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的字体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的字体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请问各位书法爱好者,作为一名行书初学者,建议从什么学起?
我也是个学字者,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请师友们指正[祈祷]。我曾经走过的弯路就是盲目追高,去临“第一行书”和“第二行书”。在学字中,慢慢地体悟到,这些帖的书法的确好,每个字、每一笔富于变化、不重复。但是作为初学者,基本功的水平较低,就好像小学生去攀登珠峰,结果可想而知了。
后来我觉得,赵孟頫的行书,比较适合我的学习。他是元朝人,在书法中,他对前期的书法大家有着系统的学习和继承,字体大方,运笔流畅,没有“怪笔、怪字”。而且真迹存世量大,内容也丰富。所以,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
我建议从楷书学起!
即使是你已经学了行书,我还是建议你从楷书学起。
因为楷书是掌握各种书体结构的基础,掌握好了书体的基础结构,你再去发展行书,发展草书,你的行草书法才结构稳固,笔划厚重!
我时常能看到一些书法人写书法时,笔划与结构不稳,单薄,轻浮,其原因多数是因为楷书的不好写,或者是楷书不够好。
答:初学行书的人,最好先从行楷入门比较好!如果之前没有学过楷书的话,建议还是从楷书入门比较合适。如果楷书学到了一定的基础,再去学行书,这样入门才快。为什么我建议学行书,先从行楷入门呢?因为,行书分行楷和行草。而行楷比较规矩,变化不大,跟楷书比较接近。而由楷书过渡到行楷较方便,只是将楷书稍微省简一下便行。行草,比较接近于草书,初学不容易一下子掌握,故刚开始不足取。学行楷,我建议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或者《书圣教序》比较好(当然,别的书法家的行楷作品也行)。不过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百世楷模。历朝历代的大大小小的书法家,没有不是从王羲之里面脱胎而出的。所以,学行书从行楷入手(王羲之的最好),这样才学得到真正的东西。――以上是本人的浅见,欢迎各位朋友发表高见!
这个无定论。关键问题是你本人爱好和欣赏的尺度,这个尺度,包括对书法的起萌基础,个人性格,风度风格等等偏颇和热恋程度而定。你喜欢古帖中谁的字好看,适宜自己初学就选谁的字。这样,便于符合自己的口味,衷情,学起来轻松得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然学的是行书,当然要从字帖中每一个字的一笔一划,起笔与收笔,来龙去脉学起。记住龙头与龙尾以及造型,神韵和气势连贯性。
初学者最好从喜欢的书体或者喜欢的碑帖学起,至少这样不会厌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特别喜欢文征明的行书,便从文征明行书学起,后来又学了楷书、草书。现在一直在学书法,快十年了,至少还没放弃。
不会写行书,想练好行书字,拿字帖可以练好吗?要多长时间?
练习行书,开始用字帖倒是可以,先练习好间架结构,掌握字体的构造和书写方式,然后,就要自己丢开字帖,写出自己的感觉来的。至于时间,一般人,4个月只能做到形象不能意达的。那个看你自己的悟性。
借助字帖练习书法,是每个学习者必须要做的一门功课。所以,你的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至于多长时间,因个人的悟性、用功的多少、方法的选择等等因素,不能确定具体的学成时间。
在学习临帖以前,要先进行笔法的学习。你可以参看我的专栏教学视频《从楷书迈向行书的密钥》。专栏中有所有的基本笔法讲解。有了笔法的知识,在临帖的时候才能避免描摹的错误。
学习行书,需要具有一定的笔力。所谓的笔力,就是运笔的稳定性。稳定的运笔,才能准确的把字的笔画、体态写的合乎想要达到的标准。通过观看***,或者亲眼观看别人的示范,了解运笔的运动频率。这是因为行书要求流畅的书写速度。笔力达不到而练习行书,会因迟缓的运笔破坏了笔画的神气。在细节的地方,有些地方需要快速,而有的地方又要慢写,这种交叉变换的运笔,就是学习多年的人也难把握好时机分寸。所以说,多长时间能学好是无法确定的。
临帖时,先明确目标,今天要学的东西是什么,是点还是横或者其它的东西,要把它确定下来,然后朝着目标去努力,不要退缩,也不能苟且。若是心生懈怠,抱着着不多就可以了的态度,是学不来真功夫的。一个笔画或许会耗费几天的时间,但是一旦突破,其他的东西会触类旁通,成绩会大踏步的前进。技巧的磨练就是开头的一段时间。坚持住了,后面的学习就会顺利进行。坚持不住,前功尽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的字体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的字体练习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