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楷书字体偏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楷书字体偏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对于行、草来说,它们的偏旁是否有正确规定的写法,谁能说清楚?
谢邀!端午节安康!
是的,行草书的边旁一般都是有固定的写法的。具体可参照《书法大字典》及《草书歌诀》。当然同样的边旁也可能各传统书家会略有不同,但只要是有出处,大家都是认可的。而自己"独创"的,不会得到承认。这或许也是约定成俗吧!
我认为草书的偏旁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写法的,不能随意改变。所谓书法有法,它有一定之规。如果你用草书的笔意,写行书的结构,那不能称之为草书,最多也就算行草。但行书是一个过渡性书体,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接近于楷书但有行意的称行楷。大书法家赵孟頫将行书的笔意运用到楷书当中,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也落了一个赵字无真楷的评价。行书接近于草书的一般称为行草,里面间杂用一些草书的写法。这也是现在书家在创作中广泛***用的一种行式。行行草草。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精通草书的人少之又少。前面楼主提到三点水,单立人,双立人在行书草书中都可以用竖挑代之。实为不妥。草诀歌中这样说: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在快速书写过程中连笔是正常的但应有笔意在的。
很多爱好者简单的认为书法行草书看着很随意,想当然的认为行草书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写的花哨就行了。这是对于书法艺术的错误认识。书法作为一门专业度很高的艺术形式,无论哪个书体,都有严格的规矩和方法,要想进入高水平的书法艺术实践,必须要了解和掌握这个规矩,写出来的字要符合这个法则。下面以草书为例说说。
草书从书写年代、速度和变形程度上可以分为:章草、小草、大草、狂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与以楷书为基础的小草、大草不属于一个体系,业余爱好者写的人相对较少,不属于主流书体。小草是爱好者写的较多的书体,古人留下来的字帖很多,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智永《真草千字文》等等。
草书
之所以叫草书,不是因为字写的潦草,主要是用简单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部首,提高书写速度。但是这些替代符号不是随便乱写的,经过长期积累古人形成了固定的书写规则,相传由王羲之所作的楷书和草书对照的《草诀百韵歌》就是专门讲述草书替代符号的口诀。
近代著名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根据易认、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对历代草书写法进行了整理和优选,编写了《标准草书》,对于草书的学习与推广起了很大的帮助。
草书的学习除了上边说的草法,还需要笔法,毛笔书法草法字法是基础,最终决定艺术水平高低的还是笔法技法。大草、狂草也和小草,草法是不变的,只是线条的变化大一些,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大一点。
再来说说行书,行书的字法比草书要简单一些,但是也不能乱写,行书的一些偏旁部首借用了草书的写法,一些还是楷书的结构,但是书写的顺序和楷书不太一样。行书历史上没有像草书那样的草法规律的专门的书籍,但是对错还是有标准的,在书法体系内部公认的标准是,以明代以前的字帖里出现过的行书皆为标准写法,各大正规的行书字典也是参照这个标准。最著名最规范的行书字帖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按照这个练不会错。
欧楷中哪几个字和偏旁最难写?练好了是否对于写好整个欧楷都有帮助?
没有字哪个好写,欧字成为极则,纵使长一点或短一点,大异其趣。如同美人恰到好处。而沿袭者难以俗套,难以出碑帖。而若细看自有美妙之处,可见大家承袭的一鳞半爪。如能研究一二,当成一家。如真要只写一二,可写“深成”二字,试试欧字精妙。
网上关于欧楷和某楷争议最大的有4个关键笔画。既然争议大,应该比较难写吧。
1,肯定是竖勾写法:
至于竖勾的写法就不说了,反正我是末笔顿笔出锋而成的。
就凭这2个字的写法,有人说某楷已经超越了欧阳询,你还相信吗?
2,还是以上面二字为例:
3个竖笔都没有阴柔的蜂腰写法吧。这样的竖具有阳刚之气,就像一个俊朗的帅哥站在目前。(一柔一刚风格迥异)
3,横画写法:
最简单的一字,非常具有阳刚之气。某楷一定是把它写成向下弯曲的扁担横,就像削肩的美女,富有阴柔之美。(但风格完全不一样吧)
4,走之旁。
这样的走之旁,永远不会在某楷出现。标准欧楷的笔法和结构都是富有变化的。
偏旁部首是汉字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书法领域中欧体楷书在唐楷中达到了极致,每个字的形态不同,偏旁也有变化,的任何一个偏旁都比较难写,对于练习书法的人来讲,在临帖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不光是偏旁。临习书法无论是什么体,都要学会分析。孙过庭书谱有一句话: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以练习书法,还是要多观察,多分析。
个人认为欧楷当中家、鳯、气最难写;偏旁酉、页最难掌握。练好这几个字和带这两个偏旁的字,对写好整个欧楷都有帮助。
“家”字共有十笔,属上下结构,10个笔画每个笔画的位置完全复合传统美学规律,它们的起笔都有固定的位置,虽然覆盖其下,但宝盖头不宜过大,拥有上收下展的特点。
“鳯”字算是内外结构,从外到内书写,横着斜钩的正规书写难度较大,内部的横笔等距及其气息很难把握。但是如果完全吃透内在规律,正确训练都能写好。
“气”字在欧楷当中出现的是繁体字,这就增加了他的斜中求正,以及整体结构分布美的难度。
“酉”字旁一般出现在字的左侧,此时要求要窄,高低的位置根据左边的情况确定,当然在下面时变的扁宽。主要技法要求:1.第一横短,左边竖笔靠左一些,右边竖笔跟横笔的收笔处基本上在一条垂直线上
2.除了首横以外,各横笔间距相等,且略向右抗肩
3.酉字旁的两个小短竖如果写成撇折和小竖弯的时候,里面只有一横,不可写成两横。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醴”,里面是两个小短竖,横笔可多写一笔。比如:酬,醉,配等字就遵循此规律。
“页”字旁属于常用偏旁,看似简单,真正写好不易。主要技法要求:1.左边长竖和横折笔,把第二笔短撇咬住。
2.整体不可写的太宽,瘦高,“贝”字里面的横笔间距相等且最后一横要探出左竖外
3.最下边的一撇的起笔处要在横和竖的交叉处,最后一点点在右边竖笔的正下方,位置要准确。比如:顿,顺,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楷书字体偏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楷书字体偏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