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毛笔行书字体技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毛笔行书字体技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字行书要点有哪些?
毛笔字有篆,隶,正,楷,行,草多个书体。然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广泛被使用的书体是行书。
1,对笔的掌控能力的培养。毛笔属于软笔,笔的提按起伏,笔锋调转的范围控制是书写者的基本功。
2,对字的结体认识,一个行书字形是否书写具有美感?需要对字的基本结体(字的重心)有充分的掌握。
3,对作品的整体布局(章法)要有辩证的思维,需要具有和谐的美感。既有互相矛盾,又有相互包容。
4,还有其他的内容,如对墨,印章落款,纸张生熟程度等等也有要求。
总之,行书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需要有一定的书写法度。需要有人的审美认识。之所以具有怎么系统的法度要求和艺术追求,才体现出书法的魅力。
学习行书的要点在于:要有一定的正书(篆、隶、碑、楷)功底,又有一定的草书功底。
很多初学者以为有了楷书的功底之后,就可以直接学习行书了,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行书笔画特别僵硬。有的甚至写上十年,也不得妙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学习过草书。
先来看一下楷书,楷书的笔法,以折笔为主,转笔为辅。而草书以转笔为主,折笔为辅。行书则是兼而有之,转折通用。所以说行书是最难的字体。
(楷书九成宫)
(小草十七帖)
很多书法爱好者之所以写不好行书,在于只会折笔不会使转。有的甚至连楷书功底都没有,直接学习行书。所以大部分都学不好行书。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条评论,有一个书法的初学者提出了一个疑问。他说把笔画把横写直,写正怎么就这么难?这种就是属于完全初学,不懂真正的书法。书写唐楷需要横平竖直,但别的字体可就不是了。横从线向上分,一共分为三种:抬头横、低头横、仰头横。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一幅米芾写的行书
咋一看东倒西歪,歪歪扭扭。其实这就是趋势问题,通过笔画的方向,笔画的长短变化,使得字势不一,有往左侧倾倒的,有往右侧倾倒的,有正的,有歪的,正奇相生,趋势不同。这是真正艺术性的书法。只学习过唐楷的话,就不懂得取势的问题,因为唐楷呢,他是四平八稳的,偏向于实用性。
我们再来看一下王羲之的《十七帖》他在书写草书的过程中呢,也是有趋势的,取势特别明显,东倒西歪
一丶点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质感多样。有何绍基运动中不断按、提、顿挫的老辣线条,有弘一法师平动粗细变化不大的线条,有王羲之平和优雅的线条,有蒲华质朴率意的线条,有李邕雄健瘦硬的线条。有苏东坡丰润的线条等。
二、千变万化的结体。元杜本《论书》中云:"兵无常势,字无常体,……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行书有意打破固有均衡形态,在工中求不工,以奇为正,注重大小、疏密、正斜变化。
三、快慢的速度变化,有时近楷笔速偏慢、有时近草,笔速飞快,过笔牵丝速度也快。厚重的笔画慢、轻细的笔画快。
四、气脉流畅,顾盼生姿。一笔数字,并有墨色变化。
五、整篇作品大的节奏,如速度。一般开始时较慢,中段较快、结尾平缓较慢。如苏轼《寒食帖》。但也有破例的,如颜真卿《祭侄文稿》最后写的速度很快,行笔结构用草法,一挥而就,和他当时内心的激烈悲愤情绪未平复有关。
查升是清代著名书法家,浙江海宁人,康熙时期进士,官致选翰林院庶吉士。他临的《圣教序》有原帖韵味,精致遒劲。(见图)。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为清代书法家查升临《圣教序》局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毛笔行书字体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毛笔行书字体技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