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篆字体道德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篆字体道德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郭店楚墓竹简本《道德经》,如何评价?
我看过郭店出土竹筒《老子》即《道德经》不是完整的,而是一段一段的。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是有可能是背课讲稿。所以到目前为止保存最全、最原始的《老子》仅有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汉墓出土的手抄本《老子》帛书。才最接近老子的原始本。
学术上的重要性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个人理解而言,我以前也回答过这个问题。《道德经》说到底也不过是一部讲思想讲哲理的书籍,讲的是道家的一些无为思想和为人处世的道理。道家典籍都是什么修仙秘籍吗?最多也就是包含一些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和中医药学、养身知识,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比如《周易参同契》、《太上老君内观经》、《升玄经》,虽然带着玄学的色彩,其实就是唯心主义式养生健体之术,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一些哲理感悟。其实抛开宗教信仰这一方面,大部分的佛经也是如此,如《金刚经》《华严经》什么的,虽然苦涩难懂(梵文音译过来的),如果深入了解,其实就会发现讲的大部分也是一些心灵鸡汤类的道理,或者包含几个哲理小故事。和现在的《伊索寓言》《人性的弱点》《菜根谭》《了凡四训》《成功学》《厚黑学》什么相差不大。我想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一本中学化学科普书几乎可以横扫整个道教修真界了。
关于《道德经》版本中“常”字与“恒”字之争,我倾向于认为原版中就是“常”字,而非避讳。理由是庄子的评论“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还有明清学者对“常者,应道而见传告无穷也。”的注释。
这已经是25、6年以前发生的故事了。
前后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1993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发掘出了大批竹简,总数有804枚,鉴定为为竹质墨迹书写(并非雕刻)。
统计,其中有字竹简有730枚,一共有13000多个楚国文字(因为,此墓的年代早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所以不是统一的小篆),所以专家由此断定这批竹简的考古年代。
这些竹简记录了多种古籍(不止道家),有关道家的有三篇,其中有《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还有《说之道》。除此以外,都是儒家著作,如《论语》等。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字体典雅、秀丽,完全不同于后来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因此被定位国家一级文物。
下面说说楚墓竹简版的《道德经》吧:
毫无疑问,专家推断出它应该是一部传抄本,而且抄写本的内容绝大部分与现在流行的《道德经》大致相同或者接近相同。
不过,这个抄本中没有将《德经》和《道经》分开,当然也没有谁先谁后的排序之争了。
竹简本残存2046字,不到通行本的五分之二。不过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楚墓在历史上多次被盗,也不知有多少竹简被盗或者被毁或者佚失。
郭店楚简老子,是目前发现的最古版本老子。从文句的文字来看,不是李斯通行小篆字体。是六国各诸侯的本国字体。对研究未曾统一文字之前的汉字,有考古学上的年代归类意义。其中有很多字体,已经在六国篆字里同用,说明这个竹简,年代断代可行,容易辨伪,可作为考古断代文字的范本。这类字体,是书法历史上的丰碑,可以从中观察出汉字的国家规范依据、简化字的依据,以及原始毛笔用笔的材料学、用墨的材料学根据写书者的用笔习惯,可以推测抄录者的身份、等级以及像《老子》这样的私书的传播情况。如考古不错,该老子楚简,应当是齐鲁地区流行的道家流派的抄书。考察先秦韵文的成书规则,这部老子著书,应该比较贴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与同时期的孔子的思想,某些方面重合,侧面证明了《左传》里面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录的真实性。与帛书《老子》的不同,反而证明了帛书的思想不是纯粹的老子个人的思想,而是道家齐国稷下学宫的思想流传。真正的老子,没有那么偏激。甚至今本老子被改动了,某些观点与老子相反。
作为道家流派的创始著作,老子涉及的有关治国、齐家、修身的纲领性的描述,古今一致。细节偶然不同,是产生思想的基础物质背景发生了变化。今本老子与帛书老子,以及楚简老子,很明显是三类不同的人的思想。今本已经失真,与老聃贵后、贵谦、贵柔、贵隱的思想,某些方面已经不同。
楚简老子,其篆字都可以从同时期的金文、碑刻上找到,解读不难。但理解的语境不一样了。如果按照《说文解字》去理解,有一小部分偏差。《说文解字》依据六书解说字义,而老子原文有甲骨文的早期图画表义。所以,最古老子的思想,被今人解读,也就70%的正确率。二千余言,大约一半的篇幅,需要同时期竹简纪事的佐证。目前,国内解说比较好的,有尹振环先生的解说,比较靠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篆字体道德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篆字体道德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