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法楷书字体练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书法楷书字体练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练习楷书书法字体?
一,描红。先用铅笔在透明纸上将笔画勾勒好,然后填墨。这是开始学习楷书时的入门功夫。一般是针对小孩子。大人因为观察力比较强,可以省略这个步骤。
二,对临
描红一段时间,对笔划熟悉了以后,可以进入到第二个步骤,那就是对临,所谓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自己的前面,对着字帖进行临摹。这是学习楷书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临又分单临和通临。单临指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着临写,这是初一开始学习,临摹是应该***用的一个方法,最好的效果应该是达到重影,也就是自己临摹的字与原贴一模一样,不过这个一般都做不到。当大部分字掌握住写法以后,可以通临,就是把一篇文章全体临摹。这样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风格气韵等,也是写字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背临,与对临相应的就是背临,所谓被淋就是抛开字帖,根据自己以往临帖的经验去写字体。这样有助于自己对字的整体把握。
如果学会了被淋,那么下一步就是创作了。创作的好坏与你临字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
本身书法博大,不可以偏盖全,不宜只练一种,那样会固化会僵死,同时又不能理解书法本身演变,容易死学死用,技法片面不全。
晋为书法一巅峰期,不可不习晋风,直接习晋,变化繁杂难得其法,书法由唐入晋更易理解与掌控
唐楷为后世楷书范本是规纳系统了前世书法真谛,又创新自我风格,变书法为有矩可循,每一笔每一字模板化了。但唐楷几种笔体各有不同,更贴古风为褚和虞,由唐入晋选褚为上,小楷则墨迹灵飞经。
习笔法看笔锋以墨迹为上,但唐楷多为碑帖,难以看出笔意,笔锋更无存,故易习成笔断意不连的笔划干搭接,则失去书法本意,金石、匠气则横出。选墨迹临习为上,碑帖则兼透刀锋看笔锋临习更入书法之理。
笔法初习易走偏,应选明师指点笔法之理。因笔法不同时期相对不同,不是谁都掌握的,但仍有其理论体系的存在。这里有着对中锋、偏锋、切翻及何为捻管等手***确的认知和理解。
习书法不可不入隶,隶为早期书法基础,后期很多行楷中都仍带隶意,亦是高古的一种体现,兼习隶字配楷来兼容和济。
习书不久,个人拙见,见谅见谅!
楷书是每一个爱好书法学习者必由之路,这是基本功,好比高楼必须打好地基一样。由楷书入手,可以掌握每一个字的结构,特别是点,横,竖,撇,捺,竖钩,横钩及斜沟等如何运笔,起笔到收笔的起始过程。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功,那才能入门,进而再延伸到其它的书体。
楷书从古代流传下来影响后人值得学习的书体有颜体,柳体,欧体,赵体等,具体选择哪个体入手,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更认同谁的体来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坚持,不妨再选择一个体来临习都对自己的基本功有很大的提高。因为长时间临习一个体,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两个书体换着临习更能激发自己对书法的兴趣,不至于半途而废。那自己来讲,纯粹是书画爱好者,没有拜师,就是临贴学习,可以说以上提到的四大楷体我都尝试学过,但更忠于柳体和赵体的书法。所以平时对这二位***的书体学习的多,特别是多宝塔碑帖不离手。楷书写好了,一方面能陶冶一个人的性情,另一方面能承下,如行楷,行书都能事半功陪,这个毋庸置疑。
总得来讲,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不能忽视,也不能放弃直奔其它体,只有良好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弯道超车,鹤立鸡群。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古人说:书法没有什么秘密,只有结构与用笔。用笔须放纵有度,结构在得其真态,均匀和谐。我们的经验,练习楷书,先应该从结构上多下功夫,结构正,则字正。
1、为什么这样说呢?间架结构是由点画组合单字的方法,间架结构掌握得好,组合出来的字就漂亮、有特色,反之则影响书写艺术效果。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组字方法,但也有较趋于一致的规律性方法。
2、如何能够快速掌握楷书结构呢?唐代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明代李淳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的《楷书结构九十二法》,都是论述真书间架结构的名著。都是前人实践总结的经验,对于楷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结构方面的技法总结,练习楷书的朋友,可以从结构方法中找一种作为参考,对于学习书法可谓如虎添翼!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谢谢文小姐:习楷书本人是有话说:
1.首先是本人按自己的个性选字体,也就是流派,四大家,欧颜柳赵为首选。
2.选好了字体再选字贴,应该是各家经典为好。
3.现在书法学习培训班很多,初学一定要选好老师,找楷书功力好的老师,因为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4.培养与自学相结合,多听网络上的名家授课视频,提高执笔能力。
做到以上几点,对学楷书提高进步有帮助!
学习毛笔楷书从什么体入门最好?
学习毛笔楷书从什么体入门最好?这一问题问的过于绝对了吧?没有哪一种体,入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自己的。
毛笔楷书入门一般是从唐楷入手,或从楷书四大家入手。就是我们常说初唐的欧阳询(欧体)、中唐的颜真卿(颜体)、中晚唐的柳公权(栁体)、元代赵孟頫(赵体)
唐楷可以说是应规入矩,表现法度到了极致,不再有魏晋书家的飘逸潇洒。
欧阳询楷书:
欧阳询的楷书历来被世人认可度最高,有人说,欧楷古今楷法第一,其书点画精确,结字谨严,有“一点一画不可移”之说;也有“无欧不点元”,就是科举考试不写欧楷的成不了状元!
颜真卿楷书: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崇高,可以说能与书圣王羲之并驾齐驱,是一位变古开今的大宗师。颜体楷书宽博雄强,极富阳刚之美;行书有《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楷书:
,笔法凌利,骨力遒劲,深受书法爱好者喜欢,但在楷书四大家中,学柳的书友是最少的。有人说栁楷太难入门 点画过刚过强的!因此很多人都知难而退了。
赵孟頫楷书:
。学赵的书友亦是越来越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感谢邀请!
毛笔楷书入门,最常见的是颜柳欧三家。因为唐楷前承魏晋,后启宋元,是书法史上被公认的楷书最成熟的时期。
从中国书法的发展轨迹来看,金文、篆书已成书法领域的古文,需要翻译和注解,而[_a***_]现在虽然应用广泛,不论是电脑字体还是一些需要手写的字幅,隶书的应用比楷书更为普遍。但作为书法学习,隶书的线质和线形相对于唐楷,便显得单一了一些。而楷书对线质的丰富和线形的变化就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通常,楷书四大家任何一家都适合初学者筑基。但我个人不建议初学从赵体入手。因为宋朝,尤其宋末,楷书受***书体(瘦金体)的影响比较大,虽然赵孟頫已经从中突破出来,但一些细微的地方依然受其影响。不是说不好,而是,在初学阶段不合适。
至于,颜柳欧,我个人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就我个人而言,会建议选择颜楷。人们常说,颜筋柳骨,而我自己对颜楷的感觉是,颜楷的庙堂气象,堂堂正正,庄严肃穆。这样的气象,对一个的气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个人观点,难免有偏失,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学习毛笔楷书从什么体入门最好?选择书体的大原则是取法乎上,楷书在历史上共有两次达到巅峰,其一为魏碑;其二为唐楷。因此,从魏碑或者唐楷中进行书体的选择是比较好的,在选择书体碑帖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审美。
图片:颜真卿《自书告身》
楷书萌芽于汉末时期,盛行于魏晋,到唐代时集大成者达到巅峰。此后唐代至今其字型未有作过改变,唯有在书写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楷书严格来说应该包含着魏碑和唐楷。
按史料记载,最早的楷书应该为三国魏钟繇首创,故其也被称为“楷书之祖”。楷书按照字体演变的顺序来说,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早期钟繇所创的楷书在形体上还是带有隶书比较明显的横向结字风格。
学习书法从楷书入门,可以达到“初入规范,建立基础”的目的。从笔法的角度来说,楷书是五种字体中笔法最为完备的,入门学习从楷书开始这对下一步进行学习其他字体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图片: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很多的书法初学者对字体和书体这两个名词一直在混合着使用,其实,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字体,一般来说,我们将从古自今汉字演变中形成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五种称之为字体。
书法史上,楷书名家很多,哪一位书家楷书最适宜摹?
楷书名家众多,哪家适合(临)摹?我理解问的是哪家适合初学者入门。
晋楷多小楷,不适宜初学。魏碑水平参差不齐,一碑一貌,且多为无名氏所作,无传承脉络,难以入门,入了门也难以进一步深入。
唐楷是经典,欧颜柳赵是主流。各花入各眼,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碑帖临习。
我推荐颜体《多宝塔》,诸位有不同意见者可以交流,但请不要没有论据的无端攻击。
多宝塔符合大众的审美品味,接近馆阁体,这个我认同。馆阁体实际上是在融合欧颜柳赵四大家楷书基础上规范化、模式化书体形成的。写馆阁体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可以说能写好馆阁体就拥有了深入学习的坚实基础。学了多宝塔,就有一定的控笔能力,有一定的临帖造型的能力。以我一年多来的学习经历为例,最开始一段时间学习柳体《玄秘塔》,很快转入《多宝塔》的学习。半年多后,行书就能慢慢入手写了,接着入手小篆、隶书,都能很快上手。再回过头来写柳体会感觉容易很多,也能写欧体、褚体、智永体。
馆阁体的问题就在于规范化模式化之后少了艺术个性,千人一面,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是艺术个性的形成应该是自然的,否则就会偏离正道,走向丑书之类邪路。
多宝塔与馆阁体又有不同,它的笔法的丰富性、笔画形态的多样性、结体姿态的多变性以及强烈的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律、刚柔相济、灵动而气势雄强,体现出了它的极高的艺术性。当然有人说多宝塔是颜真卿早年作品艺术水平不高,我这里就反驳一下:颜真卿是在44岁写的《多宝塔》,44岁在现代或许可以算年轻,在古代那绝对不能算年轻了,平均寿命都达不到四十。应该说是年富力强的盛年时期的作品。而且颜真卿在更年轻时便有书名,33岁就写了《王琳墓志》、41岁写了《郭虚己墓志铭》。在大约三十四、五岁时,向前辈张旭请教笔法,并有所悟。也就是说此时已经具备写出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客观条件。此后又过一年,45岁时,写了《东方朔画赞》,这个风格变化就很大了,后面书风变化更大。所以我认为颜真卿一生都在追求变化,艺术的魅力也就在于此。以《多宝塔》为界,之前的作品都是二王一系的,追求妍美秀丽,之后就更多的加入了篆籀笔意,追求雄浑大气、追求朴拙苍劲,在二王体系之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所以前后期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应该主要属于风格不同的作品间的比较,没有可比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这个都不是问题。等你练了多宝塔,入了门后再考虑也不晚。如果你一开始学柳学欧,因为欧柳与颜一样法度严谨,很容易就写僵写死。为什么法度严谨欧柳容易写僵写死而学多宝塔相对好些呢?我分析里边的原因,柳体结体是学欧的,欧体以险绝著称,不好写,结构位置差一点点都不行,而且柳体至刚,你写不了那么刚那就只能是僵死,不如颜体刚柔相济。颜真卿初期主要以褚遂良为师,因为褚被称为有唐书法的广大教化主嘛,这也正常。褚的风格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灵动飘逸。同时《多宝塔》还吸收了唐人写经体的养份,写经体就是当时的馆阁体,但多是经生抄经写小楷,写字速度快,所以也是灵动风格的。而颜体后期的作品初学也有其弊端,主要习气很重,个性化太足,学了《勤礼碑》再写《多宝塔》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摆脱《勤礼碑》的影子。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阅读,欢迎指正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楷书字体练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法楷书字体练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