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独字草书毛笔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独字草书毛笔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约定独字不成行,如何理解?
我来表达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1,就从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书法中并没有独字不成行的说法。有很多书法家的作品中都出现了独字成行的现象,启功先生的书法中就曾出现过。
2,书刊正文排版中但是出现了单字不成行的说法。是说单独一个字或者标点符号不能占一行的位置。但是看看古龙先生出版的作品。一个字一行的现象太多了。
综上,我认为,可能在早期的时候或许流传过这个说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昌盛。文字的内容和格式上都在与时俱进。只要能表达某种意思,独字也能成行的;而书法中独字成行也未必就不好看。
这个说法是指写诗句,长篇文字来说的。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每行字写的有长度,如果你写到最后,只剩一个字挂在最后一行。看起来单调、突兀,及不协调!就是让观众欣赏也会感觉失衡,读字时,也会上下不连贯。
写书法作品前要把控整体布局,可变字大小,及间距来容纳最后一个字。若是一位书者控制不好最一个字的局面,这是失败的!
需要注意一点 书法不是字法 单个的字无论大小写好就行 但要成书的话一定要注意字与字直接的衔接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泻而下才能有气势有动感 还要字体工整排列大小均匀而不失神韵 单个字既要写好一排字整幅整篇的都写好才算得上好书法 这就要下苦功了 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切不可急躁
如何看待于右任的草书?
无论是以现在的展览体,创新书法的标准,还是古代书法艺术评价要求,于右任的书法造诣,综合实力应该位居现代书法家首位。
同样是草书大家的伟人毛泽东,对于右任的草书十分欣赏,认为于右任的草书很有骨力,"标准草书"很有意义。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政治稳定,这期间毛主席在给秘书田家英一封信中,除了要求他向故宫博物院借阅历代书法家草书法帖外,特意嘱托要于右任草书千字文及草诀歌。这是***一生唯一一次单纯涉及到书法的信件,如下图
于右任的草书,很好地兼顾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他将魏碑的笔法融入草书,使清末以来的草书面貌为之一新,给后人很多的启迪。江山代有才人出,书法的进步就是这些人一步步推动的。当然,于右任创立的标准草书,简化了草法,由于后继无人,所以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传承。很多字草书的写法就比较繁多,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使之简化并标准化未必是好事。主要是看不出它的来源及本意了。当然这并不影响于右任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于右任先生无愧于***的称号。
无楷丑书行政连基本的书法常识“楷如立”都没有!
人民大众不吃这一套!
清人书法家钱泳说不会楷书不能称书法家!
无楷“创新”即无根之木!
无楷“探索”即无源之水!
书法人生即书”楷”人生!
同样是书法“探索”:
书协***书法无楷探索理应厚非!
下岗职工自食其力探索无权干涉!
同样是写“丑书”:
有楷为高书,
无楷为丑书!
同样写兰亭序:
有楷是书圣,
无楷即书奴!
同样写祭侄稿:
有楷即亚圣,
无楷即天书!
同样是写狂草:
有楷书是草圣,
无楷即鬼画符!
同样是写的米芾:
有楷书为雅,
无楷书即俗!
同样是写篆隶:
有楷是书法,
无楷即写字!
同样是写书法:
有楷有意境,
无楷为凃鸦!
同样写的“好看”:
有楷书即美,
无楷书即媚!
同样写的“难看”:
有楷是拙书,
无楷即丑书。
同样是“创新”:
有楷是“瓜熟蒂落”,
无楷即”抜苗助长”!
同样写“孩童体”:
有楷是返朴归真,
无楷即无病***!
社会越发展,
书法越实用!
书法越需要“为人民服务”!
确定书法不是艺术的依据是“实用”!
而不是写书法的”人少”!
艺术绘画道德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
书法服装建筑陶瓷是社会物质形态。
用“艺术”诠释书法是书法外行!
用“艺术创新”践行“书法实用”是不懂装懂!
丑书将作为反面教材进入中国书法史!
楷书有个性”颜柳欧赵”,
“今楷”非楷无”沈旭刘”!
晋楷产生了二王,
唐楷产生了怀素,
颜楷产生了”宋四家”,
无楷产生了”丑怪瞎”!
楷书乐毅论产生蘭亭序,
楷书多宝塔产生祭侄稿,
楷书表忠观产生寒食帖,
张旭楷书郎官石产生了古诗四帖,
张芝”伯英不真点画狼藉”,
怀素“图真不悟习草得迷”!
黄庭坚:欲学草书须精真书。
“楷隶草各有基础论”如同“农工医”各有基础为何还有基础课”语数外”?
“楷书最后论”如同高等数学最后依然是”基础课”。
“楷书阻碍草书论”如颜麻姑帖有”篆隶笔意”,例如第一页“南”字等等。
“书法退出实用论”,”书为心画”!厚德载物能“画”吗?
真正的包容多元,楷书不是“印刷体”!
真正的千篇一律:只能创丑无一美书!
今天人生启蒙第一字“识读”是楷字!
而书法基础“识读写”又缺一不可。
“取法篆隶论”是三馍饱今后只吃第三个的人!
李松的碑体书法该怎么评价?
当代书坛,天津出了两位碑学大家,一是孙伯翔,一是李松。生于1950年的李松很率性,坦言自己“一度很专注地临习过孙先生的字。”
英雄惜英雄。生于1934年的孙伯翔是当代碑学的一位***级人物,但他对李松也赞赏有加,认为李在小墓志方面,是当今数一数二的人物。
魏碑虽是楷书的一种,但其种类丰富,风格各异。比如孙伯翔更注重北碑气氛的营造,而李松则更注意魏碑中帖学行草用笔趣味性与抒情性。
李松曾说自己永远走不了雄强霸悍、野趣飘逸之路,也走不了娟美流利、纤巧温腴之途。对于魏碑,李松有自己的“体系化”研究之路,它不只包括古代经典,还包括非经典的、目前还不被广泛认同的部分。
就技法而言,李松的“切翻之法”比以往单纯的“碑中求碑”的方法要高明很多,因为他强调从笔法的角度来诠释“以帖求碑”。
虽然李松已经属于当代碑学的顶尖人物,但他谦虚地认为,自己目前的字“含糖量”太高,过于细腻、整饬、工稳,这不属于技巧上的问题,而是风格与审美的问题。
看来,李松还在求变。李松,值得期待。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李松老师是继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先生之后,在书坛上迅速窜红的又一魏碑书法大家。李松的魏碑书法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对一个研习书法之人来说,实属不易。
上图为答主为李松老师题写的几个字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李松学书法,专工的就是魏碑,至于其它书体,他是很少染指的。通过李松学书法的例子可以说明,凡学书法者,须专工一种书体,工的书体多了,就会出现体体不精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哪种书体都会写几笔,而哪种书体都不得法,都拿不出手,与其这样,还不如专工一体呢!李松的做法值得各位书友借鉴。
上图为李松老师的魏碑书法作品
见到过李松现场创作魏碑书法作品,他的用笔方法是独特的,特别是他的入笔扭转切笔直下的笔法,印象深刻,观后让人拍案叫绝!观李松写魏碑,其技法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轻松而自然,笔笔有“入木三分”之感,对每个字的每个点画的处理,都是非常到位,非常有神***的。李松进行书法创作时,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创作的已不单单是书法作品,而是书写的书法文化,展现的是书法艺术[_a***_]。
上图为李松老师的魏碑书法作品
在当今书坛上,有不少魏碑书法爱好者,也有不少魏碑书法家,但在以上人群中,我却独服李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松的书法温润自然,高雅可品,文人书法之味十足,有极强的生命力蕴含其中,好看,耐看!
李松的魏楷风格,就如李松的健身一样,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之意。
李松的书体,取自于魏碑,更忠情于墓志,笔法又深受孙伯翔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劲健有力,流畅潇洒的书风,其作品在国内屡斩大奖,受到了多人的喜爱。
李松在谈自己书法历程的时侯,特意说明了他对“临帖取上”的不同意见和自己对中锋,侧锋用笔的研究,临帖练习要造择自己喜欢的风格,侧锋翻转变成方笔的心得,在这里推荐他的一篇文章《技巧与风格——我的碑学之路》,喜欢学魏碑的可以寻来认真读一读,看一看一个魏碑书法家是怎样逐步养成的。
再附一张李松的墨迹欣赏,直观的去感受一下他明显的个人风格吧。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正在学魏碑,而且是看了他的魏碑视频以后下决心写的,对魏碑稍微涉猎一点。李松不愧是中书协培训中心的教授,他的讲解通俗易懂,魏碑的方笔、圆笔入门比较难学,但他用两个字“切,反”然后中锋行笔、提笔。讲解很清楚而且非常明白。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的字独特妍美,方圆兼备,欹侧多变,难得的魏碑***。有人认为李松的字是丑书,乍一看是丑,但越看越有味。希望大家学学,一定会受益颇多。
客观评价,李松实乃当今魏碑高手之一,其书风魏意满满,碑韵十足,最大的特点是在恪守传统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东西嵌入!启功先生说过:“要善于领悟和汲取传统的精髓,更要善于把自己的长处融入其中。”在这一点上,李松做得不错!
李松是一个成熟而低调的习书之人,他既没有刻意去还原传统,也没有无度的标新立异,所以他的字古气横生而又有新鲜感,笔锋老迈而又灵动活泛,对这样的习书人,我们理当敬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独字草书毛笔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独字草书毛笔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