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已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已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行书的“斯”怎么写?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斯”,这个字有很多含义。本意是劈、砍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斯,析也。”为什么本义是砍和劈的意思呢?因为这是一个会意字,其据说是木柿,斤,代表斧子。《诗·陈风·墓门》有一句话:“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就是砍伐之意。
2、元 · 赵孟頫 · 洛神赋:继承了《兰亭序》的写法,写得非常优雅
3、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另一种味道
谢谢邀请!
对于书法行书的“斯”字怎么写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应从法帖中去寻觅吧!
上图中的书法行书“斯”字,都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笔,写的都很有特点。
上图中亦为书法行书“斯”字。字字有势,风格各异,用笔老辣,书写流畅,法度谨严,韵味十足!都好看!
上图中的书法行书“斯”字,怀素写的最“滑稽”,从怀素的这个斯字的写法,就可以看出这个唐代狂草大家之书***力!欧阳询和柳公权写的行书斯字,字字彰显文人风范,妙哉!美哉!
建议题主在写行书“斯”字的同时,还应了解一下隶书“斯”字和草书“斯”的写法,因为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隶书、草书、楷书都早于行书。
“录”字怎么写才好看?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录”繁体字为“錄”,形声字,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说文解字》解释:録,金色也。后来演变成记录、笔录、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等意义。
1、左右结构,左右均等,书写时不可偏顾;2、笔画较多,须中宫收敛,左右紧靠;3、横竖画较多,注意相应对齐、平行;注意这三点书写要领即可,如下列图中例字:
(唐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
(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
谢谢邀请!
录,繁体字为“録”。
关于书法“录”字怎么写才好看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只要入法度,只要师法人,继承传统,写出来就好看!
上图为篆书“录”字。源自法帖,用笔精道,线条圆润,虽书写风格不同,但都好看,耐看!
上图为隶书“录”字的多种写法,其中汉《曹全碑》上的录,写的更有味。这个隶书录字,供题主参考吧。
上图为草书录字,都是出自古今书法大家之手笔!用笔老辣,线条流畅,韵味十足。其中毛泽东写的草书录字,更有特点,艺术性更强。
“摧”字的行书怎么写好看?
单写“摧”字可以按照上面朋友说的,但要真正写好这个字不能单看这个问题,需要把这个字放在整篇中来考虑,考虑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写好这个字。可以参看王羲之《丧乱帖》和颜真卿《祭侄稿》中都有这个字。就不贴在这了。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一个“摧”字,本身是左右结构,“崔”又是上下结构,“摧”字的书写既涉及偏旁部首的挪移,又涉及笔画的穿插、避让以及粗细等问题,极具代表性。
1、上图是较平稳的“摧”字写法,出自王羲之《黄门帖》。
2、但同样是王羲之,在其《丧乱帖》中,他将右下的“佳”略向右移,且字形拉瘦,则整个“摧”就摇曳生动起来。
3、在古代,因书写的需要,偏旁是可以移位的,比如“松”字,有时可成“枩”,而在王羲之《频有哀帖》中,他将“摧”中的“亻”上移至“山”之下,字形又为之一变。
4、书法结构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向背”,欧阳询善用背势,颜真卿善用向式,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字中两竖的方向。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摧”,本来没有并列的两竖,但他巧用“扌”和“亻”中的两竖,造出一个“向势”,让疏密对比更加强烈,字的动感强烈。
5、张即之是个造型***,他的字“不走寻常路”。他在《双松图歌卷》中的“摧”,本也平常,但他第一笔和最后一部分的笔画加重,让上下左右四部分轻重对比强烈,饶有趣味。
6、徐渭的“摧”,则代表了另一种结体方法。左边“扌”笔画少,他加重笔画;右边“崔”笔画多,他轻写笔画。于是,呈现一边粗一边细、一边密一边疏的特殊字形。
7、文徵明在《京邸归还诗》中,将“山”略左移,“佳”略右移,但又以“亻”的竖一柱擎天,将整个字的重心稳住,于险中求正。
什么是行书格式?
行书。行书介于楷、草之间,伸缩性较大,体变也很多,它借助于楷、草的体势来运用笔法,也就是起笔如楷,运笔如草,点画应接,笔断意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从而形成了俯、仰、正、鼓的各种生动的姿态。其特点是非真非草,不纵不拘,不疾不徐,用笔灵活、生动。行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效果与其他书体比较有优势地位,一直为后人所喜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已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已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