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草书的字体创新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草书的字体创新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法中的“草书”是一种什么字体?有哪些经典作品?
草书是书法的主要书体之一,草书出现比较早,一般是认为出现在汉代。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快写形式,今草是楷书的快写形式,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下面分别说一说几种草书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首先说说章草,章草出于隶书,保留了隶书的笔意,之所以叫章草,是因为汉章帝喜欢这种草书,代表书家有崔瑗、张芝、皇象、索靖等几位,下图是皇象《急就章》。
汉代以后的书法家有不少也喜欢章草,如赵孟頫、文征明等大家都有章草传世。
接着说说小草,小草伴随楷书出现,写小草的名家就太多了,二王、孙过庭、怀素、智永、赵孟頫等等等等,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等等等等,
再说说大草,又称狂草,狂草创始于唐朝,相传张旭是开山鼻祖,被称为“草圣”之称。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奔放活跃,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狂草的名家也很多,还有怀素、黄庭坚、徐渭、文征明等等,
近现代草书大家也很多,明清有王铎、傅山,民国有于右任,我朝有毛泽东主席,有林散之。
友问:书法中的“草书"是什么字体的问题?关于书法中的草书问题,大家朋友也讨论的非常热火,本人曾经陆续也发布过一些自我看法和评论。在这里作两点补充:
草书。完全区于书者个人感情的流露,宣泄无阻的情怀,展现才华意境的浪漫等等。如:张之,怀素的狂草,二王的行草等等书法。可以证明这一点。
草书,历来作为书法欣赏,不好认,也不好写。当代人写的草书法,绝大部分的书者来自传统模式写法。狂草书法,字无巨细,也无守亏。通篇格律豪放,张狂,流畅极至。通常认为,草书法无形但有律。字体显得古怪,奇特,古朴。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行书法好认于行草,行草书法好认于狂草及章草。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草书是汉字的其中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草书的笔划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主要代表作。。。急就章。。王羲之的《初月》《得示》张旭的《肚痛》怀素的《自叙帖》等等。。。
真佩服长篇大论者,几句能说明问题何必长篇?草书分章草,小草,大草(狂草),其诞生早于楷书和行书,至今能看到的著名墨迹作品有《平复帖》,《初月帖》,《寒食帖》,《书谱》,《智永草书千字文》等等。。。
书法五大字体楷,篆,行,草,隶,草书是其中的一种字体。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草书章草代表作有皇象《急就章》,今草有王羲之巜初月》,《得示》等贴,狂草以张旭、怀素为代表。
草书是中国书体简化的极端,有着极强的艺术价值。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标准统一规范吗?
章草是规范的,今草就缺乏规范性,学书者都想发挥自己的个性,所以变识度就很难识别,当今受利益的影响,急功近利的人太急躁了,不去审视自我,无心思做下来潜心学习古祖的模帖,心中只有利益,真是可悲……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把草书的来源、演变搞清楚,把这一问题搞清楚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草诀百韵歌》一开始说的很清楚:草圣最为难,龙蛇競笔端,毫厘虽欲瓣,体势更须完……草书不是简单的潦草、任意简化、缠绕,随心所欲的乱画乱涂,是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总结,逐步规范来的一个个代表符号,写草书的人必须按照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去书写,一笔一画,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要看草书家牵丝萦带,上贯下连,左右开合,参差错落,大大小小……其实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符号、一定的法度去书写的。再就是草书最能表现书家的性情,这就造成了草书的不同风格,不同面貌,这就是草书的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在这多样性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有草知识、理论基础的人,欣赏草书作品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按草书法度去写,不按照约定俗成的草书符号去写,胡涂乱画,那不叫草书,那只能叫涂鸦,看看当今一些急功近利之徒的所谓草书,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以上是本人一己之见,还望方家斧正。
书法中草书一个字多种写法,普通人难看懂,有统一标准吗?可以说有,从最初的《王羲之草书要领》到后面的《草诀百韵歌》以及近代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等都可以视为草书的标准;也可以说无,盖因草书乃个人性情发挥的最佳字体,其书写不像正体字那样讲究法度严谨,而偏重个人习性的发挥,且个人又因成长环境、教育水平、人生阅历等不同,因此,即使有草诀的基础但每个人的书写还是各异的。
图片:王羲之草书要领图片
草书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其最初为章草是汉隶字体的一种快写字体,此后张芝总结归纳出小草以及唐代发展出狂草,这三者均是属于草书的范畴。
草书字体是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中最能体现个人的性情。但其又不似正体字那样有着严谨的法度,因此在辨识上就造成了困难。
可以说,即使是多年沉浸草书研习的书家,在欣赏一幅草书作品时,其大部分还是需要联系上下文方能予以确定,否则只从单个字进行观看也是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肯定的。
草书的标准一般从古代的草书要领、要诀以及近代的标准草书等书籍和各种流传的碑帖等进行学习的。因此,此草字的意思为简洁、快速,而非是糊涂乱画。其书写更是讲究在规则内进行变化。
图片:王羲之草书上虞帖
草书无标准是从个人的性情角度进行理解的,而非是草书的书写没有标准。
是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是书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写的!草书不是笔画的简单缠绕和潦草,而是每个字都有草书符号的。学草书必须要掌握孙过庭《书谱》,张旭的大草,《草字诀》,于佑任《标准草书》等几种草书的写法。在创作应用中,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情和书写习惯不同,会用不同帖上的草字,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好统一,这就造成了草书作品不好辩认?要达到草书标准也很难!尽管这样,草书还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律的,因为笔画的减少,很多部首很相似,少一笔多一笔都会是一个不同的字。对于没学过书法和没有熟练掌握草书符号的人,难以辨认是正常的!但对于从篆,隶,楷,行一直写到草书的书家,应该是很容易辩认和创作的!
草书在书法领域,是有严谨的法度的。怀素的狂草天马行空但不失法度。具体的表现被称为草书符号,意思是这个字在草书中就用这个符号表示。草诀百韵歌说的清清楚楚。
小编提供的图片,任意拉伸撇捺,随意弯曲钩弋,看似潇洒,实则做作。而且部分笔画胡乱穿插,违背了草书的法度。实难归入书法范畴。
怀素自述帖
怀素食鱼帖
ppt如何把字体变成书法字体?
1-首先新建PPT,打开PPT;
2-其次在PPT不同页面上输入[_a***_];
4-接着下拉替换,选择替换的字体;
5-然后输入要替换的字体,点击替换;
1、我们找到一些合适的字体后,进行解压。
2、然后点击字体的程序,进行安装字体。
3、字体的安装,需要等待字体的安装进度。
4、字体安装完成后,我们打开PPT软件。
5、我们在PPT软件中,输入一些文字。
艺术是外来词,书法要不要艺术性?创新对于书法是毁灭性的吗?
中国书法由两个要素构成,其一是文字功能,既承载思想文化内容的功能。其二是美是功能,也就是外在形式的艺术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几乎所有古碑帖都是兼具丰富文字内容和优美外在表现形式的书法。所有楹联、牌匾、条屏、中堂、门联,红白喜丧联等,无不承载着人们的祝福、寓意、希望、哀悼等等。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书法,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中国书法历久数千年不衰,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的原因。因此,书法的发展与创新不能抛开文字功能,也不能抛开外在艺术而独立存在。书法的外在艺术是书法的血肉骨架,书法的文字功能是书法的魂魄。抛开魂魄只搞外在纯艺术,就是鬼画皮和行尸走肉,是毫无生命力的。没有了外在的艺术,只强调文字功能,也根本不是书法。一个好的书法家也必须是一个好的思想家、文章家、诗人,通晓经史子集,否则,就不要奢谈书法创新。否则充其量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高深文化的写字匠而已。
书法本身就是艺术范畴,当然要有艺术性。书法的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书法的就就是自古至今前人的传统,规范,审美,技巧。不懂旧,何来新?!现在很多人任意妄为,欺世盗名,自诩为创新,其实是对书法的伤害,对群众的误导,是具有毁灭性的。尤其这些人还是高层人士。
中国的书法是啥,这是不需要去重构和质疑它的定义的。中国书法自古太多太多的专著在反复论述和研究。并且中国书法最宝贵的是法帖的一脉相承,因为一脉相承的法帖的存在,书法可以变化,可以发展,但是不会变质,因为它有最基础的审美核心。这种审美核心一个是以文字为形式逻辑的语言美,另一个就是以汉字传承发展为主线的形象美。
这个问题要讨论的实际上是艺术性和书法形象美的追求是否冲突的问题。我觉得艺术性的引入挺好的,反正书法的核心立在那里,法书法帖稳稳的,任何艺术性的讨论只不过是换一个视角看问题,是书法艺术的发展延续的生命力。这样才说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且个性和共性找到了艺术性这一世界语言。这样的创新是推陈出新的过程,也是泥沙被大浪淘沙的过程。
怕啥?几千年的东西还怕一个新词了不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草书的字体创新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草书的字体创新设计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