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字体下载北魏楷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字体下载北魏楷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魏,南北朝以哪种字体为主?
汉字。魏蜀吴三分天下鼎立之后,汉代书法遗风余烈。特别是魏武帝重视书法刻碑,出现了韦诞、钟繇等许多知名书法大家,从《吴衡阳郡太守葛府君碑》开始,楷书成了行世之主要书体,从此以后以楷书为主的五大书体开始并行运用,发展甚快。
楷书创始人钟繇被魏文帝封为武亭侯,汉末举考孝廉,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好学多才,致力于写字,三十七年如一日,“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入厕忘出”。首创法帖《宣示表》、《力命奏表》。独创了“横笔轻直笔重”楷书特有的风韵,誉为“楷书之祖”。楷书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汉字最终定型,草书成熟标志着中国书法之体已经发展齐全,以汉字为依据的中国书法,沿着篆、隶、行、草五体所创的道路,稳定的向前发展。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民族是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文字的。同时汉字在当时的发展已然非常成熟了。
所以至少汉字不会被取代。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积极推动汉字的使用,鲜卑没有文字,但是北魏官方需要书写文书只能运用汉字。无意间的记录,却缔造了中国书法史上乱世之中又一黄金时代。汉字是被“拿来用”的,没有刻意的分化,只有无意的分化。
北魏时期的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谢谢***。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佛、道之学兴旺,碑刻盛行,书写风格需也要因时因势而变化。
北魏,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有一时的繁荣和稳定。经过战乱,人们希望、用佛、道之学来保平安,所以各种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石刻到处都有,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刻工字匠来完成。“魏碑”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脱颖而出。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成为一种新的字体,带有新的风格。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从篆书的应用,到隶书的应用、是发展的需要;从隶书到魏碑的兴起和应用,也是发展的需要。什么是需要?快的节奏,审美观念的进步,这就是需要。如果说篆、隶还带有点“描画”的痕迹,现在的行楷已经完全没有了。
总之,北魏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的决定了,就像我们今天喜欢行楷一样,审美观念、快的节奏,需要改革,需要变化。
楷书是唐代鲜卑族的书法艺术,你同意吗?
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从楷书发展的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汉楷、魏楷、唐楷。题主所言“鲜卑族的艺术”应该是指魏楷系列,它是鲜卑族进入中原后,通过学习汉楷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书体。成型并盛行于北魏时期,多见于墓碑、造像、石刻之中。
魏楷用笔多方正,古朴率直,恣意挥洒,运笔自由有余而法度不足。可以说魏楷是学汉楷而没学好,自由发挥出来的。
而楷书作为一种书体,萌于蔡邕,成于钟繇,经二王的发扬光大,已经成为一个很完备的体系了。钟、王的楷书也成为后世师表。从隋智永到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无不奉二王为圭臬。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裴休等无不是在初唐书家的成就上进一步发展而成。
当然,魏楷出现在唐楷前,唐代书家肯定对魏楷有所借鉴,但从用笔、结字上看,两者师承远不及与汉楷的明显。也可以说唐楷是汉楷的好学生,而魏楷是汉楷的懶学生。
所以说唐楷是鲜卑艺术有点牵强了。
北魏墓志铭是隶书吗?
魏碑, 是我国北朝流行的一种书体。北朝以北魏立国最久, 所以北碑又称魏碑;北朝多以此书体刻石, 故叫魏碑。
北朝碑刻书法具有共同风格, 世称“北碑体”、“北体”、“魏碑体”、“魏体”等。魏碑楷书字体风格多样, 富于变化, 不拘法则;点画形态丰富且多变, 掺杂有浓厚的隶意;横画起笔时先竖向写, 竖画起笔时先横向写, 体现出中国书法理论自古崇尚的“中和”之美;字形面貌明显受到刊刻工具的影响, 呈现出方整峻厉的风格。章法上字字独立, 无明显呼应和连贯。魏碑, 是在汉隶的基础上渐渐演变的楷书体。虽是楷书, 却融篆势隶意, 草情等众妙于其调。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字体下载北魏楷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字体下载北魏楷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