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的字体线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行书的字体线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线条是书法的生命,那么书法的线条包括哪些?
谢谢邀请,以下仅为个人管见。所谓书法的要素,历代书论中以赵孟頫的概括最为扼要,即用笔为上,结构其次,并没有直接涉及线条。进一步说,用笔无非中锋和侧锋、运笔力度和速度的各种熟练转换,当笔法的转换达到从心所欲的程度,自然也就实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条。当然,书法在现代的发展,引入线条的概念,有助于在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书法之美,特别对于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我认为是颇有意义的。我不反对在章法上事先谋定而下笔,但我更看重在书写时个人临场情绪对节奏和布局的影响。即使是古代书家作品,应制之作往往有掣肘之感,而私人尺牍则更见挥洒,章法更为自然流畅。
书法并不存在线条。线条,是现代学院派的洋称呼。传统书法中,只有点画,没有线条。
我自幼习书,所学只知点画,不知线条。只能就点画进行论述。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点画是在变动的。从起笔到收笔,是需要多种的笔法组合构成。一个点的写法,不同的笔法组合,就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横点,竖点,侧点,斜点,卧点,双对应点,三承应点,底四点,左两点,右两点……一个点就不是所谓的线条所能比拟 。
我们对线条的认识,如面条,绳条,线条,布条,枝条……都是一些单薄软弱的形象。怎么也不能够和书法联系在一起。唐太宗在《王羲之传伦》中,对柔弱如条的书是这样写的“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春蚓秋蛇,就是一团左缠右绕的线条比喻。此恶之至。岂能是书法的生命?
书法的生命,用孙过庭的话来概括吧。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音,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锋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如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如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书法的生命。线条做不到。
谢谢不二斋的邀请
我认为题主的问题是个伪命题,是对“书法艺术”极端化的理解,是对追求“书法艺术”而不断求新变化的无效说词。
有些艺术表演家在书法创作中,他们注重的就是字的线条美,一味放大线条在汉字中的作用,他们的书法作品没有用笔结字之道,抛弃人们对字的传统审美标准,用一种类似病态的思维来引导大家去欣赏他们认为极具变化的“书法艺术”,而不是欣赏汉字。这样的所谓书法作品就是一个没有传统,没有未来的“丑书”。
书法的生命是什么?在此引用赵孟兆的一句话“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很明白,书法应以用笔与结字为重。一句用笔千年不易,便是书法的生命力,缺乏生命力的书法,不能叫书法,你可以称之为"艺术"。
以上为个人观点,有不成熟之道,可以讨论。
谢谢不二斋的邀请!
说线条是书法的生命,并不而且准确。而且,一般来说,线条运用到书法中,更多是指行草书的线条或符号,运用到楷隶书中并不是十分贴切。线条在书法中非常重要,毕竟线条(广义上的书法线条)是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线条的形质对书法的品味格调至关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元素,所以说是书法的生命有欠精准贴切,因为书法除了点画线条的形态造型还有空间分割处理,以及单字或通篇作品的布白处理这些要素。概括起来说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整体或者说系统,其中缺少了什么都会破坏其完整性即便那些元素有主要的和次要的元素。
至于书法的线条的具体内容问题。我认为就是点画,组成书法有形质的一切点画符号都可以说是书法的线条。
在楷书中就是八个基本点画以及有八个基本点画衍生变化出来的其他点画。翰墨书道个人有时也用线条来描述楷书点画的中部分。
在行书和草书中,由于都是偏旁部首的连带书写形成的字符或者说是线条符号,用“线条”来概括描述就更容易能够说明问题。但这里也是一个大概念,因为涉及到具体的行书或草书符号,是用和楷书一样的名称,如绞丝旁或三点水。但就谈到书法线条的细***化或整体规律方面,使用线条还是较为贴切的。如绞丝旁起笔和收笔之间的部分,用“线条”就好些,我想这也可能是一些艺术家那拿绘画术语用于书法中的一个原因吧。的确,古代对书法术语中是没有“线条”这种说法的,用“线条”来描述书法中的问题是近现代的事情。(只要能够说明问题,使用了也没有什么,何况,现代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的时代,语言的新颖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管是谁称之为笔画,还是称之为线条。只要我们有利于理解书法,就可以使用 ,这种称谓方面的东西也不用,也引用古人来说明。对楷书和其他正书来说,用点画来称谓很确切,但对于草书来说,我个人听起来觉得线条更能表现草书的一些魅力。笔画和点画给人一种是一点一画的感觉,而线条听起来更有连贯性。当然这样的称谓并不重要。只有正确的理解书法的书写技法才是根本。
行书里的力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多谢邀答。说到行书中的力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与写草书是一样的。行书不单是正书的快写,它与草书同样表达的是书者临帖多少,从而体现其功力(力量)深浅之表象。
正书重形质,行草书重使转。孙过庭《书谱》云,“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王羲之《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试问,如果他没有正书的基本功及长期坚持临帖,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行书吗?能体现出其中的“力量”吗?显然不能。尽管高水平的行草书作品有其偶然性的创作“灵感”,然而,“灵感”也是建立在基本功的扎实、临帖多功夫深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深厚的功力,“灵感”
再好,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高艺术水平的行草书作品,其表现形式或要素是多方面的,力量(力度,功力)只是其中之一。
行书与楷书不同之处就在于行气的连贯,也是比楷书难的地方。楷书一笔一划,平稳书写。而行书书写的过程中需要找节奏,在转折处放慢调锋,处理精到,这是“点”,也就是笔画的转折点。在点与点之间加快笔速,点慢线快,这种一快一慢之间也就出现了行书书写的节奏。
除此之外,行书书写要找毛笔的弹性,并运用“使转”、“摆动”、“平移”等笔法进行书写,放松手指、手腕,用毛笔的弹性来表现线条的弹性与挺拔,而不是犹犹豫豫,匀速书写。
这二者结合,行书的线条也就慢慢有那种力量感和弹性了。当然或许有更多的书写方法,每个人写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灵感,也都会通过自己书写的习惯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书写理论,多尝试,多练习,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
如何理解书法的线条?
谢邀请:
书法的线条是由线,面,体组成的线条。书法有篆,隶,楷,行,草几种书体。篆书的线条没有什么变化,大小一样。隶书的线条有了面的变比,线条出现粗细变化的随意性,如一笔波磔,俗称蚕头雁尾的线条变化。
到楷,行,草线条又有了体的变化。每个笔画变化的大小,形态,速度。行书的笔画线条依赖楷书的基本形体,线条变化的大小,斜正都是书法线条的变化形态,也就是书法的线条是变动的。个人浅见。
书法线条的质量是书***力的体现。是用笔能力的体现。就像欣赏诗歌的语言,能从线质中看出书家的造诣。线质的提高主要应从三度入手。一是角度。即用笔入纸的角度。二是弧度。即线条的使转。三是力度。主要是用笔的提按程度、快慢节奏。能否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书法是造型艺术,线条是书法的根基与灵魂,不同的书体艺术能够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线条之美。比如成熟的文字之始祖甲骨文,是用利物刻在龟甲、兽骨之上,故而其线条呈现出古扑素拙之美;楷书规范严整, 其线条呈现出规矩静态之美;隶书的线条蚕头雁尾,有装饰之美;而魏碑之文多用刀刃雕刻而成,其线条锋芒必露,充斥着豪放雄强之气……总之,独特的线条传承着不同的书法艺术,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书法艺术的迷人之处。
书法保持线条的美是最基本的要素!
打个比喻就像体操比赛的空中姿态,如果体操表演没有了空中姿态的美,体操有意义嘛?或许你的难度超强,你可以得到许多的加分,可是,空中姿态太差劲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承认是高手!
有人说书法需要艺术,保持书法线条的优美是次要的!我想问这种人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没有能力保持线条的优美啊?你看 魏晋唐的书法,那个没有线条的优美啊?你再往后看,确实是越写越丑,难道是进步了?是退后了!
书法失去了线条美就不玩谈什么艺术了!你连线条都不能把控优美了,说明你的书法基本功就是一个笑话!
线条是书法的语言,其富有神奇的表现力和美感,线条不仅仅是书法的筋骨皮相,更是书家的精神气韵将所作之书激活,使之原神内蕴而华***外彰。
比如,卫夫人《笔阵图》里面有这么句话,“横如千里阵云,撇如陆断犀象,弋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使用自然之物来比拟书法的线条,纯粹的书法线条在卫夫人描述中竟生出如此奇妙的意境来,竟然用如此开阔的眼界和胸怀来描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
赵佶在《宣和画谱·颜真卿》中提出:“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蚕头燕尾”这个词的出处,它指的是隶书中横波起笔时,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形如燕尾,或是用来分析颜真卿楷书用笔的特点;
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曰:“曼卿之笔,颜筋柳骨。”这是形容颜柳二人的书写[_a***_]像筋骨那
样挺劲有力,这是用人体的部位来比拟书法线条的生命力,“颜筋柳骨”还被收录为成语,可见其影响深远。
行书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写得好看又出笔锋?
行书的速度快慢都是相对的,比之楷书速度相对快些,因为行书是解散楷法,在楷书的基础上稍微松散了些;比之草书,行书则稍微慢了一些,因为草书的笔法和字法都是在篆、隶、楷、行书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松散解省出来的,但都含纳了这几种书体的笔意而形成草书的笔墨语言系统;另外行书的快慢也因人而异,其笔速快慢也不一,总之行书的速度都不可能有一个固度的速度,即就是一个人写行书时,他的笔速也由当时的情绪变化而有快有慢,而这种快慢变化也就形成心律和书写的节奏,这种节奏随着笔底的轻重提按,笔锋的中侧结合而体现在书作的韵致和味道上,让读者观之体察带来心灵上的起伏跌宕,给人以愉悦和想象的无限空间,达到以书体会自然,体察书法点画的意象世界,进而感受到书者书写的心情,领略书者的才情……。如我们欣赏《兰亭集序》时,能通过书圣王羲之书写的字里行间,想象到东晋末年以他为代表的兰亭雅聚时的轻松自由,与大自然为伍的人生感概和人文精神;读《祭侄文稿》时又能看到颜真卿面对亲人为国尽忠的一腔沉痛和怀念之情;阅《寒食帖》时看到苏轼远离官场流放民间时,那么率真表达自己心性的自由与倾诉!所有能够天籁般表达书者心性的行书,都要在深入临帖并出帖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用行书自由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怀艺术地展示给社会!(以下为本人多幅行书和一幅楷书,敬请大家指正)
行草之书不能慢腾腾地书写,慢就是描,就是画!
但是真正能做到快慢适度,顿挫有节,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随意而为的。
什么地方需要快?什么地方需要慢?
入笔需要快,有个比喻说入笔就像老鹰捕食一般,看准目标迅速俯冲。
行笔过程需稍稍减速,但是行笔需要非常高超的控制能力。
折是顿笔之处,是行笔最慢的地方,好的顿笔似刀砍斧剁,强健遒劲,而差的顿笔则拖沓绵软,败笔横生!圆转是需要行笔有力且快捷的,毫锋圆转柔韧灵动,韵味酣足,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掌握好快与慢,才能使你的行书方圆得体,劲灵适中,才能保证你在高速行笔中,保持线条的姿态与笔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的字体线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的字体线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