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硬笔行书和楷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硬笔行书和楷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硬笔行书最佳字帖?
1、现在市面上的硬笔字帖都把笔画分解开来讲解,还会讲解运笔线路,讲解比较细,对于临习来说非常实用,所以都可选择。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欣赏的,并希望自己能拥有的,就会努力临习,更容易练好字!所以选择喜欢的字帖,每天坚持临习一定会这一手好字!
同时练楷书和行楷会怎么样?
楷书、行楷,只是书写速度不一样,如果楷书技法没有问题,适当的快写就是了。
要是楷书临写的是甲帖,行楷临写的是乙帖,而且两个帖不是同一个书家写的,这样的话,两个帖的笔性可能会有大差异,导致相互间不兼容而产生冲突,如果同时练顾此失彼,哪个都练不好。
要想从楷书顺利的过渡到行楷,在彼此之间必须要建一个无障碍通道,有两个好办法:
一是,同时选择某一位书家的楷书帖、行楷(或行书)帖,交替着练,得心应手,效果更佳。比如,楷书、行楷(行书)都是王羲之的,或者都是赵孟頫的,或都是文征明的……这样,顺乎自然,不存在笔性手法转换难的问题,可以同步练习、平行推进。
二是,从临摹训练方法上去寻找破解瓶颈的线索。先集中精力专工一个楷书帖,当把原作的笔法、字法掌握熟练之后,再用〈潘氏摹临法〉将原来的楷书字体,改写成行楷或行书字体,就这么简单。如图:
△图为本人〈潘氏分步摹临法〉教学示范稿——将楷书变成行楷
***如,楷书选临的是欧楷,行楷选临的是赵孟頫的……楷书、行楷不兼容,岂不是自寻烦恼?
如果是初学者,是决对行不通的!因为初学者对字的笔画表达、框架结构了解甚少。去练行书很容易陷入误区,使字出现媚态无骨。失去书法效果。
我们经常说:楷书如坐,行书如走。我们不妨來看看楷书和行书的联系和区别。
认真练过行书的人,应该都注意到了,行书在起笔,收笔,结构变化不大。如果没有楷书的基础,在这些方面就无法达到理想的较果,也就是没有书法的表现形式。成为乱写的模式,可能你会说,我是臨帖呀!是的,如果没有真正的理解,就是依样画葫芦,写不出神韵。还要死记硬背的这个字怎写?哪个字怎样写?增加很多思想负担。况且书法作品这东西,很难说百分之百的正确!没有楷书的基础!便没有辨别的能力!以致无可恰从。
区别在于行书中,笔走得若快!也简化部分笔画的要求,更简单有较的表达出来。在写字时恰当的出现连笔!使字动感起来!
如果没有楷书的基础,就很难出现象舞者一样美妙的身影,出现的只是粗俗形象。
但是,如果楷书练习到一定的程度。再恰当的练习行书,则可相得益章,互为进步。
总之书法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
同时练习楷书和行书(行楷)会起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的作用,是一种可取的学习方法。但这种两个书体同时学习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成年学习者,对于儿童则不一定合适。
这句话是在一个启功先生的讲座视频中听到的,一直印象很深,并且感觉很有道理。我理解启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写楷书不要太死板,要引入行书的笔法,字要写得灵活而生动;而写行书又不要太漂浮,要象写楷书那样一笔一画都要到位,每一个笔画节点都要交待清楚,而不是行云流水,飞龙走凤那样看不见首尾。
练楷书主要是练点画的准确到位,练行书主要训练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呼应
练习楷书,就要将每一个笔画都写得准确到位,对于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每一个动作都不能缺失,要交待的清清楚楚。但是练习楷书也有其缺陷,就是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缺乏连贯和呼应,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死板僵硬。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个 问题,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行书的笔法加入到楷书之中,所以,很多人也将他的楷书称为行楷,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就常常建议初学楷书的朋友直接从赵体楷书入手,反而比欧体、柳体等好上手一些。
而练习行书,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和呼应,但这也需要有坚实的楷书基本功,否则,基本笔画写不好,在练习行书时就会写得漂浮无力。
现在也有一些书法家建议初学书法的学生直接从行书开始,这对于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成年人是可行的,但对于儿童来说则不合适,因为儿童的书法基础不扎实,没有楷书打下的笔画基本功,直接进入行书学习会使以后的线条质量不够好,写出的字就会软散无力,再改就难了。
初学书法,可以先练习一段时间楷书,接着同时学习行书或行楷书,会相互补益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初学书法,一定要先写一段时间楷书,主要是练习唐楷,这样会对控笔能力、基本笔法、线条质量、间架结构的提高很有好处,之后,接着同时学习行书或行楷书,同时锻炼自己的笔法连贯性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这样练习,不仅能够使两种书体同时提高,关键还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硬笔行书和楷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硬笔行书和楷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