了,于是把这份苍凉多情抒发于笔墨之间,挥毫而就写成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从此死了苏轼,活了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苏轼的“春”在苦雨中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成就了那个为后人称道的苏东坡。
就奉上这三个春吧,再多脑子就不够用了,我还要去看“春”呢。
春,生机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一问告诉你,从古到今,春字是如何演变的。
春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
吴昌硕的大篆里是这样写的,
清代赵之谦的小篆是这样的,
到了汉代的简牍帛书,和现在的春已经很相似了,是这样写的,如下图:
在汉代的隶书里,和现在的春就基本一样了,这是汉代隶书《乙瑛碑》里的春字。
到了南北朝时期,春字和现在一摸一样了,只是那三横有点长,字体浑厚大气。
草书的春,简化了很多,这一张是章草。
这一张是张旭的大草,如走龙蛇,真敢写啊!
行书里,这是兰亭序的春,清新雅致。看着有点歪啊。
下图是蔡襄的,写的挺个性的
下面是楷书,欧颜柳赵的,按着顺序来的
最后一幅是启功先生的楷书
你觉得哪个好看啊?
喜欢的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我是江上人感谢您邀请!其实《春》字最常用的汉字。书法家们要是能把它写美写绝不是易事。楷书还好,因为没什么变化。一幅作品中遇到几个《春》字,还可以写雷同。要是草书作品中《春》字雷同,人家肯定要说话了,每个《春》字要求有变化。才能写出一幅好的草书作品来。楷书作品中出现雷同不显眼,在草书作品中要是出现雷同还是非常显眼的。所以我们平时练习当中要总结,最好能学会写几个不雷同的《春》字。不光是《春》字还有其它的汉字。所以草书学起来,要比楷书复杂一点。
我写的《春华秋实》中的《春》字。字形瘦高与下面的《华》字写的宽,形成对比。注意造型与笔力,才能写出美感来。松紧有度,笔断意连意境十足。《秋》字写的紧凑一点,《实》字写的松一点,宝盖头要写的大一点,就像大房子把下面的东西罩在里面,不被雨淋到。书法看着非常简单,能写好书法绝对不简单。
如我处理《阳春白雪》用了两笔写成。看到没有松紧有度,粗细变化,大小变化。这里的《春》字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与上面用纤丝连接又要与下面用纤丝连接。一气呵成。看上去舒服不舒服。如果你感觉舒服就已经很美了。写草书要注意方方面面,你看人家写的很快,其实人家有这个功力,完全在法度之内,不会出法度之外。出法度之外就是闭着眼睛瞎画了,那是不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华书法字体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华书法字体行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