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与草书书法结合的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与草书书法结合的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找一种稍微有点连,有点草的字体?
这种字体叫做"行楷",顾名思义是行书+楷书"行楷"字体写出来很漂亮,因为他较楷书更自然流畅,但是却没有草书那么难以辨认!比较有明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赵孟頫.不过对于你初步学习,还是模仿赵孟頫的字体比较好,因为王羲之的更"草"一些!推荐的字帖是: 元赵孟頫书胆巴碑如果你是想学书法的话,初学者还是要从楷体学起,通常是"颜体"--颜真卿!
草书能繁简通用吗?为什么?
准确地说,规范草书是简繁体通用的,但是不能自己依据繁体字、简体字臆造的所谓“潦草之书”进行混用。
这个问题,还涉及几个概念要分清。
第一,从草书的形成过程来看,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从隶书演变而来,是历史上依据古字(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繁体字)简省笔画,快写、连写而约定俗成的,草书形成之时,还没有简化字的概念(简化字是建国后提出了的),所以,严格来说,草书就是“繁体字的草写”。
第二,新中国汉字简化之时,有些字参考了草书的写法,比如繁体字“實”字(见图一),在简化的时候就根据“實”字的草书(见图二:晋 · 王羲之 · 游目帖)进行简化,所以简化字与草书的“實”字很相似(见图三:楷体简化字“实”)。
第三,从书法的角度来说,没有简化字的草书,如果一定说有,那也是现代人臆造出来的“简化字连写”,或者叫简化字的“潦草写法”,但它不是汉代以来形成的章草、小草、狂草中的任何一种,严格来说就是不规范的字。
第四,回归到正题,草书能繁简通用吗?当然是通用的——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其对应的草书写法都是一致的,当然草书又有章草、小草、狂草等多种写法,具体可以参考《草书字典》。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书写中可能有难度。
因为每个字的草书都有一定的历史上形成的规范,而这个规范大多数是简体字之前成型的,所以简体字的草书就需要创新,而这种创新能不能被认可,是非常需要考究的!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草书能繁简通用吗?”我首先回答我的观点,当然能!而且必须能!
你的问题不是“书法”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汉字发展史解决的问题,但是,草书写繁简字,也是一个书法实践问题。
草书的起源虽然在汉末,但是,草书真正形成传统是魏晋时期,严格来说只能是二王为代表的书法体系。
比如说,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一个草书吧?而且有“墨皇”的盛誉。但是,作为草书书法传统,陆机的《平复帖》里的字,没有一个字是属于草书规范书法的。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书法史的发展,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出一个草书体系的。
王羲之时代还是一个书法乱局时代,“正书”基本上还维持着隶书的统治地位,行书还不够成熟,草书也没有统一规范,所以,这一时期的书法,除了隶书是大家公认的“正书”之外,其它书法都被认为是“草隶”。一直到唐代初,也没有行书的说法。例如,《兰亭序》就被称为“草隶”。
最早提出草书的,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赵壹,他在《非草书》中创造了“隶草”这么一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创造的太好了。
因为在中国书法史上,篆书体系是没有“草书”的,隶书就是对篆书的草书写法,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草书”的书法实践。
草书能繁简通用?这是一个错误的提法。在汉字书法五种书体中,草书有它自己的文字符号,在这些符号中没有“简”、“繁”之分。也就是说:当你写一个汉字,这个字使用的是草书符号,那么它才是草书,如果不是草书符号,它就不是草书,不存在"简"与“繁”的定义。但是在草书创作中可以偶尔使用行书符号。
草书能繁简通用吗?
一曰能。前提是自娱自乐,写着玩耗时间,不但能繁简通用,还可中外文通用。
二曰不能。书法作品忌繁简混搭,一是草书法度森严,讲究字字有来历。多一点少一弯即成他字或不成字;二来简化字还未出现草书规范,自己写简化字,就是任笔为体,无根无源。是故,不能通用。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哪种字体最先出现?
本人认为,书法就三种。
篆书,隶书,楷书。
每一个书体又分为三个节段。
草书,行书,正书。(也可以称之为真书或楷书。)
如果得闲,我们可以将今楷的楷书大字典,行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翻开,
从中都找出同一个字来,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行书大字中的这个字的写法,在楷书字典中有,在草书字典中也有。
翻开《篆书释异》大字典,按照顺序看,最早的是甲骨文,金文,最后的才是大小篆。
小篆可是秦朝时期的法定字体的呀。
我们再将秦简,汉简,(还有东西汉简),楚简都翻开来认真的看。最早出现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隶书和今楷。而是两者的草书形态和行书形态。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草书最先出现。
草书的发展分为章草、今草和大草三个阶段。今草又称小草,大草又称狂草。
商代起,单纯摆动的笔法朝连续摆动发展,从而导致隶书出现。在隶书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连续性强、笔画简省的书体--章草。随着隶书的成熟和普遍使用,隶书笔画和结构的形态逐渐对章草产生了影响。草书在三国、两晋时演化为今草。随着字间连笔现象在两晋已经出现,促进了各字字间空间与各字内部空间的交融,也促使今草向大草的过渡。
到西晋时,日用书体开始向着行书、楷书方向演变。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从汉末开始,到三国时已见雏形,西晋有些楷书还略存隶意,到东晋时楷书已然成熟。
中国书法主要有五种字体,即篆、隶、真、行、草,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主张先学习楷书,但是实际上楷书是五种字体中最后才出现的!
中国文字的发展,最先是结绳造字,然后是甲骨文,再到各国青铜器铭文,又形成大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统一六国文字,所谓书同文,作小篆通行于世,李斯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中国文字的主要功能是语言交流,发展方向是简单实用,所以篆书继续演化为隶书,在此期间同时也进行草书的演变,章草是由隶书演化,最早由章草进入今草的书法家是张芝,故称草圣!
隶书写起来比较快,也美观,但有波磔,故在秦汉之际隶书继续向楷书演化,有个过程如汉简,现在有不少人在学习,后来钟繇在隶书、汉简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楷书字体的创造,《宣示表》是楷书的第一件代表作,后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楷书完善,唐代把楷书艺术推到巅峰!
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在我国书法史上,草书是先于楷书出现的,但楷书笔法完备,结体严谨,建议初学者还是从楷书开始学起!
以绳记事,甲骨文,篆书(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美术字,都有划时代之意。都是为记录记事方便快捷,表达清晰。后来才为文人,雅士渐渐的变为艺术把玩欣赏的。所以书法意义上的楷草出现,与实际记事书写的楷草出现,不是同个意思层面。
只要弄清这个概念,再考证出楷草点点滴滴,才能真实论证书法艺术意义。
书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是通过几千年的传统书写工具一一一一毛笔,而形成的一种艺术之美。不论何种书体,不论审美观如何,只要讲书法[_a***_],都首要看笔者的书写功力,对笔锋的驾驭,能否达到感知上的线条与架构之"美"。
楷书如此,草书亦如此。
在书法史上,篆书最早出现,隶书次之,草书第三,行书与楷书哪个最先出现尚有争议,但楷书的成熟绝对排在最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文字是比较混乱的,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书同文,车同轨”是秦代的一大贡献,小篆第一次让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
小篆的书写并不方便,民间在快速书写时产生了隶书,文字由圆变方,方块汉字出现,这一过程称作“隶变”。
文字的一大价值在于实用,要便捷。于是,隶书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连带与减省,这就产生了早期的草书——章草。
章草带有明显的隶书意味,保留有波挑笔画。后来王羲之等人在章草的基础上进一行简化,便产生了“今草”。
有人认为,草书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此论不无道理。
当然,后来行书与楷书的产生,存在争议,但其实早晚不过在几十年之间,都是在汉末魏初。但楷书的成熟期,则是在唐代了。
羊毫,兼毫,狼毫在书法中的楷行草哪种字体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应该说兼毫,现在适应性最好的是软硬兼有的笔毫。
一般都是在使用兼毫。羊毫弹性差,狼毫又有弹性强。
有的书家喜欢应用羊毫,据说写颜真卿楷书,用羊毫最好,能够铺毫,吸得住墨,写的筋骨血肉丰满。
写草书也有喜欢羊毫长峰,虽然弹性弱,但是能够更加训练执笔的操控能力,以及技巧体验。
当然初学应该还是使用兼毫,或者狼毫,对于用笔规律瑧熟者,需要何种毛笔软硬毫,都是可以掌控的。一味适应弹性好的笔锋,必然尝试不到弱锋的笔锋的优点。软笔能够做出一种笔锋的籀书味道。
选择任何毛笔,应该都有其不同的书写特点,兼毫成为今人特比青睐,主要介于两种软硬之间,可以皆得两者的优点。
因而,问题的答案,用兼毫,成为最大群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草书书法结合的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与草书书法结合的字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