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书法大全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字体书法大全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四大家”分别都指谁?
楷书四大家,分别是:
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特羡慕毛笔楷书写的好的人,朋友之前加入了书法协会,可羡慕了好一阵。
1.欧体:欧的结构最平正。
2.颜体:颜字开阔、磅礴。
3.柳体:正所谓颜筋柳骨,要做骨感美人。
四大家每个人都有精彩之处,我们学写的时候要写出自己的感觉,加油!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fǔ)(赵体)。
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哪种字体最先出现?
书法史上,就楷书与草书而言,草书最先出现。
草书的发展分为章草、今草和大草三个阶段。今草又称小草,大草又称狂草。
商代起,单纯摆动的笔法朝连续摆动发展,从而导致隶书出现。在隶书形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连续性强、笔画简省的书体--章草。随着隶书的成熟和普遍使用,隶书笔画和结构的形态逐渐对章草产生了影响。草书在三国、两晋时演化为今草。随着字间连笔现象在两晋已经出现,促进了各字字间空间与各字内部空间的交融,也促使今草向大草的过渡。
到西晋时,日用书体开始向着行书、楷书方向演变。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从汉末开始,到三国时已见雏形,西晋有些楷书还略存隶意,到东晋时楷书已然成熟。
以绳记事,甲骨文,篆书(大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美术字,都有划时代之意。都是为记录记事方便快捷,表达清晰。后来才为文人,雅士渐渐的变为艺术把玩欣赏的。所以书法意义上的楷草出现,与实际记事书写的楷草出现,不是同个意思层面。
只要弄清这个概念,再考证出楷草点点滴滴,才能真实论证书法艺术意义。
书法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是通过几千年的传统书写工具一一一一毛笔,而形成的一种艺术之美。不论何种书体,不论审美观如何,只要讲书法二字,都首要看笔者的书写功力,对笔锋的驾驭,能否达到感知上的线条与架构之"美"。
楷书如此,草书亦如此。
在书法史上,篆书最早出现,隶书次之,草书第三,行书与楷书哪个最先出现尚有争议,但楷书的成熟绝对排在最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文字是比较混乱的,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书同文,车同轨”是秦代的一大贡献,小篆第一次让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
小篆的书写并不方便,民间在快速书写时产生了隶书,文字由圆变方,方块汉字出现,这一过程称作“隶变”。
文字的一大价值在于实用,要便捷。于是,隶书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了连带与减省,这就产生了早期的草书——章草。
章草带有明显的隶书意味,保留有波挑笔画。后来王羲之等人在章草的基础上进一行简化,便产生了“今草”。
有人认为,草书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此论不无道理。
当然,后来行书与楷书的产生,存在争议,但其实早晚不过在几十年之间,都是在汉末魏初。但楷书的成熟期,则是在唐代了。
中国书法主要有五种字体,即篆、隶、真、行、草,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主张先学习楷书,但是实际上楷书是五种字体中最后才出现的!
中国文字的发展,最先是结绳造字,然后是甲骨文,再到各国青铜器铭文,又形成大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统一六国文字,所谓书同文,作小篆通行于世,李斯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书法家!
中国文字的主要功能是语言交流,发展方向是简单实用,所以篆书继续演化为隶书,在此期间同时也进行草书的演变,章草是由隶书演化,最早由章草进入今草的书法家是张芝,故称草圣!
隶书写起来比较快,也美观,但有波磔,故在秦汉之际隶书继续向楷书演化,有个过程如汉简,现在有不少人在学习,后来钟繇在隶书、汉简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楷书字体的创造,《宣示表》是楷书的第一件代表作,后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将楷书完善,唐代把楷书艺术推到巅峰!
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在我国书法史上,草书是先于楷书出现的,但楷书笔法完备,结体严谨,建议初学者还是从楷书开始学起!
本人认为,书法就三种。
篆书,隶书,楷书。
每一个书体又分为三个节段。
草书,行书,正书。(也可以称之为真书或楷书。)
如果得闲,我们可以将今楷的楷书大[_a***_],行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翻开,
从中都找出同一个字来,将行书大字典放在中间,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行书大字中的这个字的写法,在楷书字典中有,在草书字典中也有。
翻开《篆书释异》大字典,按照顺序看,最早的是甲骨文,金文,最后的才是大小篆。
小篆可是秦朝时期的法定字体的呀。
我们再将秦简,汉简,(还有东西汉简),楚简都翻开来认真的看。最早出现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隶书和今楷。而是两者的草书形态和行书形态。
初学书法练什么体楷书?
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为了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现在再回答一遍。
适合初学者的楷书很多,如颜体、欧体、柳体、赵体、王羲之的王体小楷、标准楷体等,至于学哪种体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你如喜欢大气、厚重、含蓄、方正风格就学颜体,你如果喜欢高挑、气质、妍丽风格就学欧体,你如果喜欢清瘦、骨感风格就学柳体,你如果喜欢皮包骨头风格,就学赵喆的瘦金体,还有其它书体就不一一说了。一般说来,至有了颜体以后初学颜体楷书的要多些,即便学颜体,也要先学《多宝塔碑》,等把《多宝塔碑》学到比较好了再学《东方朔画赞》或《颜勤礼碑》。
《多宝塔碑》笔画精到、笔法考究、结构严谨,最适合初学,建议初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初学书法,应先练隶,之后再练楷书。
为什么呢?
因为隶书入门容易,且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来说,楷书比较难学。我认为,如果把隶书练好了再练楷书,那是容易多了。
不过,我初学书法时,练的却是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当时的书法老师就是喜欢柳公权的楷书,所以就教我们学“柳楷”。
后来,我就弃楷练汉隶了。汉碑对我的诱惑太大了,我首先临摹的是《曹全碑》,两年后就兼临《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夏承碑》、《朝侯小子碑》、《赵宽碑》、《张景造牛碑》、《西狭颂》、《肥致碑》等,总之,看到汉碑就想学,但主工的还是《曹全碑》。
如果是成年人学习书法,初学者临摹哪种书体都可以,因为成年人有汉字书写基础,接受能力强。
刘洪彪和张旭光曾经说过,初学书法,从哪种书体开始练起都可以的,只要自己喜欢!
初学书法者,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碑帖后,照着帖子上的字认真临习就可以了。
初学书法得首先学会楷书,这是最基本的笔法,一笔一笔来写,尤其是偏旁,一横一撇一捺、走之……怎样让笔之类……多多看看其他写得好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一个字都要多多练习,并且巩固下来。
过去说楷四家,欧,颜,柳,赵。除了赵体剩下三家都适合初学,看你喜欢哪家,就学哪家好了,至于赵体是学了其它楷体(最好是欧体或柳体)后再学比较好,如果初学赵体容易乏骨力而流媚,并且自己很难发现。
初学书法当然是颜体楷书。颜体点化笔法更为豪放,解结体大气端庄,浑厚质朴,笔法技巧,书写法则粗矿奔放,特征外露易于上手,较欧柳赵易于掌握,有利于初学者尽快掌握笔法技巧和节字规范。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真正的掌握哪一种楷体都不容易,虽然颜体易于初学。若想真正窥探门径,兴趣应该是最主要的。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亚里士多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书法大全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书法大全楷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