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非草书是什么字体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非草书是什么字体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毛笔书法中的非白怎么写?
谢谢邀请!首先纠正下,是“飞白”而非“非白”,但值得肯定的是你这个问题提的很专业奥!记得在一个书法鉴定栏目里看到有一位鉴定专家说道,鉴定启功先生作品真伪的条件之一就是启功先生的每一个字里几乎都有“飞白”存在。言归正传,“飞白”,从字面上看,“飞”代表了速度!那么“飞白”就是由毛笔书写时极速行笔所致的书写效果。当然这种效果所产生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它不是简单的“飞”就能“白”的,有的人在书写时毛笔是“飞”出去了,但远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白”,这种白它几乎是纯白,而真正的飞白是在书写过程中由毛笔与宣纸之间形成的恰到好处的适度摩擦所致!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书法里所谓的“飞白”呢?
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飞白一定不是枯笔行笔的缺墨现象,如果大家把这种现象错误的理解为飞白那就错了,这种现象在书法里严格来说是不允许的,因为它属于残笔或叫做败笔,当然在画作里为了达到某种特殊效果这种枯笔是完全有必要的,比如画一些植物的枝干或藤蔓时。如果在一幅书法作品里有这种现象过多出现那就以为着书写者的书写能力也就是对毛笔的驾驭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而恰恰是在毛笔足墨情况下均匀分布在纸上的墨汁颗粒并与颗粒之间有一定比例的合理空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书法“飞白”!可见要达到这种要求的飞白就必须多加练习揣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对书写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要有对毛笔有相当的把控力,既要在行笔过程中稳得住笔还要有适当快的行笔速度,这样才能在书写时行笔的笔迹里留下足够量的墨粒同时又有足够量的墨粒间隙。但有一个问题大家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行笔必须是中锋行笔,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说过,飞白所产生的必须前提条件是需要墨粒均匀分布,如果你是侧锋行笔那一定不会是均匀的,因为这样的行笔效果首先从基本要求看,侧锋靠笔肚那面一定墨量很少,甚至有时候会形成半面枯笔,那这个就已经是破坏飞白的基本条件了!总之,我们要练好书法一定要多加揣摩才行,曾经看到有一位书法古人形容:“用笔千古难”,可想而知要写好书法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也不能气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也不就变得容易了吗!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毛笔书法中的飞白(而不是“非白”)笔,是一种特殊笔法,相传为汉末蔡邕见役人以扫帚写字而创立的“飞白书”,后来在王献之等人的传承下成为一种经典笔法。唐太宗甚至全篇以飞白笔写出了著名的《晋祠铭》。
侧锋是用笔腹擦着纸面快速扫出去,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写就,形成一种飞白效果。如《明 · 王铎 · 弱侯半山园》“更”字 字,应该以侧锋写出的飞白。
例如《唐 · 杜牧 · 张好好诗》“散”字的第一笔,原本是一横画,作者用逆锋往右下斜插,逆锋就会破锋,因破锋而形成飞白。
当毛笔中的墨汁即将写完时,自然会形成枯笔,这个时候不宜疾扫,而应该缓缓自然写出,这样的飞白才会有力度。像《宋 · 米芾 · 苕溪诗帖》洲字、《清 · 傅山 · 孟浩然诗》寒字的飞白,典型就是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什么意思?
意思是:
写草书不兼有真书的笔意,容易失去规范法度;***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
出处:唐 孙过庭《书谱》
《书谱》书于垂拱三年(687),对自汉迄魏晋之草书诸大家均有详述。草书体裁写来翰逸神超,浑朴流润,有绵里裹铁之妙,尤其起落笔之俊逸,字态笔姿之潇洒,既深入晋王堂奥,又得汉魏神髓,浓润圆熟,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非草书是什么字体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非草书是什么字体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