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楷书竖长字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楷书竖长字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楷书中为什么横细竖粗?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你说的是颜真卿的书法。横细竖粗的特点非常明显。但是,其他书法家的楷书就不是那样明显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不是所有的楷书,都是横细竖粗,否则,我们对楷书书法的多样性就太概念化了,最后,就无法真正了解书法的丰富多彩了。
既然我们要谈横细竖粗这样一种楷书。那么。我们就说说他的合理性。
我们从视觉来说,横是一个水平视觉,竖是一个垂直视觉。
如果横细竖粗,给人感觉视觉效果分明,有一种视觉立体感的效果。
从书法的笔画来说,把横画和书画类型化,也有利于对书法的掌握。
我们知道。学习书法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怕。尤其是笔画的安排处理,变化微妙,我们无法控制横竖的粗细怎么才最得当。如果类型化,那么,就会容易一些了。
比如横画统一写细一点。书画统一写粗一点。这样写字是不是更容易记忆?
如果一种书法的横竖粗细没有明显区别,那么,我们对写字的横竖处理,就不容易把握住那个合理的“度”,因此,学习书法,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欧阳询的书法,横竖变化很多。有时候竖画粗,有时候竖画细。这就给我们一定的不好把握横竖处理。比如写一个“十”字,到底该横粗还是该竖粗?其实都可以,但是还有很多字,都有横竖笔画,究竟如何处理好粗细关系,真不是简单的书法问题,而是涉及书法 变化统一的问题。
谢谢邀请:
楷书中的横画,分为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大多左低右高略显斜势,中间细呈拱状,首尾藏锋。
楷书中的“横平竖直”不能机械的去理解,横画在字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各有要求,从书法意义上讲,横画的笔法求精道,结字求平稳。
楷书中为什么横细竖粗,因为“竖”在字体中起骨干、支柱作用。
“竖”分为垂露竖、悬针竖、短竖。
字体中的长竖就象高楼的立柱,称载着无限的重量,又象树木中的树身,支称着无数的枝和叶,所以“竖”在书写时求粗而劲健挺拔;王羲之说:“竖如深林之乔木”,卫夫人又将其比喻“万岁枯藤,以强调其竖的力度。
谢谢悟空邀请!
在启功先生的山水画里,(如图)。有一片树林,它们有高低、大小、粗细、斜正、前后的构图安排。使画面显得不呆板,有生气,有变化。
这些对比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低衬托其高,细衬托其粗,后衬托其前,小衬托其大,斜衬托其正。有烘云托月的效果。在画中的任何景物都可作参照物,根据它的高宽比例来推断其它景物的比例关系,这就是美术里强调的多对比。
书法也是这样,以《颜勤礼碑》为例试作分析:此碑横画细,竖画粗,主要是为了形成对比反差,横画细使竖画显得更粗,更厚重。在此碑中撇捺粗细反差也大,往往是撇细捺粗。这些笔画的粗细变化,也使字的内部空间好安排,让笔画之间空白既大而又不失厚重。避免壅塞。
《颜勤礼碑》有哪些风格特征呢?
一,横细竖粗。
二,撇细捺粗。
三,蚕头燕尾捺。
四,两竖并列有时呈弧形。
五,结字外紧内松。
在楷书书法中,横细竖粗,横画上仰,是一个普遍现象,粗和细,左和右,下和上,低和高,等等,都是对立而存在书法之中的普遍自然规律,楷书书法中的横细竖粗的原由也就找到了。这是大自然规律在书法中运用的一种现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规律是永恒的,不变的,可以指导人们的思想思维,把书法写的更加和谐漂亮好看。
以横为主笔的楷书字体?
田英章的楷书字体
主笔横划略上扬,长度要夸张:以横划为主笔的字,一般其中的某一横最宽,要写得大气夸张,略微上扬(扛肩),其余部分写窄。注意:撇捺是第一主笔,横画是第二主笔。一般一个字里面只有一横是主笔,应该写长,其余写短。如:王,主,土等。
毛笔竖划书写的要领是什么?
书法中竖划就像是一个字的支柱,一般处于字的中间位置。竖的写法在毛笔字中有两种,一种叫垂露竖,一种叫悬针竖。
先说悬针竖,因为悬针竖难度略高哈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竖的写法在毛笔字中有三种,一种叫垂露竖,一种叫悬针竖,再就是短竖。竖一般在字的左、中、右三个位置。在字的左边都是写成垂露竖。中竖和左竖一般是写成悬针竖。短竖出现在字的左边和中间的机会较多,一般不会出现在右边。
这个图比较详细了,就分享给你,看书否有所启发:
竖画的写法有多种,悬针竖,垂露竖,左竖,短竖。虽然都是竖,各种竖的起止却不相同。
悬针竖,以侧起笔(侧为点,不要理解成侧锋)顿笔挫锋至下行方向,锋毫平铺推行,出锋收笔,状如悬针。行笔时笔毫不要偏见一侧,不然出锋时锋芒偏于一侧,便不是悬针了。
垂露竖,笔锋横下,锋调过后略略提笔,胸部挺起背部微弓,收笔时如写趯法,趯是下蹲跳跃,垂露的动作小,不要钩出去。状如摇摇欲坠的水珠,故名垂露。
左竖是全包围、半包围左边的竖。不同风格的人,左竖的写法也不相同。颜真卿的左竖是向外拓,欧阳询的为内擫。外拓的起笔向右切下。内擫的起笔横起。
起笔的正确,决定着这个笔画的成败。落笔时的角度、轻重、折转的分寸,提顿的多少,毫厘之差,谬误顿分。
竖划旧称“努”法,写竖画要注意几点:
1、如果是小楷可以枕腕,字稍大一点,一定要悬腕,如此,作竖画方能运得开、写得稳。
2、作竖之法妙在,于不直中求直,于曲势中求直,如力士举千斤,挺胸含腰,呈曲线之美。所以竖画要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
3、竖画有悬针和垂露之分。悬针一般用于主笔、末笔,一件作品中,悬针用得较少。
4、一字中竖画多,则宜分向背、曲直丶长短变化,切忌齐排并列。
书法里横画比较好写,竖画比较难写,因为横画一般会往右上角倾斜,在书法里叫“扛肩”,这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正常情况下人的两个肩膀是平的,而书法里的横画一般左边低,右边高,书法里的术语叫“扛肩”。
使用毛笔正常的从右向左书写,由于人的手的生理结构限制,左边就会低一点,右边就会高一点,这个是符合人的生理结构的,没有经过训练,自然书写也能写出左低右高的横画来,它符合人的书写习惯,所以在一定的长度范围之内,写起来也比较轻松。
但是写竖画的时候就不能倾斜,尤其是主笔的竖画,必须要保证完全的垂直,否则这个字的中心就会不稳定,既要保持硬笔的中锋,又要笔画垂直,所以竖画对于执笔和手腕的要求比较高,也就比较难写。
竖画书写的要领有两个:
1、五指执笔法,使用五指执笔法更容易写好中楷的竖画,写竖画的时候,顿笔起笔以后,以中指往下钩毛笔笔杆,到收笔处用无名指上抵收笔,五指并用才能写出垂直有力的竖画来,用三指执笔法毛笔容易倾斜,很容易写出侧锋来。
2、第二个要领就是正确的使用手腕,中指往下钩毛笔的时候,手腕要顺势弯曲,向上鼓起,这样可以增加所书写笔画的长度,用手腕还能保证书写的稳定性。
这就要求书写的时候使用悬腕法,是手腕悬空,保证手腕的灵活,如果悬肘的话手腕不动也可以,但是这样书写的稳定性就会差很多,因为整个手臂都悬空就会失去支点,手臂就会不稳定,而且还容易累。
谢谢邀请,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楷书竖长字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楷书竖长字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