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敦煌楷书字体推荐贴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敦煌楷书字体推荐贴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晋唐小楷集,练字该买哪一款?
选帖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有许多门道。
按三种情况分吧。初学、换贴、补缺。
一、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魏晋唐小楷其中的一家。如果追求书法艺术的话,魏晋书法为最好。这类质朴古妍,精劲自然的书法,可说是尽善尽美,书风高古书。也许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一旦学好了,一生受用无穷。
质朴类风格的书法对于自我修养,提升审美情趣非常重要。学近现代的也不是不好,但容易流入媚俗。这样的传统书法,最适合现代人去学习。
二、换帖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因人而异。就是已经有了其它帖的学习经验,希望丰富自己书法的内涵,可以改临其他字帖。比如过去学习内厭类书法,想临习一下外拓类书法,也未尝不可。还有一种情况,在学习魏晋书风的书法,想了解一下章草隶书的技法知识等等。这种换帖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不是那种见异思迁的换帖。
三、补缺,就是弥补学习过程出现的悬而未解的缺陷,特别是过去学的书法出现了媚俗软散等弊病。就可以通过相反书风作品的学习来拾遗补缺以纠偏。
至于题主的提问回答如下:
写小楷师法魏晋唐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我建议选择王羲之的字帖。首先是可选择的字帖比较多,单字很齐全,实用性强。流传比较广的字帖有《孝女曹娥碑》《乐毅论》《佛遗教经》《黄庭经》《道德经》等,还有一些临摹钟繇的字帖,也可以接触一下。其次王羲之的字风格比较稳定,各个字帖字体差异不大,作为初学小楷来说很合适,认真学个两三年,再学学宋明清的小楷会觉得相对简单。最后交流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写小楷也要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大小字结合学习,这是普遍认可的方法。还要学用结合,不能一味临帖。多读帖,多临帖,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出帖。如果学王羲之,那么可以穿插学习一下钟繇和文征明的字,多掌握一两种书体未尝不可。
选择字帖时候注意印刷质量,各个出版社的产品也有品质差别。最好同时在下载一些***的电子版,放在手机或者pad里面,放大看看细节笔法,方便分析临摹,现在科技发达,借助电子产品来学习也未尝不可。
先拿个人说事;初习小楷之时,感其魏晋的风流、唐则的备极,以“取法乎上”的想法,都涉猎过。
特别对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下了点功夫;对钟繇的《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帖》《墓田丙舍》和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唐《灵飞经》及唐人写经和日本写经,都有所博涉。
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除了《黄庭经》对自己提高小楷水平很有帮助外,对其余碑帖的学习却使自己陷入了杂乱不堪的错误境地。
后来又对赵孟頫的《汲黯传》感觉特好,下的功夫也最深。但在这过程中又对《汲黯传》中文征明的那段补字发生兴趣,于是又旁学了文征明的小楷。
从我自学小楷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点经验:
一、无论你“取法乎上”还是“取法乎下”,都要守定一家一体,搞通学精。
二、博涉是可以的,但要会取舍;如学《玉版十三行》要学其舒展的间架、纵逸的姿态;学《荐季直表》等要体会其朴拙的笔画质感;学唐人写经,要体察其茂密雄强的章法气势;学赵孟頫则应品味其兼容并蓄的内涵;学文征明则要懂其随势而为的简约。
三、笔者以为: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要由赵入晋唐。世称赵孟頫是“集大成者”是有道理的,他以“旧瓶装新酒”的方法,以高超的天赋和修为提纯溶合了魏晋风度及唐人法则,以“今妍”的方式展现世人,所以是我们学习最佳的范例。
学习小楷,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要善于体会总结,不能死板地去学,也不能盲目迷信的学。希望笔者显浅的体会对大家有所启迪。
想学习小楷,最好先从文征明,赵孟頫等存有墨迹的书家开始。
小楷的练习,以精细为要。晋唐小楷,虽然是小楷中的至高,但苦于大多数作品都是碑刻拓本,在关键的细节方面,不利于初学。而文征明,赵孟頫他们都是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忠实实践者,从他们的作品入手学习,掌握基本的王羲之用笔方法,进而再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话虽如此,于初学者而言,上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由简入深,才是学习的正路。如果领会不了他人的高妙,笔从何下都弄不清楚,怎么可能学到东西?
《化度寺碑》楷书字帖哪个版本更好?
《化度寺碑》。唐贞观五年立。欧阳询书。结构呈纵势长形。严谨不苟,细致精密。超脱尘俗。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发现唐拓本,被法国人伯希和带到外国,分存在法国巴黎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这两个地方。
近年在敦煌石室,发现仅有236个字的残本,摹拓较精。传世拓本中,唯吴县吴氏欧堂藏成亲王旧藏本是原拓孤本,今藏于上海市图书馆。影印本极多。元赵孟頫评:"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
翁方纲一生精研欧集,对欧书各碑仔细研究,在题跋中说:"若以唐代书格而论,则《化度》第一、《醴泉》次之,《虞恭》又次之。若以欲追晋法而论,则《化度》第一、《虞恭》次之、《醴泉》又次之。″
清杨守敬评:"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碑》为最烜赫。″
拓本是用纸覆在碑上,用墨打出其文字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
学欧阳询楷书,把他的系列字帖都临完才告一段落,欧楷系列字帖既有共同追求,每种字帖间又有差异,通过不同时期的作品临摹,分析。对了解风格形成的转变过程,风格定型的因素是极有益处的。
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
1,排叠。
2,避就。
您好,以前买字帖,我首选文物出版社,毕竟,它很权威,再者,以前字帖比较少,没有很多选择。
我手头就有文物出版社的《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据介绍,《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看来是为亡故的禅师造的舍利塔写的铭文。此碑镌刻于唐贞观五年,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共三十五行,每行三十三字。原石久佚,宋代以来翻刻本极多。
此碑书法笔力雄强,夙称楷法极则。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对此碑评价很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参看照片)
明代的郁逢庆在《书画题跋记》引赵孟頫评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我手头的这个本子就是郁氏的本子。翁方纲在首页题曰:“戊辰四月复借至苏斋与鲍氏本对看二旬之久,知此是庆历时初拓,鲍氏本是宣和时拓也。”句末钤一苏斋私人印章。由此可见,这个本子最早是宋庆历年间的初拓本。此本“存字既多,拓墨又最清晰,便于初学者临习。"翁方纲也在首页盖了名章,表明他非常喜欢。我数了一下,翁方纲在册页中间加了批注的有竟有六处之多。赵孟頫、胡缵宗、陆深、詹景凤、翁方纲、顾莼、王文治等人题了跋,极为推崇。
但是我建议您参看别的版本。因为我手头的文物出版社的版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版本,字小,纸张、印刷比不上现在的本子。
近几年,孙宝文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彩色放大中国著名碑帖,非常不错。这一系列的优点是:彩色、放大、铜版纸印刷,十分精美。查了一下,可惜没有《化度寺碑》,不知后续出了没有?估计要出。我手头有《集字圣教序(墨皇本)》供参考。(参看照片)
另外,湖南美术出版社也出了一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走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路子。我查了一下,有《化度寺碑》。应该不错,我手头有王献之的《中秋帖》供参考。(参看照片)。
又及,书法字帖类,中国书店的版本也很不错,惜物美价不廉。也罢。
化度寺碑以前曾被当做石阶,北宋时被僧人毁损,南宋时连残石都没有了。
开始有人认为敦煌本是原***拓,清翁方纲认为吴湖帆先生的四***笈本是翻刻,吴先生也填描了“化度”等字。
后来大鉴定家罗振玉认定敦煌本和吴先生版本都是原***拓。
再后来大鉴定家王壮弘先生才认定敦煌本是唐代翻刻(够悠久吧,敦煌本藏于法国英国)。吴湖帆先生的化度寺碑拓片才是原***拓。王先生看到吴湖帆藏本时这样形容:开卷便觉精光四射!还说:余与张君于前数碑皆坐阅,至此则骤然肃立,亦不知何故,其佳拓精彩,足以摄人心耶!
吴湖帆先生的版本来自于老丈人清代大收藏家潘祖荫给女儿的陪嫁。
化度寺位于陕西,玄奘***西天取经回来曾在化度寺住过60天,翻译了著名的《心经》,后来化度寺主持邕禅师圆寂,欧阳询受托为止写碑,化度寺碑比九成宫碑早一年。
化度寺碑涉及的***,人物都是顶级的泰斗级的。
现在说两个好版本:
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四***笈》里的化度寺碑印制的最精良,彩色的,但是填描之后的,价格嘛1500以上吧,只有它能“精光四射,摄人心耶”!
2.文物出版社和宝玥斋有化度寺碑出版,也是吴湖帆四***笈版本,但它是民国珂罗版翻印的,它是吴湖帆填描之前的,只是精良程度不如翰墨瑰宝-四***笈,它是黑白的,价格在350-450之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楷书字体推荐贴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敦煌楷书字体推荐贴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