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敦煌楷书字体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敦煌楷书字体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祭侄文稿》的笔法,师从何贴?怎么样?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之一,另外一个代表作是《争座位贴》,颜真卿的行书笔法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单一地就说是师法某一帖,这样理解太片面。
颜真卿行书笔法的最终形成,是受到了家学、张旭和民间书法的影响。
颜真卿小的时候虽然父亲去世的早,但毕竟是在一个大世家中。颜真卿的五世祖就是著名的《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因此颜氏家族历代都注重学问,以儒雅著称。曾祖父颜师古是隋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后来入唐之后成为唐太宗弘文馆的学士,也擅长书法。他的母亲和外祖父一家也以学问和书法名重一时。
《祭侄文稿》
颜家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著称,因此我们从《祭侄文稿》中以及颜真卿其它的书迹当中可以看到相当多的篆籀笔法。
根据文献我们知道,颜真卿后来拜唐朝的狂草大家张旭为师,学习笔法,这一点在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都有记载:
“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颜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昂,告以笔法。”
《张旭古诗四帖》
通过张旭的指点,颜真卿领悟了张旭的笔法,这主要就反应在颜氏的行草书上。从《祭侄文稿》、《争座位贴》中都可以看得出来,颜真卿的行草书的气韵与张旭十分接近。师从张旭可以说是奠定了颜真卿行草书圆劲、豪放的主调。
另外跟随张旭不仅仅是学到了笔法,更是学会了从自然现象中感悟书法的用笔,例如他提出的“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等用笔之法。
祭侄文稿笔法师从何帖,这个我还真不知道,颜真卿学王是真的,笔法更强调自然,结体与王羲之一样,有些更优于右军。章法技巧也不在右军之下。祭侄稿的情绪表达比兰亭更加强烈感人。又是真迹有些评论家将其列为第一行书也不为过。
《祭侄文稿》,颜真卿于公元785年创作,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与颜真卿为世人所熟悉的一贯风格不同,这件作品通篇由行书写成。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寒食帖》并称天下三大行书。颜真卿早年受到书法名家张旭的指点,用笔力透纸背,宛如刀刻,这一点在他的楷书中可以感受很深。
🍵《祭侄文稿》①内容美。作品内容有血有肉,饱含真情。主要讲述颜氏一家面对强贼,奋勇杀敌,坚决抵抗,视死如归的忠义精神。与《颜氏家训》一贯倡导的“立身修养,忠义诚勇”思想一致。②结构美。书法章法讲究的是密不透风,疏可跑马,通篇《祭侄文稿》一改晋唐“结体茂密”的风格。整个作品的字势宽严相济、平正险齐,这与颜真卿一贯刚正不阿的为人处世风格相一致,可谓字如其人。③线条美。《祭侄文稿》线条遒劲,笔势舒和。这篇《祭侄文稿》虽然是行书写成,但是强劲的笔力还是很明显。④章法美。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瘦长秀俊的风格不同,《祭侄文稿》里面的字显得阔绰,丰满。整篇作品反复涂抹,丝毫不考虑作品的外观,这本来是书法作品的大忌,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故意的涂抹,成就了作品的自然美,浑然天成。
🍵人文价值。《祭侄文稿》不仅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它更是我们祖先在个人危险面前,誓死也要保护国家利益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的气节。《祭侄文稿》承载的不止是颜真卿举世叹服的书法造诣,更是一颗赤胆忠心,一个宁死不屈,一心为国的凛然气节。
巜祭侄文稿》最大的特点运用“篆籀”笔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金石味的点画形体和先秦的籀书结合而产生的。简单的说就是运用侧锋使转。这种笔法难度系数较高,我至今都不敢尝试去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楷书字体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敦煌楷书字体教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