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硬笔行书字体书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硬笔行书字体书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硬笔行书,哪位老师的行书更适合日常书写?
根据题主的描述,要想把字写的好看美观,通篇协调,又快又好,便于书写。这一句话看似简单,要达标可没有说这句来的简单。
什么字好看美观,自然是字帖的字好看美观,我们说一个人写的字好看也往往会说写的就像字帖上印的一样。美观就更不容易了,什么样的字美观呢,字帖。
再说通篇协调,怎么样的作品才能通篇做到协调呢,自然是书法家的作品能够达到如此造诣,实际上,一般的书法家都未必能够做到通篇协调,因为要到达此水平,不仅仅写字问题了,这涉及到美学原理上作品构成问题。
那么快又好又是什么概念呢?好,就要出人类字帖,快呢?必须做到熟,娴熟了才能快。不熟,是不可能快的。至于便于书写,一般的说是行书便于书写,但要综合起来看,同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从接近与日常书写的美观的硬笔书法家是不少的,如田英章、王正良、卢中南、吴玉生、江鸟、吴身元,张秀、杨剑、王德荣、席殊、曹宝麟、高惠敏。较早硬笔书法家的如黄若舟、周稚云等硬笔书法家的作品当然还有现代一些硬笔书法新秀的行书。
便于日常书写的硬笔书法家是非常多的,但这不是写好字的根本。要想写好字,就必须选定一家,进行大量的严格临摹学习,不通过临摹学习,意味任笔成行,永远写不好字的。所以写好字的关键在于临摹学习,至于选谁的字帖最后,还有看自己是否喜欢,因为不同性格的人可能对美的欣赏与标准是不一样。严格意义说,要想写好字,最好先从毛笔书法学起。
硬笔行书不像毛笔一样,风格多变,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硬笔书法字帖,其实相差不是太大。要想学硬笔行书的话,建议学习有传统书***底的老师的字,你去看看,跟谁比较对眼就选谁的。
庞中华和司马彦的字不建议学,这两位虽然是当初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大潮中大红大紫的人物,但是随着民众的审美水平的提升,两位硬笔书法的先驱者就暴露出了他们技法单一,格调不高,缺乏传统书***底的弱点了。后来随着一些新的硬笔书家的出来,如吴玉生、顾仲安以及后来的田英章等人,这俩人的字帖也就渐渐失去了市场。
虽然题主的意思是不想成为硬笔书法家,只想把字写好看点,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应该很多。但是不管你的目的是不是成为书法家,其实练字都需要找本字帖临摹,这个过程不能少。如果说把字练到美观好看,算是硬笔书法的初级水平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管目的如何,大家下的功夫都差不多。既然下的功夫差不多,那就找一个有传统书***底的老师的字练,练出来的字会更高雅一些。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硬笔书家:
沈鸿根(别号:江鸟)硬笔书法的老前辈了,软硬兼修,我上学时就学过他的字。现代新秀辈出,知道“江鸟”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书家的魅力在于他们的字更有韵味,蕴含了更多的东西。目前市面上他的字帖应该很少了,他的字帖大多数是行草书。
钱沛云,1946年生,也是老一辈书法教育家,他的老师是任政老师(任政是沈伊默的***),因此起点较高。一辈子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很少去宣传自己,书法界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网上有他的教学视频。他的硬笔行书好看、耐看也好学,但因为没有刻意宣传,一直没有热卖过。
卢中南,1950年生于武汉,中国著名书法家。是我非常尊敬和喜欢的当代书法家、楷书大家。软硬笔实力深厚,连以欧楷出名的田蕴章老师都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在南开大学教硬笔书法的时候,不用自己的,而用卢中南的硬笔楷书字帖。
田英章,1950年生,也是软硬兼修的书家,楷书功底非常深厚,以欧楷出名。他的硬笔行书流畅自然,写出来也非常的漂亮、耐看,各种字帖也是市面上最多的了,网上还有各种***教程,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顾仲安,1956年生,从小练毛笔书法,因此他的钢笔书法中蕴含了传统书法的神***,有书卷气、耐看,既有法度又不拘谨。他的硬笔行书风格独特,个人来说也非常喜欢他的字。
李放鸣,1957年生,令人尊敬的老书法家,讲究用笔,一招一式强调师承古法,硬笔也是追古、绝美。楷、行都极力推荐。
就目前硬笔书法的现状看,还没有哪位老师教授日常实用的书写方法。况且日常实用的硬笔书写法至今还是空白,无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尚未形成系统的教材,何来传授的老师?
现在的硬笔知名书家还都忙着参赛,无从顾及硬笔日常书写的研究和普及。目前硬笔书法还沿袭着毛笔书法竖写的模式,纵行实用写法少入展。导致纵行写法受众最多,即快写又实用,急需提升写法和普及,但教授这方面的师资却少而又少,几乎无人问津。我曾在五年前,结合自身练习和探索,呼吁过加强硬笔实用书法研究的文章,但反应平淡,沒人搭理。硬笔实用书法适宜简约笔划快学,且学起来并不难,只要你不是奔着硬笔书法家头衔去的,肯用心,真心想练,便能很快上手,写出漂亮实用的汉字。
我的自学体验是:以毛笔书法的法度为准绳,以硬笔行楷书为基础,以行书牵丝映带为标准,在娴熟上下块夫。只有达到了单字的精熟,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快写成形。精熟需要加大书写的质和量。硬笔书写因笔的质地优势,为发挥手指及硬物等做为快写***工具提供了便利条件,基本解决了实用快写量和质的问题。我在自学时,多用手指或就地取材的,在空间,地面,沙地,玻璃板等任何环境,训练单字或组字的快写,然后在手指和硬笔之间转换或交替快写,使之生成熟练的肌肉记忆。由此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巧则成艺,进步十分明显。此法简单易学,建议你不妨一试。以下是我用圆珠笔芯写的快写稿,供你参考。
我若说我的字实用性很强,会不会有赞同的?
我若说,大多的常用字,不同的风格的行书结构我都是尝试过、认真比较过,会不会有人相信?
甚至连每个回锋,每个笔画中的以繁代简,是否有出处,我都会为一个字查找几个资料,以确定是否可写。
再看书写是否顺势,实用性如何?辨识度如何?
除此之外,你若想写一手好字,你要明白几个道理:
一,结构要稳,重心要齐,笔画宜灵动。
则不但会有实用性,且满足大众审美最大公约数!――但是,新手不要追求灵动。
二,很多规范行书,其结构为了求得规范,和书者的日常行书是有一定差距的,有的差距还非常大。我只是努力把差距做到最小,至少是个追求!
三,追求实用性硬笔行书,要学的是结构,不能彻底抹煞的是自己的习性。
没有什么要求就练庞中华,易学!
如果想有所成就就谁也别练,只找古代大家的法贴练,比如赵孟頫的《胆巴碑》,陆柬之的《文赋》,还有王羲之的《圣教序》等。
想有所成绩千万别练现代的硬笔书法,不行!
钢笔字行书,有一定基础,推荐一下学什么帖比较合适?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在网上,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资料,而且品质也不会太差。
所以能够推荐给你的字帖自然也不少,但问题的关键是你喜欢什么风格的字,你练字想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如果只是想写个一般够实用的话,建议你学今人的硬笔名家。当代硬笔书法家很多,相信你也听说过一些。比如大名鼎鼎的田英章老师的硬笔楷书和行书;比如卢中南老师的硬笔楷书;比如王正良、顾仲安、张秀、骆恒光、任平、刘惠浦等曾经风靡一时的硬笔书法家,找到其中任何一位坚持练下去就会有一定收获。以上所说的是你只是想把字写个差不多够用即可!
但如果你想进阶让自己的硬笔字更有内涵,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那就需要到传统书法海洋中遨游一下了!老祖宗留下来那么多魅力四射的经典碑帖,只需一家,你能吃透七八成就会有所建树。
但你在选帖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审美偏好和碑帖特征做好选择,不要写别人推荐而自己不喜欢的,那样你会坚持不下去。其次要选择那些相对容易上手的,这样不会因挫败感而放弃你的坚持。
根据初学,我推荐一些碑帖供你选择
楷书类:
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这些都是小楷
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和小楷《阴符经》
柳公权小楷
如果说有一定的钢笔字基础,想练行书的话,选帖有两种思路:一是临现代人的硬笔行书;二是临古人的毛笔行书。这个看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我一般建议是选毛笔小行书来练,更有韵味。
目前市面上见得比较多的硬笔行书字帖,主要是田英章、荆霄鹏、吴玉生三位老师的,也是我比较欣赏的三位老师。三个人的行书各有特点,就看你喜欢谁家的了,没有高下之分。
田英章老师的“田楷”虽然有很多争议,但是他的硬笔书法确实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他因为有深厚的毛笔书***底,因此他的硬笔行书非常有意韵。只不过他的硬笔行书牵丝萦带比较多一些,初学者学的话要注意,可能不太好学。
荆霄鹏是田英章老师***,但是硬笔行书自有面目。他的行书更偏行楷,能看出深厚的小楷功底。他的硬笔行书,不像田老师那样牵丝多,比较中规中矩,适合初学者来练。
吴玉生老师的硬笔行书,我是很喜欢的,很有古代文人书法的气韵。他的行书俊美、灵动,也能看出他深厚的毛笔书***底,风格介于田英章和荆霄鹏之间,牵丝不像田那么多,也不像荆霄鹏那样偏于楷,不论是有无基础的人都可以来练。
相比于今人的硬笔行书字帖,我更愿意推荐古人的毛笔行书作为字帖。我比较推荐是米芾、赵孟頫、文征明和当地书法大家[_a***_]先生的毛笔小字行书。
米芾的毛笔一直很喜欢,他的字转化为硬笔来写得话一样很漂亮。还记得85年那次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的特等奖吗?其中有一位老师曹宝麟,他就以写米芾见长,把米芾的行书用钢笔写出来,令人惊艳。学米芾的话,三大帖:《蜀素帖》、《苕溪诗》、《杭州方圆庵记》。
赵孟頫的行书字帖传世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小字行书,也非常适合拿来作钢笔字帖。赵氏的行书秀美妍丽,属于那种雅俗共赏的风格。田英章、吴玉生老师学赵的书法都是比较多的。我小时候也临过赵孟頫的《洛神赋》,前段时间还临过他的《心经》收获很多。代表作很多:《洛神赋》《秋声赋》《秋兴赋》《前后赤壁赋》等等,都是很好的法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硬笔行书字体书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硬笔行书字体书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