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行书字体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楷书行书字体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行书体,对楷书没那么热心呢?
当今学习楷书的人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主要都以欧体字和颜体字(或柳赵体)为标准,有一种除了欧颜柳赵就不是楷书的共识,这就使楷书逐渐走入了死胡同。千篇一律的楷书使人们的审美出现了疲劳,甚至失去了审美的意义。可以说,近乎百分之九十的楷书都不是自有风格的楷书字,只是欧颜柳赵的临摹体罢了。因此,楷书逐渐成为了学习的基础书法,其地位越来越低。行书则不同,尽管也有临摹的痕迹,但毕竟还有很多可发挥的空间,可形成一定的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行书变成人们普遍的创作书法体式。
不是不喜欢,是因为好多楷书写的太死板,看一个字和看一篇一个感觉,没变化没味道。你想啊电脑里的楷书不规范不准确不好看吗?怎么不直接打印出来当书法?有些人练了多年,就学会几个固定偏旁笔画,到处用,似乎是功力实则是呆板,自然就没有欣赏价值。而行书行草行楷变化多端,比较能彰显个性,还比较容易认识和实用,当然就适合多数人口味而被喜欢接受。
楷书需一笔一划写、而且用笔、运笔、行笔中要求严格,必须有临帖的基础,写出一篇楷书所需时间很长,在古代一般用于公文传递和聖纸及榜书等。书法流传至今它的作用有所改变,但人们在学习书法中,作为基本功的是必经之路。(图上)
草书写起来流畅省时,但必须有前人形成草书的规范、不能胡乱造字,一般写起来也不容易!而且、欣赏者和广大百姓不容易辨认。除了专业人士外、学写的人也不多。(图下)
唯有行书、书写起来流畅、省时、广大人民群众容易辨认,只要有楷书的功底,人们、尤其广大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都愿写行书!而且它的实用性比楷书、草书要普遍一些,例如除了题写匾额外,写个通知也是常见的。如果有深厚的楷书功底、写出来的书法,还能给人们带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图中)
从书法艺术来说,行书介于草书和正书之间。既有草书的快捷与表现力,又具备正书的易辨识性,可谓雅俗共赏。
从书写者角度来说,楷书专谨,学习起来需要耐心,且不易成就,使人望而却步。尤其初学者,尚未领会其中美妙。而行书自在,学起来可稍得率性,且稍有使转,便可在人前显贵。
行书呢 可以带点放开的自己想法写 楷书呢 稍微有点规矩一些 我的观点是 两种人年龄段可以写 第一种青少年学楷书可以写 第二种 老年人可以写楷书 青少年为什么要先写楷书 因为他规规矩矩 一撇一捺的 对他古人来说 对为人处事也一样 老年人写楷书 慈眉善目规规矩矩的 这种味道
行楷作为楷书跟行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为什么现在的一些书法家很难把它发挥到极致?
想将行楷写好,实属不易,发挥到极致更难。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到?
首先,楷书是基础,基础要先打好。楷书讲究字的结构,讲究运笔之法,锋毫或藏或出,笔画不随意牵连,清晰明了。行楷写得好的人,楷书肯定是写得很好的,梁诗正就是例子,一手馆阁体可谓冠绝大清朝,他的行楷自然美仑美焕。
其次,行楷写得好的人,行书的基本字形也要熟记,并常练笔书写,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
有了上述两个基本条件,剩下就是怎样发挥、怎么写得生动形象的问题了。这除了需要多练习名家行楷字帖外,还需你对书法的感悟力,也就是需要天份。
现在很多书家,楷书基本功差,或行书缺少深入学习,凭主观意识信笔写来,故虎犬不类,还谈何极致?(原创文字,转载注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行书字体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行书字体分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