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就是正楷字体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就是正楷字体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正书和楷书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有的人对楷书的功夫很在意,而对隶书、篆书不在意?
正书,又称为真书,楷书。
楷书是现代的叫法。楷书广义的讲,指楷模。不管什么书体,达到了足以让人从中学习的典范。他的书法,人们就尊之为楷范。并不指单一的书体。
唐代以前,真书、隶书既可以合,又有一定的区别。王羲之是一个分界线。书体的定形,从初创到定型,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从钟繇隶变楷,至王羲之这里,跨越一百多年的过渡期,真书只是隶书演变的一种风格。还没有正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单独书体。到了唐代,真书达到了巅峰,成为区别于隶书的单独书体。现在的楷书,则专指正书。这只是一个书体名称,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
为什么多数人在楷书上下的功夫多,而学篆隶却不多呢?篆书现在除了用于印章雕刻外,即便学习书法的人,也不一定都认识。应用范围小,认知度有困难,对一种认读都成问题的书体去讲好坏,就更谈不上。学习的人自然就少。隶书不存在认读上的问题,为什么得不到重视呢?学习隶书的人并不比楷书的人少。你产生这样的疑问,有可能是你接触到的人比较多的学习楷书。如果从大范围的书法学习群体去看,楷行隶草篆,很多人会兼学几种。
现在有一种楷书是行、草书的基础的说法。楷书的运笔比行草书要慢,从这方面来讲,有利于初学者学习锻炼手的控笔能力。并不是写好楷书,才能学习行草书。作为初学入门前的学习,篆隶也是非常好的控笔训练。古代的人就不说了,现在很学习书法的朋友都从隶书开始学习,而隶书的应用范围也相当的广泛。并不存在有轻视隶书的现象。
00
书法教育家王庆国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相传正书始于东汉王次仲,完备于三国魏锺繇。旧时指"经"﹑"史"一类的书。别于***﹑戏曲一类的"闲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书”。明代张绅《书法通释》云:“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即隶楷),但自钟繇以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笔画平整,形体方正, 故名。《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至三国锺繇,乃有《贺克捷表》, 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正书的"正"有"正大"的含义:正者。规 则端正;大者,通行无碍。正书自古以来称为真 书、楷书,现在正书的含义已经扩大其外延, 包 含了篆、隶、楷三种书体。中书协举办的正书展楷书、隶书、篆书三种书体作品都可以投稿。因此楷书应属正书的一种不完全是一回事。
为什么有的人对楷书的功夫很在意,而对篆书和隶书不在意呢,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篆书和隶书已成为装饰性文字而不是实用性文字。比如:根据公文法规要求,制作公文时,标题须用2号宋体字,公文正文须用3号仿宋体字,公文正文中的层次用字就规定有楷体字和黑体字的使用。当然,这只是重视、在意楷书功夫的一个方面。
有的人在意楷书功夫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们认为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学会楷书后,再学其它书体就容易多了。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对学习书法者的误导。根据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来看,楷书只是早于行书而晚于草书、隶书和篆书。各种书体之间都是有密切联系的。我认为:在学习楷书之前,应先了解一下汉字演变和发展史,先学学篆书、隶书和草书,然后再学习楷书。就当下来看,篆书和隶书虽然不是实用性的字体,但从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从丰富用笔来说,对于这两种书体忽视不得,凡是学习书法之人,都应该重视篆书和隶书的学习。只有重视、在意篆书和隶书功夫,才能把草书、楷书和行书学好,使自己的书法水平提高到一个一个更高的高度。
以上是我个人之见,网友有不同观点可以发表评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编辑
楷书:在现代人的理念中只是正书或印刷体,其实不然;“楷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指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意即楷模之书;二指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书体,又叫正书,真书。
“楷书孕育于隶书之中,在隶书的影响下独立出来,成为中国汉字的最终定型形态,是汉字书写形式在长期演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最完善的字体”。
我们当今日常虽已不大实用篆,隶书,但作为创造审美的书法艺术性,仍是一重要追求,且:符合当今时代书法艺术价值和审美的高度统一。
正书应该包括篆书、隶书、楷书(魏碑)以及现代的常用书体,如黑体、宋体、仿宋体、魏体以及其他字体。当然,甲骨文、金文等古老文字也应归正书行列。但就毛笔字讲正书应该包括篆书、隶书、楷书。楷书也可分魏楷、唐楷、宋楷以及符合楷法的所有楷书。依据楷书的地位和传统公认欧颜柳赵为四大楷家,但褚遂良褚体也不逊于四大家。至于有些对楷书很在意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文字的结构与楷书接近,容易理解楷书结构。二是从唐宋以后官方文字多数是楷书或与楷书结构接近的宋体。许多人提倡楷书而慢待隶篆,从写字实用角度无可厚非,但对立志摆弄书法的人就搞反了。象现在的书法培训班,要培训什么都没有搞懂,是培训写字还是培训书法?培训写字练楷书无可厚非,但你见过谁还用毛笔写字?培训书法家的话路子又错了,等你把楷书写好了,书法使命基本结束了,别骂我了专家,骂我只能说明你没救了。不说了,多了挨骂多,只能祝福书友自乐班好好乐…
个人认为,正书与楷书可以相提并论。心正,笔端,字的结构正,统称正书范围。真书,包括彖,隶,楷书体。所以,正书与真书,义喻相近。至于彖,隶书为什么当今社会学的人更少,因为这两类字体与实际生活中,关系不是很大。一是难认,二是书写的速度较慢,难于求之有更大的变化。
楷书又被称为什么?
楷书是一种“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又叫作“正楷、真书、正书”。特点是字体端正,规矩整齐,所以楷书又有楷模之意。主流的楷书颜体和柳体,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很大。颜体字以丰筋见长,显得宏放;柳体字以骨力取胜,显得劲健。所以被人们赞誉为“颜筋柳骨”,适应了后世人们不同的审美心里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接近楷意的行书称为行楷。行楷字保留了正楷字严谨、方正和规矩的特点,比正楷字活泼、富有变化,书写也较为便捷,是一种既有广泛实用价值,又有较强的艺术性,具有相当观赏价值的字体。
楷体和宋体区别?
1、宋体和楷体的定义不同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2、宋体和楷体的字体不同
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明刻本的字体 横细竖粗。
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3、宋体和楷体的产生的年代不同
宋体自南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有了爆炸性增长,随之而来的经书供应量也与日俱增,于是写经手这一[_a***_]由此诞生,而这种为适应快速抄写的书体也被后人称为“抄经体”
楷书与宋体的区别在于形体、间架结构以及意境的不同,宋体笔画比较单一,很多形体保持不变,字体的宽度以及高度基本保持一致,没有过高的艺术效果,楷书形体多变、字体相互间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意境。
宋体字的笔画比较单一,很多形体都保持不变,例如横画只有长短之分,没有凹凸之分,楷体的个体形状比较多,形体多变,如横画,不仅有长短之分,还有凹横与凸横之分。
楷书与宋体在间架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宋体字在宽度以及高度上基本保持一致,使字体呈现出比较方正的感觉,楷体字中相互间有较强的依赖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就是正楷字体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就是正楷字体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