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吕字草书金色字体转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吕字草书金色字体转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赵孟頫创造哪些字?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的小楷墨迹有哪些?
赵孟頫是位勤奋的书家,他留存于世的墨迹很多,为后代习书者留下了宝贵的范本。赵孟頫的楷书如行云流水、遒媚秀逸,他很多书法作品,楷、行、草三种书体在文章中自由穿梭变换,各种书体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所以,我觉得赵孟頫的小楷墨迹除了广为人知的《道德经》、《汲黯传》,像《洛神赋》、《秋兴赋》、《行书千字文》、《归去来辞》、《光福重建塔记》等等行楷作品都可以作为小楷范本来临写、学习。
赵孟頫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一位书法家,真、行、草、隶、篆诸体皆善,其中又以真书和行草书为最佳,他的小楷作品为历代所重视。赵孟頫的小楷最初师法钟繇,后又学习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以及东晋道士杨羲的《黄庭内景经》。
现存赵孟頫最早的小楷墨迹作品,是他1289年所书的小楷《禊帖源流考》,此帖也是他由学习钟繇的楷书往二王的书风转变的证明。
这幅作品原本是应一个曹姓朋友所托书写的,结果二十年之后他从另外一个朋友处又见到这幅作品,感叹之余还为此卷作跋云:
“恍然如梦。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殊不之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同时并写一尺牍致函曹野翁,言:
“余今日见此简,真是惭愧***也。”《高上大洞玉经》的书写时间是于大德八年1304年,这篇小楷作品笔意流动、结体舒展流丽、于姿媚中见纵逸,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件《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当时赵孟頫正好五十二岁,正是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因此观全卷近4700字,无一笔懈怠,其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神彩飘逸,加之其虔心向佛,此书诚是一件传世精品之作。这卷纸本墨迹,纵29.7厘米,横457厘米。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老子道德经》是赵孟頫晚年的小楷代表作,用笔上有师法《灵飞经》的痕迹。张丑曾说:“《灵飞六甲经》,钟绍京书......赵子昂师之,十得其三耳。”董其昌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才十得三四耳。”
小楷《洛神赋》这篇作品也是赵孟頫晚年所书,与《道德经》的风格非常相似。赵孟頫还写过两本《洛神赋》都是行书,而此篇小楷书《洛神赋》比较难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最后说说《汲黯传》,这篇小楷一直都被冠以赵孟頫所书,然而现在看来并非赵孟頫所书,有可能是赵孟頫的狂热跟从者俞和所书。《汲黯传》转折生硬、结体方峻刚利,和赵孟頫小楷的虚和婉丽、遒润多姿完全不同。
大宋三百多年因为“尚意”书风的影响,受到苏、黄、米的影响,行草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擅长小楷的人却没有出现。赵孟頫一出,以他那流动的笔势、闲雅的结体、有晋人之韵无唐人之拘的小楷书风,令世人耳目一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喜爱。因此从赵孟頫之后,小楷书法蔚然成风,明代的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无不受他的影响。
赵孟頫的小楷作品有:《老子道德经》、《漢汲黯传》、《无逸》、《太极图说》、《黃庭經》、《仇锷墓碑铭》《福神观记》《妙法蓮華經》、《桃花源記》、《小楷赤壁賦》等。其中最有名的是《老子道德经》、《漢汲黯传》這兩本法帖,也是其晚年的經典之作,初學者可以從這兩本入手。
赵孟頫简介: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吕字草书金色字体转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吕字草书金色字体转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