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险绝的行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字体险绝的行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你认为好在哪里?
谢谢邀请!
最近有今日头条书友问我:“欧阳询的行书《张翰帖》,你认为好在哪里?”,我认为这本《张翰帖》是欧阳询难得一见的行书精品,其作品内容为:“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
从《张翰帖》通篇来看,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一件行楷作品更合适。前面两行基本上就是典型的欧体楷书,从第三行开始到最后也是行楷书兼具的。
从《张翰帖》的结体看,一改王羲之一路方形而为瘦长劲筋含蓄的书风,清新而俊朗。从笔法上看还是王羲之一路的,所不同的是欧阳询的笔法是收中有放,放中有收,放的很有控制,这对欧阳询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从《张翰帖》的整体气象上看,不仅吸取了帖学的影响,同时其方俊的特点明显了受到碑的影响。可见欧阳询不愧为唐代大书家,能博***众长为已所用。
从《张翰帖》的书法风格上看,在整个书法历史长河里个性特别鲜明,既有别于欧阳询王羲之一路的行书书风,又有别于欧阳询同时代的书风。实际上欧阳询在王羲之一路的书法上下过很深的功夫,著名的定武兰亭就是由欧阳询摹写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欧阳询能突破二王书风的藩篱,自出机杼,形成自己的行书书风,并影响后世。
《张翰帖》对唐以后的宋元的黄庭坚、杨维帧等,乃至于当代的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从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先生的书法作品(请参见我发的附图图片)看,茅盾书法风格的形成受到欧阳询《张翰帖》的影响颇深,可见茅盾先生在此帖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浅薄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在评论栏留言批评!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此帖排名第七。
欧阳询是初唐四家之一,博古通今,在书法上精通八体。尤擅长正书和行书,其书师法二王,并对汉隶和魏晋以来的楷法加以吸收,在隋碑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立了欧体书法。
《张翰帖》的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动挺拔,风格险峻,精神流于笔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评论此帖“笔法险峻,猛锐长驱”。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较差。但仍不失为行书珍品。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给人初始印象似乎很笨拙,然而恰恰是其笨拙反映出其取法之古拙。反映出欧阳询对南北朝碑刻学习融会之深刻,驾驭之自如。《张翰帖》好在化碑刻而入行书,有鲜明印象者如《樊奴子造像碑》《廿人造像记》《张猛龍碑》《…:龙颜神》等等,在唐人行书中富有碑意者惟欧书《张翰帖》具备,至于《仲尼帖》《夢奠帖》与《张》帖相比較,确实可见《仲》《夢》二帖系仿《张》帖之形而不得其神者,不可并论。
《张翰帖》又称季鹰帖,是欧阳询存世的四件墨宝之一,十分珍贵。那么巜张翰帖》到底好在哪?梅园老人认为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字体较为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且精神外露。二是此帖为欧阳询晚年书作,与他的其它帖相比,功力似乎更炉火纯青,笔力也更劲道,结体的中宫更紧缩,有"孤峰崛起,四面削成"(宋徽宗赵信之语)之感。《张翰帖》的好大概就是这样吧。浅陋之见,不足挂齿!
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劲拔,风格依然是欧体,世人追崇。
赵徽宗云“笔法险劲,猛锐长驱”,于题跋中,且述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此帖转入乾隆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左边弘历所题“妙于取势,绰有余妍”。后来不知何故除去八字题评。
此帖,自始至终,丝毫不苟,每一字起落笔,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法于严谨,
朱熹曾说“欧阳公,书书其为人,外若***,中实刚劲。”评价很高。
大凡欣赏欧阳询书,其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格。从这幅作品,略见其致。
可从这句理解,对入其帖,大有帮助。可触类旁通:“欧阳变晋法,不知结体用笔,多从古隶中出。”由此未有隶楷之浑朴,晋韵之侵淫,法谨肃劲,不可夺其笔意。是也
欧阳询行书字帖哪个好?
《张翰帖》是《史事帖》的一部分,《张翰帖》是欧阳询仅存的四件墨宝之一,它是唐代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行 书作品,共11行98字。《张翰帖》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位第七。。
张翰帖
张翰是西晋时的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他身居***时却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欧阳询因此写下此赞誉之作。
《张翰帖》是典型的欧体行书,与欧楷风貌具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关联。据说,宋徽宗在赏鉴此作以后,评论此贴是“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可谓贴切准确,评价中肯。
宋徽宗鉴赏《张翰帖》时还说,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应该说,宋徽宗的这段评语很中肯的,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法,是有帮助的。
欧阳询(557年——641年)是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也是整个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楷书***,他创造的“欧体”楷书结构森严沉稳,线条劲健爽利,结体平正险绝,布局疏朗畅通,跟开拓进取的大唐王朝的精神气象十分匹配,因此,欧阳询在当朝被誉为“楷书第一人”,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敬仰。
虽然欧阳询的楷书成就非常高,但他的行书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以楷书的笔法来写行书,其行书结体在体态上跟楷书一样是方正的,但在用笔上圆笔较多,笔画线条刚劲而不失妩媚,风格清峻犀利,打破了唐代之前行书普遍偏向于柔媚清秀的特征,开拓出了行书“刚柔并济”的特征,这对后来的影响非常大。
欧阳询传世的行书作品不多,目前能看到的有《卜商帖》、《张翰帖》、《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能代表他的行书成就最高水平的无疑是《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全文78字,大约写于贞观年间的635年左右,跟他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写于632年)创作时间间隔不长,此时的欧阳询已经年近70,书法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仲尼梦奠帖》可以看作是他的巅峰之作。
《仲尼梦奠帖》主要有两大特征:
一是结体比较修长。这个特征直接来源于他的楷书风格,他的楷书修长、挺拔、清峻,给人有一种亭亭玉立之感,他把这种特征吸收到了行书创作中,让字形显得非常舒展自然。
二是在用笔上随意自然,灵活多变,主体上以魏碑笔法入书,在笔画转折处并不藏锋,让锋芒毕露,有一种刀刻般的质感,增加了线条的厚重感,以整体上的庙堂之气,这些特点跟他的楷书是一脉相承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险绝的行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险绝的行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