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字体大小粗细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草书字体大小粗细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行草书中,怎样才能处理好字的大小?
谢邀!我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在书法中称作‘章法’。章法,顾名思义就是整个书写版面的法则。
做个比如:基础笔画可以叫作每块砖;每个字的结构叫作一面墙;而章法就是整个房子的布局。要像房子好看肯定布局上有条有理、收放得体。我总结了关于怎样注意章法的3点意见:
一、找到行字的中心点,这是写好整篇字最重要的部分。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自己心里要对这个字的中心点有明确了掌握,然后再进行书写;
二、中心点掌握好后就是多字组合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规律笔画少的形体写小笔画写粗、笔画多的形体写大笔画写小,最后一笔为竖的放开写,总体来说写得合适的字较多,写小的字较少。
关于章法的问题我也发布了教学***,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书法的道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我是江上人喜爱书法。因为我是主攻行草。我来说一说怎么处理好大小关系。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处理大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天生的。也就是说这个字笔画本身就少。这就很容易写出小字来。这个字笔画很多,就容易写出大字来。在书写过程中你要会用自身大小来处理大小关系。这也是最普通的用法。也就是顺其自然。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种情况,就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为的。如怀素《冬熟帖》中的“耳”字一个字占了一行。其实这就是认为的。一笔拉下去形成一个势,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这两种方法灵活用运,才能达到妙趣横生,动静结合,错落有致,互盼互离,开合有度。在平时练习时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这是我对行草大小关系的感悟与体会,如果你比我更了解请一起来探讨学习。谢谢!
这个问题属于创作范畴。字体大小错落有致,系章法技术处理要素之一。在书法艺术层面,将其定义为节奏感、韵律感。
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办法很简单,我先举个例子,把一篇行草作品当成是一首曲目,试想,乐曲在演绎过程中,必须要有高低音、长短拍,甚至有装饰音。同理,写书法也是这样,比如,粗笔画相当于重低音,细笔画就好比轻高声,大字为低声、重音,小字为高音、轻声,长画为拖音长拍,短画为短拍……
这种感觉印象,可以通过听音乐,看打击乐表演等方式去悟。当然,这只是一种概念性的感应训练方法,多少能有点心理作用,也是必要的。真正想亲身体验到这一点,还需在笔尖上去多实践,比如,多读帖。不妨看看宋高宗《千字文》,文征明《朱懋功五十寿》这类。
一点点建议,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细品王铎行草,总是蘸墨后由浓墨直写到墨枯。一行写下来,尽合浓淡枯润、大小错落、粗细匀合、韵势贯通……!
时听到一些朋友在评论或书写时,总强调一些如:字眼、字魄等高深“要诀”。殊不知这样刻意写的字,初观善可,细品则生厌。
总的说,笔画多的字,写得稍轻、笔画少的,写得略重;墨饱时写得收、墨竭后写得放。一切顺应字形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刻意造“矛盾”!
[临池管窥]欢迎关注!
行草书中,要想处理好字的大小,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个字笔画的多少,什么结构的字平时一定要勤加练习。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我也总结了一句话:写字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新人写行草书,首先要从基本功入手,三个结合:临帖与创作结合,大字与小字结合,楷书与行书结合。其次要多看:看名帖,看书法展,看名家挥豪。从中汲取更多的书法养分!
书写关键词:
1,四面出锋,借助四面出锋,自然显现出浓墨色彩,浓中有淡,谈中有浓,千变万化,使作品更富有节奏感!
2,刚柔并济,该重的地方重,该轻的地方轻,做到行云流水。
3,一气呵成,写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和心情都好的情况下书写,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
总之,在行草书中,要想处理好字的大小,写出来的字让人看着舒服。除了平时自己多看多练,做到下笔前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愉悦,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写出非凡的字画!
初学草书,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初学不应即写草书,那样不会写好的。书体都有自然演变过程,没有楷书行书,如同未学会走路就要跑跳。先要写好楷书再行书,解决你对字体结构与基本笔法章法的掌握运用,认真扎实练习,卓有成效,再练草书吧。
谢谢邀请!我一直认为,草书是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浪漫性的,她裹着浓重的神秘色彩,站在了书法艺术的顶峰,是一门难学、难悟的艺术。坦白地说,我虽然研习书法几十年,也有着多年书法教学的经验,但是对草书的确涉猎不深。所以,要我就草书提出多么有建设性的理论的确也有些困难。至于初学草书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还是可以提些建议的,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些帮助,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很多书法爱好者对草书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草书是从楷书和行书演化而来的,所以,学习草书必须先具备相当扎实的楷书和行书功底。其实,草书是在隶书之后与楷书和行书几乎同时形成的书体,而且草书还要略早于行书和楷书出现。草书大致可分为章草、今草(即小草)和狂草(即大草)三大类。汉隶犹似母体,由此而草、行、楷诸体脱胎而出,而汉朝又是草书发祥的朝代,由隶书的快写、简化,即成“章草”。东汉张芝将章草加大笔势的连绵,使上下牵连,初创今草。汉朝奠定了草书艺术的发展基础。
所以,我认为学草书不一定非得具备相当好的楷书和行书功底之后才开始。可以从隶书开始学习,因为章草就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相传张芝就是最擅长章草,继而将章草演化成略有连绵的今草。今草至晋王羲之、王献之已经完全成熟,王氏父子的草书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大,许多草书大家无不取法于“二王”,但“草圣”的桂冠仍无可争议地戴在张芝头上,因为张芝是今草的“开山祖”。
隋僧智永创作了《真草千字文》,成为历代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学习草书者往往从此帖入门,因为此帖用笔精能,结体宽舒,气韵生动,以法入情,字字独立,容易辨认。我也建议大家学草书可以从《真草千字文》入手,其字应规入矩,流传至今,其意义甚大。
另外,我还推荐一本上佳的草书入门法帖——《书谱》。《书谱》是唐朝孙过庭关于书法理论之巨构,是中国中古时期书法美学、艺术哲学的高峰。不仅如此,他以草书自书的《书谱》,其草书刚断峻拔,气势直逼羲、献,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可谓书、文并茂,双绝合璧。所以《书谱》也是学习草书的绝佳范本。
历史上草书大家云集,具备一定的基础后,可以广泛涉猎,结合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性格特点选择学习方向,这时候既已走上正轨,也很难再走弯路了。既然是针对初学草书,这些问题也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提一下,近代于右任则是一位竭力提倡草书,并编写出《标准草书》的草书家,他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利于推广、应用。然而草书毕竟是一门极为专门的技艺,看似简单,实很复杂,对文字、书法、文化等没有一定水平,是很难学得上手的。
希望我提的这些建议能对初学草书的书法爱好者有所帮助,关于书法的任何问题都希望与书友们一起交流探讨,敬请关注惊龙轩,谢谢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字体大小粗细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字体大小粗细要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