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疲惫的行书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疲惫的行书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学行书八个月,觉得笔力绵软,请大家指点一二,谢谢?
你的字已经很好了[赞][玫瑰][赞]
如果非要说点啥的话,我觉得很多的书法问题都可以通过读帖、临帖得以解决,或者是结构、位置不准,或者是行笔、走位不准,或者是执笔、笔法不佳………
坚持临帖,反复比较,觉当愈佳。
八个月的时间,你写到这水平已经是很有天赋了,虽然林溪谷人字帖是不二法门,但是现代一些书家临习的作品和风格也很好,比如曹宝林,方芳等,这些人也是取法二王和你是一路,如果能够见习一下他们的写法,对你这个笔力的硬挺方面可能会更有帮助,毛笔各个方面要求的都比较高,笔墨纸砚印章的各个方面都有技术含量,行书字体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到妙处又非常困难,过去我也练了许多年的毛笔字,近几年玩硬笔了,没办法,天赋不好。
视频加载中...题主你好!练习书法八个月时间,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好了,说明你对书法艺术的悟性很好。要练好书法,是一个长过程,也是一个慢过程,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多读帖,多临帖,深刻的领悟名家的运笔,用墨规律,才能有所成就。你的运笔自己感觉绵软,说明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建议多加练习,多读古今书法大家的碑帖,如果能从楷书入手,提高自己运笔的能力,则更好。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拜个书法名师指导,则少走弯路,进步的更快。
有人说硬笔日常字大都很俗的,你怎么看?
有人说,硬笔日常字大都很俗的,你怎么看?
能说硬笔日常字大都很俗的话的人,欣赏眼光很高,说明他在硬笔书法这方面有研究。毕竟,用于日常需求的硬笔字,因为时间,场合不同,还是写的随意了些。不像是进行书法创作,或练习时那样,写的认真。可是,练习过硬笔字的人,平时写的字,要好于没有练习过的人。练习硬笔字可以说是一种爱好,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硬笔字里还分实用硬笔字,要是多练习实用硬笔字的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用到硬笔字,只要时间不紧廹,有适当的书写环境的话,相信所写的字还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直接说出我的观点:硬笔日常字如果不俗,还是日常字吗?
恰如我们的日常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不俗?
来来来,我们聊一下什么是日常字,所谓日常字,就是普通人随意书写的字。
既是日常字,就绕不过一个书写速度――日常字的书写速度大约在20字-40字/分钟之间,中间值可以看作30字.
既谈俗雅,我们就聊练过硬笔行书的,我是这样看的: 日常行书, 通俗易认,怕是第一个特征了!
在行书快写状态下,比如:每分25字及以上,若能再写得结体没有大走形,流畅自然,在生活中,已经厉害了!
像这样的日常字,你的同事张三见了说漂亮,李四看了说好看,若是王五说句:俗不可耐!你猜大家怎么说王五?
再者,哪怕是古代,快写行书能力比较强的书法家,往往因过于“圆熟”,被后世评论家批评之”俗气”,王羲之作为书圣一气呵成兰亭序,幸免了吗?
赵孟頫能日写万字,快写能力强吧,更是被后世不少评论家批之“俗气”吧?
所以,一旦硬笔行书,速度上去,还要保持一个较高辩识度,按照时下的观念,几乎一定是俗的!
当然,也不排除我确实孤陋寡,虽看过无数实用行书的***,按照时下“雅”的概念,确实没见到鱼与熊掌兼得的!
想练好字,就不要介意种种观念,练一手好字,尊重自己的审美即可――日常行书,实用行书,本质是服务于随意书写,难逃一个俗字!
书即画。从线条结构美学角度而言, 汉字的点画粗细与单字的字幅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太粗就会显得臃肿蠢笨,太细则会显得轻浮轻佻。就比如一个人的五官,一样大的脸盘,眉毛如松针,眼睛如绿豆,鼻子如麦仁,嘴巴如针眼,能好看吗。
多粗的笔写多大的字,既是经验之谈,又是客观规律。别说是硬笔,就是毛笔写字也要讲究这个。有的人习惯于小笔写大字,笔头压的扁扁的,全靠偏锋侧锋去书写,必然会是中气不足。硬笔的笔尖不仅小而且坚韧,以硬笔写大字,就会显得细脚伶仃空飘虚软,气势也肯定出不来,称其为俗也实不为过。
硬笔书写依据笔尖的粗细,抱庸做过有关的尝试对比,单字的字幅上大致有个极限,不能超过20倍的关系。以中性笔为例,单字按宽高相等来统计,最粗1.0毫米的笔尖书写的汉字,单字不能超过2厘。0.5毫米的笔尖书写的汉字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就会出现细脚伶仃虚浮轻佻的即视感,观之则有俗气。
抱庸浅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疲惫的行书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疲惫的行书字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