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昔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昔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致酒行,李贺,带注音?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寒食帖》距今一千多年,它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更加接近于历史类的,不过可以通过书法相关的知识佐证。
苏轼是最适合“文曲星”这个词的古代文人,可以说是古代文人向往和崇拜的对象,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喜欢和敬重苏轼的人。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被世人追捧的优秀书法作品都会留下收藏者的痕迹,《寒食帖》全卷不仅仅只有苏轼所写的正文,还有很多收藏者的印鉴、题跋。
苏轼同一时代收藏过《寒食帖》的是同为宋四家的黄庭坚,因为黄庭坚留下了墨迹。
黄庭坚书写的内容如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可见黄庭坚对苏轼诗文和书法评价都非常的高,苏轼和黄庭坚亦师亦友。
不请自来,见谅。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宋代著名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品,是继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全诗苍凉惆怅,表达了苏轼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新党所排斥,而贬谪黄州的惆怅孤独心情。
此帖自北宋以后传承有序。在苏轼写下此帖的十余年后,此帖流传到河南永安县令张浩手中。他带着《寒食帖》来到眉州拜访山谷先生——黄庭坚。黄庭坚一见此帖,便想起远谪海南的苏轼,当即挥笔在此帖上写下: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后来,此帖流传到张浩的侄孙张演手中。他在此帖后另附纸题跋曰:
老仙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各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明朝中后期,著名画家董其昌在后面留下了跋文:
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满人定鼎中原后,词、书、画俱佳的纳兰性德知道了《寒食帖》的下落,花巨资购得,珍爱异常每天手不释卷。可惜这位被王国伟盛赞为清代最好的诗词大家的纳兰性德却没有留下文字题记。纳兰性德死后,《寒食帖》入藏内府。乾隆皇帝一见之下喜出望外,在苏轼、黄庭坚两位大家的作品中间加了一段题跋:
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
到了1860年,欧洲列强攻进皇宫,火烧圆明园,大火没有烧掉《寒食帖》,《寒食帖》旋即流落民间,为广东人冯展云所得。同治年间,冯家突大火,冯展云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然而,《寒食帖》上面还是留下被火灼烧的痕迹。
冯展云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伯羲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生日,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将其高价出售给日本的收藏家菊池惺堂,《寒食帖》传入日本(另有一说,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为日本***指定国宝级文物,不得出国门)。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拼死保证了《寒食帖》的周全,一时传为佳话。灾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
关东地震,都下毁于火者十六七,菊池氏亦罹灾,先世以来收储,荡然一空,惺堂(菊池晋二号惺堂)躬犯万死,取此卷……而免于灾。一时传为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二战结束后,《寒食帖》流传到日本书法大家西川宁手中,1948年,国民***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的踪迹,得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在海外漂泊了数十年的《寒食帖》终于回到祖***亲的怀抱。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昔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昔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