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玲琅小篆字体印章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玲琅小篆字体印章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张迁碑十大特点?
中国书法的发展随文字的发展而变化。篆书以后出现隶书,张迁碑就是比较著名的隶书碑帖。此碑十大特点,一是'厚重,二是雄混,三是险劲,四是笔画鲜明,五是蚕头燕尾,六是整齐,七是平和,八是不乖张,九是实用性强,十是适合大众。张迁碑是学习隶书很好的范本。
——唐亮
一、《张迁碑》简介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明初出土,,先置于乐平州学,建国初移置于山东东平县***院内,1965年再迁至泰安岱庙,后又能移至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是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纵317厘米,横107厘米。凡15行,行42字。
有碑额书“汉故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12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最早著录此帮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帮为原刻。1973年出圭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称“东里润色”本。
二、《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初看此碑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在巧拙之妙。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郭沿先则称此碑为“是碑为冠”(《芳坚馆题跋》)。
下面将具体从用宅和结体上阐述《张迁碑》高古、朴拙的风格特点。
一、《张迁砷》的用笔特点
《张迁砷》用宅以方为主,然它的方中寓圆之趣,又是其他汉碑所不及的。其行宅涩劲,富于篆意而又不失灵动。
琰新华字典?
琰yan
见新华字典572页
琰(拼音:yǎn)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此字始见于先秦《远游》,有记载于《说文》的小篆, 本义是一种美玉名称,通称"琬琰"。引申为像美玉一样的有光泽、温润,像美玉一样的美好品德。同时引申为判规以除慝的琰圭。又有姓氏,又有人名的意思。
部首:王笔画:12五行:火五笔:GOOY
名词
1.一种美玉
《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鼌***琬琰,和氏出焉。"
2.琰圭的简称
《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
3.比喻美好品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玲琅小篆字体印章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玲琅小篆字体印章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