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字体的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字体的来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以前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而今大多人认为楷书是,为什么?请说明一下?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萃,分篆、隶、草、行、楷五体。这些书体或古拙庄重,或丰伟肃穆,或流畅飘逸,各具风格特色。那么,哪种书体是基础呢?而今大多数人都认为楷书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已无疑议。为什么隋唐以前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这还是因书法五体所产生与发展的结果所致。
中国书法篆、隶、草、行、楷五体所产生的时间也大抵依此顺序。篆体是最早的文字样式之一,源自象形文字的甲骨文、钟鼓文、石鼓文。隶书据传起源于秦,由篆书演变而来。草书形成于汉,在汉之前,无行书,楷书。楷书从汉朝才初具雏形,魏、晋大为盛行,至隋、唐才集大成。楷在这里是 楷模、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
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 明朝书法理论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因为忽视了楷书的基本点画、结构的训练、写出的字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所以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
也有人以为,唐楷法度森严,学习时容易被规矩所束缚,初学应从魏晋入手,可以把字写得天真烂漫,自由放纵。先学法度森严的还是先学自由放纵的,唐徐浩《论书》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这话也是赞成从唐楷起步,先结构稳健,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众书家皆赞同以楷书为基础,入门书法殿堂。楷书又分欧(欧阳询)、颜(颜真卿)、柳(柳公权)、赵(赵孟頫)四体。初唐欧阳询,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紧凑中不失疏朗,对后世影响很大。颜真卿的横轻竖重对比鲜明,富于立体感,结构方整严谨,宜于初学。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回答此问,愿与各位书法爱好者同鉴。
首先感谢大家热情回答:
的确,这是一有争议的命题,主要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不同观点,同时,也谈一下自己拙见。
中华文字不自觉的成为了书法艺术,篆、隶、楷、行、草五体,无不丰富人们的思想内函,书法艺术的魅力,给人以审美向上的学习精神,使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继承发展。
就隨、唐以前的汉字习作而言,无论是公办学堂,还是私塾教书的地方,先生们教学主要以篆、隶书体为主,篆隶也是官方的通用书体,当时的公文、告示也是以篆、隶书给人们传递信息的;所以,隨唐以前楷书并不是书法的基础。
汉字在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在演变和出新,自唐代以来,出现欧、颜、柳、赵等一些楷书大家,之后楷书字体已经成为了学堂教书的主流,特别是当今,我们每个人初学写字,老师教的也是横平竖直,是楷书的基本写法,而且每个人具掌握楷书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布白,这是我们共同特有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难道我们学书法还要另开炉灶舍近求远吗。
且不说楷书点画比篆隶丰富,用笔严谨。就当今学书法而论,何种书体是书法的基础,争议也是颇多,但学书要“因时而宜”,“因时而宜”,“因时而宜”,自身基础是首要。
当然,学书是个人的基础训练,书学何体,学谁的法帖,由自己而定,别人没资格指手划脚,也无权其左右,自已喜欢的,是最好的,在此只不过就事叙事,谈一下自已的观点罢了。
一管之见,谢谢阅读。
很多人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误解,那就是对于楷书是不是书法基础的判断,脱离实际考虑。之前,有人说,在没有出现楷书的时候,就已经流行篆隶了!难道我想学习篆隶先必须学习楷书,貌似道理不通。其实,时代不同,人们对于理论的认识容易产生偏差。比如说,篆隶在书法史上一直是逐渐被边缘化了,尤其到隋唐以来,没有人会在科举考试中用篆隶答卷,一般是楷书为主。因此根据现实的需要,古代读书人研究书法,必须从楷书入手,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同时,自古以来书法名家大多是书写楷行草为主,与篆隶可以说人数差距太大,不成比例。因而对于这些书家而言,楷书就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谢谢邀请!
对于什么书法的基础?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书法的基础问题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对于书法基础的认识也各执其说。但很多人认为楷书是书法的基础,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得来的。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的非常对。但这句话指的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递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并不是说的基础的问题。
第二、“楷书写好了,才算基础好”的说法也非常偏颇。如照此来说,写《毛公鼎》、《散氏盘》者是不是没有书法基础呢?那时候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楷为何物。显然,这样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第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好的行草书未必就写好。行草写得好的人,楷书未必也写得很好。还有,有的人欧楷写的好,但颜楷、赵楷都能写好。无论何种字体,都有各自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
第四、不同的字体与书体的基础是不同的,篆书隶书楷书属于静态字体,在笔法与结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较严格,更讲究笔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行气,、章法、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书则讲求笔法字形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讲求行气、章法的节奏性、通畅性和和谐性,讲求墨色的层次韵律。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篆书有篆书的基础,楷书有楷书的基础,隶书有隶书的基础,行草书有行草书的基础。
那什么是书法的基础呢?应该是书家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即是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础是:“书写者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王羲之的蘭亭序,我们叫真书,而不是楷书。真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写时得心应手,称之为真正的书法,笔法流畅,字体生动。
由于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颜柳欧趙等大家。加上科举考试的推行。楷书得到推广。我上学时老师讲,学书法需从楷书入手,现在满大街的广告招牌,更是以楷书为多,便于认识,字体功整,最主要的是历史演变。
学书法不是所有人都从楷书入手,汉隶好,有个性,该收就收该放就放,艺术性很的字体,能最有效的练习腕力,指力,从而段练收放得当的功力。
嬴州頓首
已亥仲夏之月
楷书是那个朝代开始用的?
楷书起源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楷书是谁发明的?
据历史记载,楷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但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发明者。当时的官方文书和碑刻都***用小篆字体,但由于小篆字体笔画繁琐,不便书写,于是便出现了楷书。楷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书法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字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等人都在楷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楷书在后来的历史中一直被广泛使用,并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楷书的发明和演变是历史上许多书法家的智慧结晶,是[_a***_]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字体的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字体的来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