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数字字体推荐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草书数字字体推荐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
有哪些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字?这个问题可能是对草书不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草书有自己不认识的字吗?当然有。但并不是它“草”的让人不认识。而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字。就如楷书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是一样的。草书具有严格的书写规范,而且有的字有多种写法。自己会其中的一种,对另外的写法不认识也是常有的事。
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的人,他们常常把潦草当草书。以自己想当然的写法来臆造,这样的写法,别人不认识,过后自己也可能不认识。因为自己的臆造,是无规律性可寻的。
草书的规范性写法,都是以繁体字进行的。千万不要用简化字去写草书。虽然,简化字中许多字是由草书中简化来的。但简化字有些字在草书中却是别的字。往往是学习过草书的人,会读错,没有学习过的人,反倒不会读出。
要把草书讲清楚,一百个问答题也难以讲完。所以才会有:“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氵)空挑却是言(讠)。长短分知去,宀头缺左畔……”笔画长一点,短一点,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要写好草书,一定不要自己凭想象。民国时期的书法家于右衽编写的《标准草书》,是学习草书入门的比较好的教材。详细的把各种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例举规纳出来。并有历代书家的实例示范。另外,北宋时期专门为草书学习而编写的《草诀百韵歌》,也是学习书法的人必不可少的草书学习教材。
掌握了偏旁部首的草书代写方法,大部分的常用汉字基本上都能够认读。学习草书,还要多读多看。对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应该了解。对某些不认识的字,才能够根据上下文的字义联系来辨认。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如果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就是什么都不是啦!也可以说那叫胡写乱划,耽误时间,浪费纸墨!
与其提出这样的问题,还不如下功夫临摹字帖呢。这样的问题也叫问题?
不知道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出自何意!是搞恶作剧?还是搞笑?还是忽悠人?
修身养性是立德的根本!学习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修身养性。
我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之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写字。
现在,大家着实都很忙,且工作压力大,得空到《头条》来看看,主要是想从这里收获点什么,真的不想见到这样的、类似这样的提问。
比如题主提出的“有没有草书草到自己都不认识的”这个问题,就是很没意思的问题,哪有自己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识的?草书再草也是自己写的啊,难道自己就不认识吗?自己都不认识的草书,那还叫“草书”吗!真是可笑之极!
有!学渣玩的草书,都这水平!
这与身份无关。不论他是博士后,还是博导。是专业的,还是业余。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他的草书,每一个单字的结体,不符合古代沿习下来草体(字法)的书写规范,就一定就会变得无法识别。所以,当然连自己都无法识别了。
所以,草书若不按规范写,神仙也难认!所以俗称神仙体!
写草书,创作草书,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这一首要问题不解决,你永远都不可能迈入草书的门坎!
一笔一画慢慢地描,我们总有可能会把一个最复杂的楷书、隶书、篆书、金文、甲骨文等文字写正确,写好!但是,一笔一画慢慢地描,却一定不可能㝍好单个的草体字!
孙过庭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此论中,重点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这一重要结论里。同时这也是,导致绝大多数人无法进入草书的研习与创作的重大关獈所在!
君不见,前段时间晒在网上的,有一定轰动效应的中国美院的一位书法梁老师的草书作品,因不按规范书写,有些字就草到了神仙体!
下面晒一下,刚创作的八尺草书。
杜甫诗秋兴之一
草书是古代文人为快速记录语言而形成的一种书写方法(有点类似于速记),结字讲究连贯,一笔写成,为此一些部首需要特殊符号代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又经历代文人总结形成了草书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草书既讲究书写快,又有特定要求,艺术创作还要讲究章法布局。只要经过学习练习,认识肯定不会有问题!
如果草书写得连自己都不能认识了,那就不是草书了,那是糊涂乱抹。草书有严格的规范性,并非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艺术规范。用哲学***培根的话说就是:只有在限制中才能显示才华。草书就是这样一门在限制中显示自由和才华的艺术。
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
草书名家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
从封号来说,张芝当为其中之最。
从名气来说,王羲之应当更为人所知。即使不懂书法也曾听过他的大名。
张旭、怀素、黄庭坚虽然很好,但是不接触书法的人很少会注意到他们。
单纯论字的话,文无第一,全看个人喜好。
草书写得好的还要说是唐朝人。
唐代按年次排,先是孙过庭,再是张旭,最后是怀素。
怀素是玄奘法师的学生。
这三位草书造诣最深应是张旭,要知道张旭教过颜真卿书法。
张旭被誉为“草圣”。
请看李白为他写的诗: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帮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杜甫在诗中赞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
草书始于汉代,名家众多。如”草圣”张芝,被称为“颠张醉素”的狂草名家张旭、怀素等。我个人比较偏爱“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尤其是他的《十七帖》。
郗司马帖(局部)
《十七帖》并非只是十七幅作品,它是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实际上是汇帖,主要是王羲之辞官归隐后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信札,共29札。内容多而杂:对朋友不解的无奈,对年老的忧虑,对无缘会友的惆怅,对亲友逝世的悲痛,反映了王羲之的多愁善感。《十七帖》全部法书目录: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儿女帖》
宋代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云:”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 黄伯思视《十七帖》为“书圣”王羲之的“书中之龙”,可见《十七 帖》的地位之高。《十七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王羲之在草书上的突出成就,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十七帖》一直被奉为草书中的“神品”,成为唐宋以后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这样评价王羲之:比起雄浑放肆的张芝,王羲之稳重有余;比起稳重的钟繇来说,王羲之是浪漫开张的。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在保守与开放之间,有融古开今的“中和之美”!
《十七帖》既充满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
欣赏《十七帖》,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壮士,有着力擎千斤的刚健体魄,处处展现出只手扛鼎般的切金断玉之力。帖中字以方笔方折为主基调,左冲右突,斩截峻快,充满力量之美!在力量的另一面,我们还能够看到阴柔的美,这种美出自它的夸张姿态。笔法变化的丰富,堪称集大成者。
《旃罽胡桃帖》
从古代来说草书家很多,作为学习范本的主要是王羲之,张旭,怀素,祝允明等人和清代的傅山,王铎等人的名帖为最多。近现代毛主席的草书无疑是一流的,还有于佑任,林散之,女书法家周慧珺等都是水平很高的一流书法家。要说谁最好?单独的举出一人并不准确,这里面有个爱好取向问题?例出某一项比较准确,如***草书气势强(大气磅礴)于佑任草书字型准确(规范蒼老)林散之草书与古人不同(用笔用墨很是奇妙)周慧珺草书个人风格强烈(刚强灵动)个人看法与书友参考。
古往今来,草书写的好的人都成了大家。
王羲之,小草最好,因为有古意,笔法极尽变化,结构变换无穷,他的小草是美的化身。
王献之,大草很好,连绵不绝胜其父,而蕴藉稍逊。
张芝,大草最好,他的草书启发了后代无数人,让人们知道了草书如何写。
张旭,草书变古法为今法,线条注重长、圆、劲。笔画中锋更多,侧锋较少,粗细变化很有质感。
怀素,他的草书十有八九来自于王献之,因为看王献之草书九帖就知道怀素对王献之用功最多。
黄庭坚,草书很棒。线条更夸张,有多种搭配,更注重取“势”。
王铎,草书学二王,厚朴有颜真卿的意思。他的草书起笔、行笔、收笔都有千钧之力,圆转也弹性十足。
文征明,被[_a***_]耽误的草书大家,如果他自信点写草书,应该会有很大成就。
祝允明,草书很“炫”。不过我觉得他的草书侧锋多了些,妍媚有余,而力度不足。
草书千字文谁的最好?
就草书千字文范本,历代前贤各有千秋。隋僧智永,沿袭家传,行雲流水,但筆法稍肥,字贵瘦劲,方可通神。我喜怀素之小楷千字文范夲,铁画银钩,犹如***插花,字形飘逸,上下连带,筆断意不断,令人观后,留连往返,百读不厌,忍俊不禁,欣然捉笔,醉心于砚田。笔走龍蛇,潇散神逸,美哉乐哉。
《千字文》和《心经》一样,历代书家用篆隶草行楷写了不少,不过草书版本不算多,也不乏精品。本人喜欢的有三个版本,并且都是墨迹,供参考。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为日本所藏,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京都小川为次郎,现为小川为次郎之子小川正字广巳先生收藏。后有杨守敬、日下东作(鸣鹤)、罗振玉、内藤虎所写题跋,论者认为墨迹本为智永真迹,也有人疑为唐人临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 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已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就差一些了。
怀素《小草千字文》
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赵佶《草书千字文》
宋徽宗赵佶四十岁时的草书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且《草书千字文》为纸本,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3丈,无一接缝。
此卷草书《千字文》,之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 转”不违笔意,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以上来自《书道拍案惊奇》的拙见,仅供参考,欢迎关注和转发噢,更多心得会在今后视频中更新,期待书友们前来交流,共同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数字字体推荐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数字字体推荐大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