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草书行书甲骨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草书行书甲骨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骨文到草书的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魏晋)→草书(唐宋)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由简到深,逐层递进。
为什么有了隶书就有了行书和草书而甲骨文金文为什么没有行书和草书?
梅园老人喜欢的就是行草书,并对此有过钻研,觉得题主提的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其一,由隶书而生成草书和行书,而不是由甲骨文和金文直接生成草书和行书,这是按汉字和书体的演化顺序来确定的,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化顺序是由繁而简,汉字的演变直接影响书体的生成,也是由繁琐而变得简单,流便,我们知道,甲骨文是最原始的文字,是古人刻在龟甲上用以占卜的,金文俗称大篆,因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有了小篆,小篆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使我国的文字正式走上正轨,加速了书体之间过度,隶书只经过汉代一朝的演变就过渡到了草书和行书,而行草书在魏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准确的说,草书由草篆而来,由隶书而生楷书,再由楷书而生行书,行书当是出现最晚的一种书体。
由甲骨文和金文直接过渡到草书和行书,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梅园老人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常说某某的行草书有金石气,大概有这种可能吧,像吴昌硕的行草书,金石气特浓,而吴昌硕擅长的正是篆书,无论大小篆,那种高古的气息,有几人能及,他的行草书受篆书影响之深显而易见。还有清代的傅山,他的草书篆籀气也很重,***也许研习过甲骨文和金文,只要我们脑洞大开,不是没有可能,由此可见!
本人从快速书写性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在急速书写草篆时会自然的进化成隶书。(本着战争时期怎么快怎么书写,坚决以快速书写为原则)
草篆演化成隶书的关健节点就在于笔画的转折调峰上!
早期汉简隶书的率性夸张特征其实就是草篆的笔画转折调峰简化版本。
由于隶书是篆书的自然实用演化字体,这种自然性涉及到行书草书就属于意料之中的必然规律了。
甲骨文与金文由于缺少书写性,并且又最先被溶化在了篆书之中。因此,只有篆书才能生出这个健康宝宝,这个宝宝只能叫做“隶书”。
随后的行草书就像***生宝宝一样自然了……
以下字体是本人进行的急速草篆书写研究,很多夸张线条不是为了潇洒,而是快速书写调峰的顺其自然行为。
甲骨文和金文只是现代文字的过度,其笔画和结构都还停留在远古或近古的时代,深深地带着古文字的烙印。若用今天的文化标准来衡量还不够规范,至少它与现代文字的整体系统而言是断章和脱节的。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识别甲骨文和金文会非常困难。即便是用楷书书写出来的古文字,许多字也都会让人费解,那么如果写成了行书或是草书就会让人感到不只是金文和甲骨文而是有些像天文了。从书法的角度看问题,一种文字不管从字形上书写得多么漂亮和美观,如果从文字的内容上无法理解,也会从根本上贬损其书法艺术的价值。所以金文和甲骨文不利于使用行书或是草书来表现。至于隶书,他的笔画和结构已经进入到了标准文字的时代,犹似楷书一般,已经属于比较规范的字体,所以再将其演化成为行书或是草书,都没有失去汉字发展的连续性。为此,隶书却可以使用或者说可以上升到行书或草书的艺术层面来表达。
哇塞,这要专业人员回答啊。我只党得写字总要求效率。字要好写点。笔划能少就少。每个字像画图那样写,烦不烦?古字笔划达三十的不在少数。放在今天,写个***条就得一上午。古时”写”字是用刀刻的,所以笔划都是弯的,以后越来越好写。不管什么”书”,什么”体”,总趋势就是这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草书行书甲骨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草书行书甲骨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