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草书的组合字体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行草书的组合字体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篆,隶,楷,行,草,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这几种书体的特征?
篆书:
铁线润且圆,刚柔一身兼。
装饰匀称美,高挑是主旋。
隶书:
蚕头燕尾妙,方圆互相跳。
提按要夸张,势扁两边翘。
楷书:
方正是主题,规整讲平齐。
点划涵筋骨,端庄君子仪。
行书:
篆书体态质朴,隶书体态华贵,楷书体态端庄,行书体态灵动,草书体态流畅。
文字字体的形成,遵循的是便捷。如果从艺术性来讲,正书之中篆书的形态肯定比隶书和楷书更具有艺术性。篆书更接近物象。所以有“书画同源”之说。最初的文字,就是像绘画一样的线段绘制而成的象形文。
书体之态,千姿百态,岂能以一言而能详尽!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社会之所以进步,是人类不断的追求完美。饮食由野果生食充腹变化精烹细制,装衣由御寒变成了礼仪时尚。文字乃道之根本,精研细修,穷一生之力尚未必能通解,简单的把五种书体描述出来,谈何容易!
各书体有不同书体,同一书体还有多种不同的体式。各书体的结构特征蕴含着疏密、虚实、展蹙、奇正等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使汉字具备了造型上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为什么写对联或牌扁,有的写繁体,有的写行书或草书?不搭配啊?
第一,用繁体字制作牌扁、对联等,其目的是与港澳台及外国的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更好的与经济或生意、贸易、文学、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交流接轨所需;
第二,行书草书写制牌扁,对联,宣***等更具书法美感,更能吸引顾客;
第三,这种带艺术性的牌扁、对联或宣***等,更加兼具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更加具有华厦传承性的艺术风格和书法技巧及其特点;
第四,这是一种更具典型性、普遍性和新颖性的牌扁、对联内容。
第五,上述地区和国际媒体上的中文字仍然使用繁体字,未能简化,他们(除新加坡外)也很少用到我国的简化字。
第六,使用这种字体更具现实意义。
关于写对联及牌匾用简体或繁体及用行书、楷书或草书的问题,在很多的书法技法的书都有讲过,在这里,我只不过是重申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看官多多指教。
首先,对联与书法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载体,既然是传统,就有传承,很自然,书家在临写古字帖时,就涉及到繁体字,这是传承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书法家平时写字,顺理成章常用繁体字,这是习惯问题。
其次,用繁体写字,字的结构平稳、紧凑,整副对联或牌匾显得端装、好看。
再次,对联或牌匾的书写字体一般***用行书或楷书,很少用草书或篆体。因为,对联或牌匾都是大众艺术文化,是让普通老百姓观赏的,如果书家***用草书或篆书写字,相信大部分人看不懂,失掉观赏意义。
你好,我是清心墨缘,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首先说繁体字。汉字的发展过程是先有繁体,后来为了书写方便,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的简化字,一般情况下,对联和牌匾都是请书法家或写字好的人来书写的。这些人都是对书法有一定的研究式学习过书法,只要学习书法都要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从读帖临帖开始,古代的碑帖中常出现很多繁体字异体字。天长日久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书写繁体的习惯,故而只要是写毛笔字,绝大多数都是写繁体字,这也是中国汉文化的一种传承。还有就是因繁体字笔画较多,用毛笔写出来,更能体现汉字的美感和艺术性,这也是书法界的共识,所以写对联和牌扁用繁体字很正常。
再说在写对联或牌扁中用行书草书。
汉字书法字体的产生与发展,历经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过程,写对联或牌匾釆用什么字体,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所以自古致今可以说写什么字体都可以,一般情况下,用楷书、隶书、行书为较多,行书最多,草书较少,因为牌匾和对联就是让人看的,如果写草书人们都不认识,那就失去了意义。行书因为书写省省力,字体鲜活,实用性强,所以对联和牌匾中,我们看到用行书的最多。
一是写字的人只会写草书,不会写其它字体,这种人很少;
二是有的大书法家或名家各种字体写的都不是很,反正草书大家认识的比较,又显的很有个性。
三是书写者顾弄玄虚,觉得这才有水平。
有的请名人提扁,就不论字好不好了,名人效应吗,物有所值或超值,也就没有什么不搭的了。
不过,在写对联或牌扁时应注意的问题,就是不可繁体简体混用,这也是行内约定俗成的。
古代的官方文件是否会用行书或者草书来写,你怎么看?其实,古代官方文件,正规场合都是使用“正书”,也有特殊情况下夹杂行书的。
一、“正书”及其使用场合
“正书”是官方书体,是相对于“行书”、“草书”而言的,一般官方文件都是使用正书。正书不是楷书的概念,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官方书体,秦统一六国之后,小篆成为官方书体。
后来出现了隶书,最早据说是奴隶写的文字,但是到了汉代,成了官方书体,也属于正书。当然后来的楷书,就更是正书了。官方的正式文件,乃至刻碑立传,基本上都用正书。
二、行书、草书的一般使用场合
行书草书最早叫做“草稿之作”,就是不太正式的书体,主要是为了书写便捷,一般是用于非官方正规场合,写给自己看,比如抄书,做记录,写诗稿;写给朋友看,比如书信往来等等。当然,后来才演变成为行草艺术。
三、官方为推行正书,录取官员时会进行书法考核
当然这种考试不是考行草书法,而是考正书,实用性的。比如唐代国子监有书学博士,科举考试要考书科,就是写字。士子在登科之后,吏部选拔官员的时候还要进行书法等级考试。这种制度下的正书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著名的“馆阁体”(也叫台阁体),如明代的书法家沈度就是馆阁体代表人物。
四、古代公文使用行书草书的特例
使用行草书写公文是特例。一种是皇帝自己亲自动笔写文件,那就可以由着他的性子来写。宋代的宋高宗、宋徽宗都干过这种事。宋高宗赵构的《赐岳飞批剳卷》(也叫《付岳飞敕书》),就是用行书写的,内容是敦促岳飞出师与其他将领联合擒拿金兀术,而且行书写得还不错,成了名帖(见附图)。
你好,我是兰石学书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写对联或者牌匾,写繁体字很正常啊。写行书和草书也很正常,没有什么不搭配的。下面详细说明。
先说繁体字。一般情况下,对联和牌匾都是请人来书写的。即使请不来大书法家题写,也总是请写字写的好的、懂点书法的文化人来写。这些人都学习过书法,只要学习书法都要从读帖临帖开始,古代的碑帖都有不少繁体字异体字。日积月累的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只要是写毛笔字肯定都是写繁体字,这就是习惯,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所以写繁体字很正常。
再说写行书草书。
写对联和牌匾用什么字体,并没有国家标准,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写什么字体都可以。不过一般情况下楷书隶书行书较多也最正常,因为牌匾和对联就是让人看的,如果你写的老百姓都不认识,那就失去意义了。行书因为书写省时省力,实用性特别强,所以写对联和牌匾通常都用行书。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草书的对联和牌匾,我认为两个原因:一是请的大书法家很有个性,不会征求你的意见,或者你即使发表意见他依旧是我行我素,他就喜欢写草书他就想写草书。你能怎么着?还不是听之任之。
二是他只擅长草书或者他只会写草书,你想要楷书他写不好,书法家扬长避短只能用他擅长的草书来写。
既然你已经交了一笔不非的润笔费用,既然书法家都用草书写出来了,你即使不满意又能怎么样?只能发扬孔乙己精神自己安慰自己:名人效应,物有所值,没有什么不搭配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谢谢。@兰石学书法
书法“传承”二字用行草书怎么写好看,有什么技巧?
首先从用笔,做到“中锋取质,侧锋取妍”的根本,一副作品先不看技巧,先看线条的质感,做到“入木三分”,有一种锥画沙,屋漏痕的味道,笔在画中,才能写出线条的质感,其次再看用笔的技巧,比如,露锋,还是藏锋,虚实结合……
再看结构,要注意疏密、向背、收放、留白布局、高低错落……
再次看章法,比如“传”字写得轻巧灵动一些,“承”写稍微厚重感,行成对比,或者一个字中,如“传”,左边“人”写得厚重一些,右边“专”写得轻巧灵动一些。
书法主要是讲究章法、[_a***_]和结构,三者都很重要,但就简单写几个毛笔字而言,结构比较重要一点,书写技巧就是注意整体和谐,笔画间架平衡,重心尽量垂直,写出来就能凑和,下面是我涂鸦“传承”俩字。
谢邀请,憋人觉得传承二字应体现出从上往下的气势,贯通一气,一脉相承,不能气断,一来体现出书法史的传承,二来体现技法、内涵的传承,意义的传承,正统碑学,帖学当推之。江湖不考虑!
顾名思义,行草的风格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兼具行书和草书的一些特质。一方面,具有较为独立完整的单字结构,能展现出每个字的各种优美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草书线条的连贯和变化,可以展现出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美。
传承二字有多种写法,个人比较喜欢二王和米芾,现成的写法在网上可以找到不少。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书写习惯,尝试了一下,有诸多不足,希望有些参考价值。
“行草”书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的省略、连带、错位以及体势的变化的!写好行草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书法家具备深厚的楷书功底,否则用行草书写出来的线条、笔画就会软弱无力,无精打***,缺少笔力和质感!
笔者学书30多年,篆、隶、草、真、行五体皆能,至于“传承”两字怎么写好看,笔者先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字形结构然后再来尝试着写一写,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传”字左右结构,“承”单一结构或者说独体结构。“传承”两字放在一起书写,则要注意整体的美感和章法的协调统一!
“传”字可以用繁体字和简化字两种字体书写,左边的单人旁笔画少,应该写得稍微粗一些,整个字左收右放,左紧右松,左边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单人旁的写法有很多种,起笔那撇可以藏锋、露锋,也可以用侧锋,或方或圆,上大下小,或者上小下大,或者撇竖分开,下面那一竖顺势往右挑,左右呼应比较连贯。右边中间那横和那点可以省略不写,但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中部写得稍微紧凑一些,有相同笔画的要有粗细、长短、方向、角度、方圆的变化,力求生动而不呆板!
“承”字起笔一般横撇与竖钩连在一起,也有用一点代替的,更有甚者把左右横撇和撇捺省略不写的,如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明代的书法家王宠等人就是那样写的,笔画非常减省,笔意非常连贯。一般情况下,左边大多写成一个“7字”或者“z字”,也有用一点代替的,中间写出连带的两点,顺势向右挑出连接右边的撇。右边可以写出撇点,也可以写成一撇一捺或者一个类似“3字”或者“2字”的形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草书的组合字体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草书的组合字体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