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行书字体成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行书字体成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字成字的方式详细划分?
汉字成字分为六类,就是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借。
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的特点。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又叫方块字。如“车”“上”“明”等,“车”“上”“明”用字的形体来直接表达语言里的词义;“问”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门”表音,“口”表意。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里讲的使和转是什么意思?
唐孙过庭《书谱》有云“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紆是也”。使意思是运笔要照顾到横和竖的关系。横虽有千里阵云之说,也不可太过;竖有悬针垂露的区别,横和竖要相互牵制。因为是草书笔法,横和竖都有受到笔势的影响而变形,横不平,竖不直。转就是用笔曲折回环往复,曲线牵丝映带要做到“方不中矩,圆不中规”。使和转是草书笔法。《书谱》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也就是说使转是草书的最基本的特质,点画则是意趣所在。使转不以法度,乖于使转,所写的草书没有人认得,算不上是草书。看看现在群魔乱舞的***们的“佳作”,就懂得了一千年以前孙虔礼的告诫了!
使为纵横牵掣。转为圆转回旋。
孙过庭在书谱中,总结规纳了四点:执使转用。
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虽然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有多少人能理解通透?相信一头雾水的人还占多数。所以,学习书法中,悟性很重要。
古人书论,多为言意。不是高深莫测,便是简略难全。在流传下来涉及笔法的书籍中,因为年代悬隔,照字面去理解古文中的方法,很多东西都无法体会。永字八法中的横画叫做“勒”,意为劲涩如勒马之缰。现代人别说勒马之缰,能亲眼看见一匹马都不容易。怎么去理解“劲涩如勒马之缰”?
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其意为:心里清楚的东西,要用语言表达出来总会有些解说不到位的地方。而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东西(如语气,情绪等),用纸墨来描写,也不能完全的描写出来。
所以,书法学习中的心领神会,是走向高深阶段不可缺少的。理解的越多,表现在作品中的东西越丰富。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见解,欢迎你发表你的意见。
喜欢本文的话就请随手点个赞,关注子衿,与你分享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这是一个书法术语,是指在运笔时,通过书写者手指、手腕、手臂的一系列的动作使的笔锋得以转换。从而造成不同的书写效果,使笔下的东西更加丰富,这是一个一连串的,充满因果关系的动作。
这种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写出来的转笔符合人的生理规律,书写出来的线条也更自然、流畅,充满了力量感和生命力。
使转是一种动作,也是具体的笔画形态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面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从中可以看出,使转与点画相对应,又是草书的形质,它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形态,圆转。
事实上,在楷书、隶书里面,方折的笔画比较多,在行书、草书和篆书里圆转的笔画较多。
使转的写法有很多,包括捻管法、换锋法,不管怎样的表现方法,都要以自然流畅为标准,故意或做作的使转是不能给人带来美感的。
孙过庭是大书法家兼理论家。后来学习了“书谱”,我感觉他还是一个文学家。有很多章节的描述,已经完全是一种文学语言“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读起来很有抒情诗的感觉。“岂知情动形言,取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念起来很虚幻。那时面对大量的书法描述,如读天书,不知所措。二十几年前,一次和一个著名的,有真才实学的书法家聊天,我问他怎么理解书法中“屋漏痕”的问题,他迟疑了一会儿,给了我一个微笑,但没有对“屋漏痕”一词进行解释。随着学习书法时间的积累,慢慢地对一些书法描述进行感悟,实际上,这些词汇就是一种文学描述,仅此而已。不要深究,没有意义。同样一个动作,叫使或叫转,也可以用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所有技法动作的完成要写出所要的要求和效果,就是说,结果最重要。只要写出的线条正确,那你那个动作就是对的。理论家有理论家的责任和使命。而我们,就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所有的技巧要靠自己来悟,不要被任何理论所束缚和控制。追求书写效果,而不要陷入理论的漩涡。
照片作品为孙过庭草书千字文临稿。选自(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行书字体成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行书字体成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