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的草书字体写好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云的草书字体写好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字的五种字体?
1. 微软雅黑:一种比较流行的中文无衬线字体,简洁清晰,适合用于各种平面设计和文档排版。
2. 华文细黑:一种较为细长的宋体变体,适合用于设计时需要具有一些艺术感的场合。
3. 方正兰亭:一种非常优秀的中文书法字体,继承了传统的中国书法风格,特别适合于书法作品和传统文化的设计。
4. 宋体:一种传统的中文有衬线字体,常用于正式正文的排版,非常清晰易读。
5. 黑体:一种类似于粗体的中文无衬线字体,常用于设计时需要突出重点的场合,效果十分明显。
这张草书的笔法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毛病很大!第一个字云的最后一笔就不能要。一笔写到墨干枯的写法也让人跟不适。因为这个字写的根本没什么速度感觉,也不流畅,所以没必要这样做作!另外最差的当属法度,任何书体如果脱离了字本身的法度,就失去了意义。
草书主要欣赏其气韵美,从整幅作品来看,行气贯通,流畅,结构连绵,用笔灵活多变,注意墨色的变化和枯笔的运用,注意圆笔、方笔的运用,说明作者非常了解草书的技法,是一幅挺不错的作品。
如要提一些建议供参考,作者用笔注重浓淡的变化,但有些笔化变化生硬,不自然,不够流畅,字的结构注重连绵的气势,但不够简洁,整看起来依然有些刻意表现之感。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们说一部书法作品,有虚有实,虚实相生才是最好的。看这部书法作品,枯笔真枯,浓笔真浓。整部作品可以说是神***飞扬。
另外,这部作品最大的缺点就是草书不规范,甚至说草字错误。
我们说草书的本质特征就是使转,这部草书作品的线条不是圆劲而是属于毛涩。
这是王铎的作品,显然和王铎的作品的风格大相径庭。
整部作品的章法来说有错位,有字的宽窄对比。书法的动和静处理的比较和谐。如果草字再规范一些的话,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感谢题主邀请。
这是一幅很精彩的草书作品。这属于书法批评的问题了。
看这幅作品笔力雄健豪放,深得倪元璐影响,“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用笔上直落直收,正侧兼用,斩钉截铁,笔画恣意,刚劲畅达。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这个问题属于书法欣赏或者说书法批评范畴,比我写的好的多,末学不敢妄言。要想说明问题,咱们不防和倪元璐作品做一下比较: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还是有一些瑕疵在里面,比如个别地方棱角突出,使转不够自然,看下图的“向”字的横折钩: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孔凡勇老师的草书入门视频适合初学者吗?
谢谢路人乙小高的邀请。
栗子君对孔凡勇老师不太了解,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网上专门搜索了相关***观看,栗子君只看到了孔凡勇老师的示范***,并没有看到教学***。
所以只能就示范***来谈谈我的看法。
栗子君的建议是:不适合初学者学习。(以下截图来自孙凡勇老师***)
草书是所有书体中最讲究变化的书体,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是如此。
图中的云字,三点打得趋同,节奏雷同,用笔单调,是写草书的忌讳。
对于结字规律与特点没有过关,不建议学习。
你认为谁的草书写得最好?
草书名家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草圣张芝,书圣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
从封号来说,张芝当为其中之最。
从名气来说,王羲之应当更为人所知。即使不懂书法也曾听过他的大名。
张旭、怀素、黄庭坚虽然很好,但是不接触书法的人很少会注意到他们。
单纯论字的话,文无第一,全看个人喜好。
从古代来说草书家很多,作为学习范本的主要是王羲之,张旭,怀素,祝允明等人和清代的傅山,王铎等人的名帖为最多。近现代毛主席的草书无疑是一流的,还有于佑任,林散之,女书法家周慧珺等都是水平很高的一流书法家。要说谁最好?单独的举出一人并不准确,这里面有个爱好取向问题?例出某一项比较准确,如***草书气势强(大气磅礴)于佑任草书字型准确(规范蒼老)林散之草书与古人不同(用笔用墨很是奇妙)周慧珺草书个人风格强烈(刚强灵动)个人看法与书友参考。
古往今来,草书写的好的人都成了大家。
王羲之,小草最好,因为有古意,笔法极尽变化,结构变换无穷,他的小草是美的化身。
王献之,大草很好,连绵不绝胜其父,而蕴藉稍逊。
张芝,大草最好,他的草书启发了后代无数人,让人们知道了草书如何写。
张旭,草书变古法为今法,线条注重长、圆、劲。笔画中锋更多,侧锋较少,粗细变化很有质感。
怀素,他的草书十有八九来自于王献之,因为看王献之草书九帖就知道怀素对王献之用功最多。
黄庭坚,草书很棒。线条更夸张,有多种搭配,更注重取“势”。
王铎,草书学二王,厚朴有颜真卿的意思。他的草书起笔、行笔、收笔都有千钧之力,圆转也弹性十足。
文征明,被行书耽误的草书大家,如果他自信点写草书,应该会有很大成就。
祝允明,草书很“炫”。不过我觉得他的草书侧锋多了些,妍媚有余,而力度不足。
草书始于汉代,名家众多。如”草圣”张芝,被称为“颠张醉素”的狂草名家张旭、怀素等。我个人比较偏爱“书圣”王羲之的草书,尤其是他的《十七帖》。
郗司马帖(局部)
《十七帖》并非只是十七幅作品,它是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实际上是汇帖,主要是王羲之辞官归隐后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信札,共29札。内容多而杂:对朋友不解的无奈,对年老的忧虑,对无缘会友的惆怅,对亲友逝世的悲痛,反映了王羲之的多愁善感。《十七帖》全部法书目录: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儿女帖》
宋代书法家、书法评论家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云:”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 黄伯思视《十七帖》为“书圣”王羲之的“书中之龙”,可见《十七 帖》的地位之高。《十七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王羲之在草书上的突出成就,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十七帖》一直被奉为草书中的“神品”,成为唐宋以后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这样评价王羲之:比起雄浑放肆的张芝,王羲之稳重有余;比起稳重的钟繇来说,王羲之是浪漫开张的。可见王羲之的书法在保守与开放之间,有融古开今的“中和之美”!
《十七帖》既充满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
欣赏《十七帖》,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壮士,有着力擎千斤的刚健体魄,处处展现出只手扛鼎般的切金断玉之力。帖中字以方笔方折为主基调,左冲右突,斩截峻快,充满力量之美!在力量的另一面,我们还能够看到阴柔的美,这种美出自它的夸张姿态。笔法变化的丰富,堪称集大成者。
《旃罽胡桃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的草书字体写好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的草书字体写好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