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字草书字体是什么字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字草书字体是什么字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字为什么没有从“草书”演化成字母型文字?
字母型文字就是拼音文字,而汉字从一开始就不是拼音文字,而是由象形文字发展成的表意文字,草书只是汉字形体上的简化,和拼音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无论汉字书写形式如何变化,都不可能是拼音文字。
汉字为什么没有从“草书”演化成字母型文字?
首先我们要梳理一下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从而看看“草书”的父亲和儿子是谁。据目前已知的资料和考古出土的相关物件,我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梳理出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先后顺序。汉字从早期的刻画线条——发展到甲骨文——钟鼎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从隶书开始就两条腿走路了,一个方向是:隶书——楷书——行书。另外一个方向是:隶书——章草——大草、小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章草实际上是由隶书的快写和简写慢慢演变而来的。而章草进一步的快写、简写就形成了大草。也就是说,草书的父亲是隶书,但没有儿子,草书作为一种书体从出现那一刻就基本定型,只有一些小的变化,没有太多本质上变化!
其次是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哪一种书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线条。汉字完全是由线条构成,只有长短、曲直、粗细之分。而这些线条从出现的那一刻就有特殊的含义,基本上都代表着自然宇宙中的具体物象。因为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不是西方字母的表音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件具体的物象。
最后是因为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不是字母的表音符号。所有的线条不管在任何一种书体中,经过合理的腾挪、增减、断连都可以互换。都可以找到彼此。现在可以借助动画手段。把每一个汉字的前生今世都演绎的清清楚楚。其中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笔划线条的腾挪、增减、断连的各种关系。同是更能明白每一个汉字后面是一个什么样场景,什么样故事,什么样的物象!
由于汉字这种独一无二的属性,决定了它一定是最高级的文明,也是最高级抽象艺术。不会向简单低级、没有艺术性的符号发展!
汉字为什么没有从“草书”演化成字母型文字?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字没有演化为字母,这就是书写的格式。
中国古代的书写格式,是由上至下写。草书由上至下,笔势能够贯穿,而由左至右的横写,则无法连接。字母由左至右的书写格式能连接贯通,但由上至下便不能。
连贯很重要吗?是的。在手写的年代,书写连贯,能够快速的书写,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文字一步一步的简化,就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那么现在的汉字也是由左至右的横写,为什么不变化成字母呢?前面就说过,草书横着写无法使笔势贯穿。因为造字之始,就是按竖写的格式设计的。
有人会说,日本人不是做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日文的确使用了草字符号做他们的文字,但并非字母。它仍然是独立的字符,和西方拉丁字母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文横写的格式,是六十年代才开始的,五十年代以前的出版物,仍然是竖式。在六十年代,硬笔已经完全取代了毛笔,毛笔的神韵,是硬邦邦的硬笔无法体现出来的。很少有人用硬笔来写草书。草书基本上退出了大家的日常书写。识草的人,只局限在很少的一部分书法家中,怎么可能把认知度很低的字体改革为大众都不认识的字呢?当时国家正致力于扫盲,这么一改,盲没有扫成,让本来识文抓字的人又成了文盲。你说能改吗?
历史上写草书,多写半边,中国人喜完美、圆满,半边难传承,笔画更没可能。
所以***设问题不成立。日本人之所以拆了用,是以为很多年很多年以后可以骗后人:俺们日本人开始写草书的时候,中国人才开始用规规矩矩的方块字。可是,日本口语一旦与文字对照,就知道日本人用汉字,还欠缺一点什么,欠中国人一笔专利费。
一是书写的格式,二是书写的工具,三是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内涵,一个汉字可能有多层意思,不像字母只是组合在一起才有意思。而且汉字是由会意,象形组成的,其本身就是由简单的符号开始的,当然再不会回到符号的老路上去。
草书主要载体?
前汉简牍就会发现,在竹简上书写,不守前人规矩,而是为快捷和实用随意书写,甚至符号化便于记忆。其字形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字体扁平,笔画横向舒展,创造了古隶。二是快速简化书写发生草变,草书的源头就在于此。用笔也十分大胆,无拘无束,天真烂漫,古朴自然。
怎么才能看懂草书?
看懂草书的方法与欣赏其他书体的方法是一样的,可以分为三步:
一、看笔画点线的质感:是否圆,是否有力,是否在收笔和连接时能写出牵丝和笔锋。
二、看单字草法的笔势:是否活,是否有形,是否能写出笔画组合时字体的疏密组合之势。
三、看整幅草书的章法:是否狂,是否有气,是否能写出草书的宽可走马,宻不通风的疏密对比整体精彩章法,而不是仍像行书那样行列分明。行列分明的是小草,疏密对比大开大合气势奔放的才是大草,即狂草。
狂草是书法中最难书写的和最难欣赏的书体,也是书法中最高水平的书艺。历代书法家中能写出气势如虹的狂草者稀如晨星,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写狂草难登峰。
看草书要看狂草,看狂草要看神釆、看气势、看格局。清代学者书法家翁方纲说:
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看懂草书需要全面的书***夫!
草书最讲究提按,提按也最体现书***力,技巧的功力!在高速中完成精准的提按绝对是神品以上的功夫!说到提按还需提魏晋,观看魏晋草书的提按才是真正的功夫,从张芝到二王,提按已经是巅峰了!至于大唐张怀是后人推崇,实际在提按的功夫上,张怀逊于魏晋草书一个层次了。
草书也必须讲究笔力,笔力强悍才可以恣肆纵逸,把自己的情绪与情感推到极致的草书才是真正的狂草,而狂草的的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笔力的细部提按的精准!
方圆的讲究。这草书圆转式必须有的,可是圆转不能虚弱无力,圆转需要强力,需要韧才能体现高超。只是草书最珍贵是方笔,草书出方笔太难了,我所说的难是疾风暴雨中的方笔,不是描画的方笔,草书可出方笔者,书法的巅峰了!
草书和楷书一样,通过学习,就能看懂。
草书不是常用书体,很多朋友对草书作品缺乏认识,以为草书就是夸张放纵,没有规律的书写。其实草书有很严格的书写规范。孙过庭说,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意思是,楷书写漏了笔画,人们也能判断得到这是什么字。草书违背了钩环盘纡的纵横牵掣,就写不了草书。
要看懂草书,先从偏旁部首开始,把它的偏旁部首写法记牢,然后对草书中有些字特定的写法记牢。基本上就能像楷书一样的进行辨认。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书法也不例外。
对于艺术,包括书法在内,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但是,要更好地理解艺术,却是可以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
草书是最难创作也最难理解的一种书体。当然,也很难认识。汉代赵壹在《非草书》中一方面描写了大众对草书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对草书难于辩识的担忧,认为脱离实用的草书行难久远。但几千年过去了,草书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更加繁荣了。
可见草书并非为了“认得全”而存在。以陆机的《平复帖》为例,流传了千年但却认不了几个字,直到几十年前,启功先生以自己的文化修养辨识出绝大部分,但也仍有几个无法认出。可是,就是这样一件无法辨识的作品,千百年来有无数的书法大家被它摇曵生动的字形、拙朴天然的用笔所折服。
对于草书,能认得清书写的内容当然好,但如果无法做到,其实并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它的线条、笔法与布局。就如同贝多芬虽然失聪,但这并不影响他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一是要学习一点草法。草书虽说看似[_a***_],但每个字是有相对固定的草法的,也就是之母个字的草书写法相对固定,否则,每个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岂不是乱套了。
二是学习一点章法的表现形式。草书最难,最重要的一点是草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它通过浓淡、枯湿、轻重等表现草书笔法的变化,又通过疾徐来控制书写的节奏。
草书是书法艺术最高层次的创作,看懂草书有几个层次,首先是识字,草有草法,有继承和基础的草书,每一点划都不是胡写乱画,点划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稍有不同即代表不同的字。没有草书基础或者说训练不够严谨的书家,草书作品中多余的点画和缠绕,懂得就能看出来多余和不干净,也即草书是有规律和规矩的,可以通过阅读和练习王羲之草诀歌、孙过庭书谱等草书范本,解决草书识字的问题。
其二,能认出草书字体,就可以从欣赏书法艺术的层面来看草书,历史上草书大家很多,知名的怀素、傅山、王铎等,他们书作被称为龙蛇大草,先贤留下诸多墨迹,在墨色、涨墨、飞白等笔法、墨法中欣赏到点划的美、从整幅作品留白、笔画腾挪、名号闲章等布局中看到作者的气韵和精神,遇到草书作品就可以结合名家作品的认知看懂好坏,从书法欣赏角度看到字的形态美、章法布局美,从书写内容里汲取到文化和精神养分。
其三,最高层次看懂草书就是书法修养方面动手能力的自我提高,前提是从文化素养和学问洞明方面全面提升,在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训练后研习草书,对历史上有名有典的草书作者和作品有所学习和继承,除了懂得欣赏还能书写草书作品,这样欣赏草书会有切身体会,到了所谓心往神驰,心慕手追的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字草书字体是什么字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字草书字体是什么字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