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要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要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学王羲之的行书应临哪本帖为好?
勿庸置疑,肯定是《圣教序》。
或者说《圣教序》是天下行书的范本也不为过,自从圣教一出历代书法大家,几乎都临过。不过有一点,圣教序毕竟是碑帖,年代久远,或多或少都会有失真和磨损,无法避免的让临帖的难度系数增大。当你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可以去查一下别人的临写经验,或者多看下赵孟頫的书帖和王的《兰亭序》,多少能有点帮助。其一赵孟頫的书法是最有王羲之味的,二是《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出自王本人,可以捕捉到很多细节。
最后说一点是,初临行书最好别练《兰亭序》,难度太大不好驾驭,先易后难,方可循序渐进。
初学王羲之行书,应从王羲之遵循的书法的法度,开始学起,王羲之一生创写的行书书法作品,举不胜举,变化多端,但书法的法和书法的规律没有变,所遵循的是书法的规律永恒的。学习什么行书入手?笔者经验告知,如果学习者一步到位,学到王羲之书法的真啼,应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本人认为王義之《兰亭序》的真迹,就是冯承素的双钩板本,学习本帖,就会有很大的获。比如“永"的点,学通了,书法的笔法就通了,一通百通。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可参考:
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书法菜鸟一枚,只是退休生活的一个爱好,我学书法是从楷书开始的。学了一段时间,现在开始学行书,行书从王羲之兰亭序开始,下学期开始学王羲之圣教序。写的好不好不打紧,丰富退休生活最重要。[呲牙][呲牙]
这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其答案也是见仁见智,但以本人的学书经历来说,对于初学,应先着眼于笔法的学习,那么选帖就要能够清初看到笔法的来龙去脉的法帖,这正应了米芾所主张的碑刻不可学,当学墨迹。初学如选王体,就当从王羲之的法帖中去选。有人建议兰亭,有人建议圣教,兰亭的墨迹版本有多种,公认神龙本最佳,在我看来,此本不适合初学,原因是牵丝过多,有些地方连带过于牵强,偶然因素过多,初学易重其形,因而过多强调其形而不得笔法要领,徒费时日。如选圣教,虽此碑帖字数较多,但为碑刻,看不出行笔路线,本人曾将此贴中的字与羲之其他的贴相比较,如兰亭和集王金刚经,发现有些相同的字摹写差别较大,会使初学而尚未掌握笔法的人产生误解。我认为这两种法帖不适合初学。那么哪些羲之的法帖适合初学者呢?我认为唐摹右军笔札是非常好的范本,如奉橘帖,二谢帖,丧乱帖,忧悬贴等,你可以清楚看出笔法。但姨母贴和快雪时晴贴不可选,因为其笔法为起止无痕的古法。先学习右军今法的法帖,体会指腕的配合,熟悉转折的方法,爽利的起笔,铺毫,发力,方圆等等,这些笔札足够初学者临摹学习。掌握笔法之后,自然可学兰亭和圣教,甚至王体一路诸家,包括日本古代的三笔三迹无不可学,这时就需要体会结字的规律和章法,达到此阶段,就不是初学者了。可以说笔法靠右军笔札,结字靠圣教和兰亭或其他王书集字碑版,如半截碑,集王金刚经等。
形容行书字体的句子?
笔底龙蛇、笔底春风、笔扫千军、笔老墨秀、一字见心、丁真楷草、丁真永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千里阵云、飞龙舞凤、天然真趣、心正笔正、丰筋多力、丰厚雍容、文***炳焕、正中寓欹、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气韵流畅、风格秀媚、风姿多变
怎样理解行书的行气?
谢谢不二斋友的邀请
行书的行气是一种书写时的顺势。顺势是需要发力点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发力点。就是因为有了发力点,每一个才会产生字势和书风及艺术内涵。也就是书法艺术感情的产生和延伸。
行书的行气与草书的行气是一样的,呼应及连带连续不断。况且在行书行气的过程中,调锋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行气的速度可以根据所创作的内容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增加某种艺术效果,也可以在顺势行气过程中进行诸如提按,顿挫等的笔法融入。融入这些笔法其实也是为了调锋和重新设置发力点,从而把这个字写得更加完美。
当然书写的时候,个人的气息调整也与行气有一定关联,这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内在与外在的综合体艺术创作范畴。大家可以慢慢的理解一下。
行气也需要打造一个合适的书写环境,当然这个根据个人爱好即可。毕竟一个合适的环境也是创作乃至行气的关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要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要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