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有大篆还是小篆字体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现有大篆还是小篆字体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篆书是先有大篆还是先有小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大篆。
大篆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字体讲究匀圆的线条,结构比较复杂,练习时需要仔细的讲究写法,笔画匀称,圆劲均匀,方可写出篆书的精髓。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以及六国文字,具有抽象艺术感,所以练习的时候要求字体结构匀称稳当,如果有一定的楷书基础,那么学习大篆的时候会更加的简单。
你觉得甲骨文的文字和小篆哪个更好看?
怎么能回答得出哪个好看呢?应该是都好看。
甲骨文刻于龟甲、兽骨之上,古人刻划的工具比起今天差的太远了,何况龟甲兽骨硬度还不低,所以注定了甲骨文很瘦劲。而且那个时候文字不统一,甲骨文的图案性强,数量不多,所以很多字可以用在多处。如果从“章法”上讲,呢个时候是没有章法的,完全发于心底情感的自然流露。
小篆就不一样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的产物,鼻祖应该推丞相李斯了。小篆一般由朱砂、植物颜料书写,然后由匠人雕刻,过程估计是很艰难的,所以它脱离了甲骨文的瘦劲,而显得工整、美观。一般是长方形(说中国字是“方块字”大概由此而来吧),基本上都是横平竖直(所以有的书法家说写小篆最简单、楷书最难)、左右对称的,后来又形成了上紧下松的书写规律。
所以,对大篆、小篆都通行的时候,小篆恐怕类似于当时的印刷体。
所以说甲骨文率意、瘦劲、自然、高古。小篆整洁、规范、流动优美、圆润柔和。
哪能说哪一个更好看呢?
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这就象把一个刚学写字的孩童、写的字和一个经过训练的成年人、写的字怎比较一样。这是不可比的。只要是稍有一点书法知识的人、就知道甲骨叫文。小篆叫书,甲骨是刻在龟甲上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是文字的雏型,而小篆则是经过对六国文字的改革而形成的统一的文字。是文字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所以它们无法相比。
其实问题本身是有歧义的:好看,可以看起来容易,也可以看上去美;两种文字哪种更容易识别?哪种更引起悦愉?甲骨文的文字比小篆更缺规范,两种提问都可以答,甲骨文比小篆难认,小篆比甲骨文写出来更漂亮。考古证明甲骨文时代有笔,有很多先写後刻的例证。
甲骨文是刻上去的文字,不是写出来的,所以他看起来比较俊俏,笔画比较细,线条看起来刚劲有力,转折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由于甲骨文解体非常丰富,笔画丰富变化较多,有时候看起来更像一副抽象画,应该说,在美学的层面上,或者说在专业的层面上来看,甲骨文是更美的,不仅仅是好看,他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美。而小篆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是变化了的,修正过来篆字,因此,表面上看,小篆比甲骨文更加实用,更加容易识别,也就更加好看。小篆结体比较秀美,心态俊俏,字体修长,外观看起来非常漂亮,不懂书法的人,也觉得很好看。 所以,单纯的从好看来看, 小篆肯定比甲骨文要好看,但要从专业的审美角度来看,甲骨文肯定比小篆好看而且更加漂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有大篆还是小篆字体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有大篆还是小篆字体好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