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前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前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草书早于行书?习书不是常说先行后草吗?
汉代是中国文字的分水岭,之前是古文字,汉以后称今文字或者叫(汉字),从汉代隶书基本延伸两种书体:一种是魏碑,一种是章草,文字的产生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用,当人们的书写速度跟不上思维的时候需加快速度,遂演变成了章草,东汉末年以后出现今草,或者说今草是章草的革新,书写的气息连带要比章草更加成熟。行书的成熟时期或主要发展在魏晋,以二王为代表。
习书法先学什么体与先有什么体是二个概念的问题。为什么常说习书法先学楷书呢,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楷书既容易理解(相对静止、相对规整的结构和基本笔划笔法)又包罗万象,而且比隶书实用。就如学习素描,一般都是从静物的几何体开始的,虽然简单,但是包含了形与光的一切要素。法无定法,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为此争论。每个人的悟性慧根都是不同的。
书法字体的诞生是,先有行书,后有草书,然后才有楷书,这个已经打破人们的固有观念了。
其实这个是先有手写体,那么就是行书,然后草书属于更艺术的字体,而楷书因为书写慢,起笔、转折、收笔都带有棱角,但是字体更端庄大方,属于一种类似“书面字体”或者官方字体。
现在一般认为楷书是基础,然后行书,也不算错,毕竟是正经的练字途径,好像即使知道了先行后楷,也得这样练。
第一个问题:
1、草书的形成是早于行书和楷书的。它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狂草和小草。
2、任何一种字体在它成熟之后都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更加标准化,一个是草化。隶书的草化便是章草,形成出汉代初年。
3、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4、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楷书和行书差不多同时产生。
第二个问题:
1、学习书法到底先学行书还是草书,如果你已经练过楷书或者隶书,那么先学习草书、或行书都可以。有了楷书基础,朝哪个方向都好过渡。
2、楷书虽然出现最晚,但是楷书技法完备,无论在结构、用笔和章法都对书写者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它对书写速度要求不高,所以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入门最好的选择。
3、赞同小编观点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草书早于行书!
再更正一下学书步骤:行书与草书学习不分先后!
为毛?请听俺一一道来。
先说下书法发展演变史:书法从结绳记字后到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同时,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这一时期草书含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字与字之间无牵挂,称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行书存焉。”即隶法解体后,写得近于谨严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近于奔肆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
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均已产生,写字也不仅仅在于实用,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由此可见草书是早于行书和楷书的,所以先学楷再学行后学草的概念不能说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我们可以打破目前学书的一些常理。各种书体都有自身的笔法体系,既可独立又互相关联,简单的说从哪种字体着手都可以。择其好者而从之,本身就是件美事!
从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先有楷书还是行书?
楷书和行书不是前后传承关系,两者没有可比性。行书是正书的快写,当然是正书在前,行书在后,行书没有生成楷书。说行书早于楷书,行书衍生了楷书,这样说是不准确的。楷书快写了就有了行书,楷书是正书,当然是行书的爹。如果拿王羲之的行书字说事,行书也当不了楷书的爹,行书不是楷书的儿子也是侄子,这个辈份乱不了!
历史上各书法字体的朝代代表为:
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
楷书行书出现的顺序为先楷书后行书。楷书出现在西汉末年,行书出现在东汉末年。
1.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比隶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3.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开始并没有被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时代起,行书才得以盛行起来。
练瘦金体,是要先学会某种字体还是直接练瘦金体?
瘦金体是一种非常有局限性的书体,若不是非常喜爱的话,最好不要以瘦金体为临习范本。
瘦金体的写法,仅仅以毛笔的锋颖处,以快捷的运笔,少提按,多描摹。练习瘦金体,还没有前人从中演绎出其他书法风格流派来。这是因为这种书体极具个人色彩,以致于学习这种字体的人,可以学像却不能改变。一改变就没有瘦金体的味,不改变呢,终究是在重复他人。时间一久,便会生怨。将来更改其他书体,很多笔法都异于瘦金体写法。想改变也很困难。
如果你喜欢的话,无需任何书体作基础,直接上手练习即可。下笔干脆,运笔利落,不可犹豫,行笔迟缓。转折,钩角处的地方,[_a***_]特别的瘦金书笔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前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前的行书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