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戊戌变法的草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戊戌变法的草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维新派顽固派代表人物
杨深秀: 杨深秀,本名毓秀,字漪村,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 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锐: 杨锐,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一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创立蜀学会,参与著名的戊戌变法。1898年被处斩于菜市口,年仅41岁。
刘光第: 光绪二十三年9月5日,光绪下诏赏刘光第与谭嗣同、杨锐、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
维新派:
1、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2、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3、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顽固派:
1、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2、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李叔同出家前后书法有何不同?
李叔同出家前的书法还是中规中矩,特别是他写的魏碑给人的印象深刻,注重结体,笔法,体现技巧的东西还是多一些。出家后的书法可能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吧,空灵,本真,体现心境的因素多一些。特别是他临终之前写下的“悲欣交集”四个字,体现的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您怎么看呢?
《抱歉不知,诗歌乃爱》
清风飞舞吹欢快,鸟儿畅鸣自天白;
骄阳卖力放辉彩,不知不觉夕已来;
早出晚归可觉累?为晴大地心无悔。
《边陲》
红日跑如飞,遁入西边陲;
如影随形追,瞬即云飘来;
插翼也难逃!云冷冷一笑;
云阵已铺开,滴水难渗漏!
骄阳已无非,佛祖掌心猴!……
弘一法师:半世繁华半世僧,一瓢浊酒一片尘,出家前后书法作品自然不一样
这是赵朴初对李叔同的一生评价和总结!
“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照天心”。
“弘一法师”李叔同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一、出家前,他的俗名叫李叔同,出家后,他的法名叫弘一。
二、出家前,他是一位红尘的浪荡公子,出入于烟花柳巷。出家后他是一位佛门的苦行僧。
三、出家前,他留恋儿女情长,国内有妻子,日本有夫人。出家后,他断绝一切俗世人情,专修佛学,在律宗的研究和整理上做出一番贡献。
四、出家前,爱好广泛,精通演艺,他男扮女妆的话剧《茶花女》轰动一时,他任教其间,是当时第一个把西洋油画引进美术教学的国内第一人,还精通篆刻。出家后,所有爱好里唯一保留了书法。
五、出家前,他的书法风格以魏碑为主,锋芒毕露。出家后,书法风格为之一变,荡尽了人间
烟火气,字字独立,锋芒内敛,完全一派禅意书风。
六、出家前和出家后,唯一相同的是他一直是位爱国者,就像他说的“救国不忘念佛,念佛不忘救国”。
七、出家前,他绚烂至极,出家后,他归于平淡。出家前和出家后,都把人生做到了极致。
李叔同的书法,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笔法不一样,作品因而透露出不同的美感。
出家前,其作品受北朝碑版的影响,点画抑扬顿挫,结构笔锋锐利,八面开张,英华外露。其结合魏碑自创的楷书,笔画饱满厚重,结体略长,兼融隶意。
出家后,在往昔书风基础上,跳出北碑影响,用笔由方而圆,融钟繇楷书,持恭敬之心,探寻写经书法风格,结体由矮肥变为正方,力在骨中,与世无争。
晚期,结体更加简静、恬淡、圆融、瘦峭,笔法上圆浑和润、流转通融,多圆笔,呈现出超脱淡逸,不食人间烟火的禅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戊戌变法的草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戊戌变法的草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